通訊員 李玲 鄭明輝 徐友利 駱力軍
十載,砥砺奮進。
十載,春華秋實。
初秋時節,進入甯遠城鄉,高樓林立的縣城、四通八達的路網、秋收忙碌的秀美鄉村、熱火朝天的項目現場,猶如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動人畫卷,裝點着富饒幸福美麗的新甯遠。
黨的十八大以來,甯遠縣委、縣政府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錨定“在永州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走在前列”,奮力在“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深化改革、民生福祉、黨的建設”上走在前列,團結帶領全縣人民踔厲奮發、笃行不怠,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在全省版圖中增加永州分量作出甯遠貢獻,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足迹,實現了一次次曆史的跨越。
甯遠縣城一角。彭曉葵 攝
清爽宜人的紫霞岩吸引遊客紛至沓來。李健 攝
綜合實力跨上新台階
緊貼甯遠縣情擘畫發展藍圖,找準發展路徑,圍繞将甯遠打造成永州南部區域經濟、文化旅遊、商貿物流、衛生醫療“四個中心”,聚焦城區、園區、景區、鄉村振興“三區一振興”,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實施生态立縣、開放活縣、文旅興縣、産業強縣四大戰略。
發展速度穩中有進。2021年地區生産總值達到252.08億元,年均增速9%(2012至2021十年平均增速,下同);财政總收入達到24.07億元,增長257.36%;規模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達到11%、18%、11.1%。
發展動力穩中有新。産業結構由2012年的21.8:32.1:46.1調整為14.6:33.1:52.3,二三産業占比提升7.2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3.7%提高到24.5%。2021年實現規模工業總産值192.26億元,是2012年的3.43倍;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規模工業企業達104家,其中年産值過億元企業58家,比2012年增加45家。
發展質量穩中有升。高新技術産業從無到有到大到強,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4家,總産值達到134.91億元;高新技術産業總産值占規模工業總産值的比重達到70.2%,專利申請量、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年均分别增長65.5%、153.4%。縣衆創空間被評為國家級衆創空間、省級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基地。
産業建設取得新突破
把制造業作為立縣之本、強縣之基,堅定不移抓項目、興産業、強實體,一切圍着産業項目轉、盯着産業項目幹。
新型工業提質增效。突出企業、産業、産業鍊、産業生态“四個着力點”,聚焦裝備制造、輕紡制鞋“一主一特”産業,建成加工貿易、建材冶金兩個百億産業,培育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兩大新興産業,光電智能終端和新能源新材料産業榮獲全省“五個100”十大優秀項目。跻身省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被評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裝配式建築産業基地,省級大數據産業園、綠色園區、智慧園區。今年來,園區在建重點項目29個,累計完成投資22.3億元。
現代農業優化升級。大力實施“六大強農”行動,着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2021年農林牧漁業總産值達到76.54億元,同比增長11.3%,穩居全市第一。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産基地15個、省級現代農業特色産業園5個,被評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産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全省糧食生産先進縣、畜牧水産和生豬穩産保供“雙先進縣”,烤煙生産穩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成功舉辦第八屆中國兔業發展大會。今年來,投産九嶷山兔産業園,年可出籠肉兔500萬隻;建立生豬全産業鍊,年可出欄生豬90萬頭以上;完成早中稻栽插26萬餘畝。
旅遊服務業蓬勃發展。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着力推進文生旅融合發展。景區景點、要素配套、對外形象全面優化提質,接待遊客量、旅遊綜合收入節節攀高。全縣現有4A級景區2家、3A級景區5家,國家鄉村旅遊重點村1個,獲評最受海外遊客歡迎的内地旅遊目的地、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縣、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全省旅遊強縣、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商貿物流、文化娛樂等服務業加快發展,榮獲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全省電子商務示範基地。
城鄉面貌展現新氣象
牢牢抓住項目建設“牛鼻子”,大力完善交通、能源、水安全、物流、信息“五張網”,全面支撐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基礎設施加快完善。堅持優化升級傳統基礎設施、優先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優先補齊民生基礎設施短闆,交通步入高速時代,二廣、廈蓉貫穿全境,新建改造幹線公路265公裡、農村公路2048公裡,開通城鄉綠色公交線路22條,惠及50萬農村群衆出行。完成水庫除險加固、農村飲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中型灌區配套、小型農田水利等工程3萬餘處。電力設施、光纖寬帶、4G網絡實現鎮村基本覆蓋。今年1至6月,涔天河灌區項目完成投資1213萬元,5G基站建設項目完成投資5000萬元,電網改造項目完成投資1600萬元,第二污水處理廠改擴建項目完成投資980萬元。
城鎮品質不斷提升。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紮實推進南部生态文化新城“文生融合”、西部工業新城“産城融合”,縣城“一城兩翼”初具雛形,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26平方公裡、人口達到34.3萬,城鎮化率達到48.87%。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和省級曆史文化名城、文明縣城、園林縣城、森林城市,跻身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國首批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培訓基地,連續兩年進入中國最美縣域榜單。今年來,針對群衆反映強烈的“兩園”(家園、公園)問題,科學制定“兩山一河一街一園”(印山公園、蓮花山公園、泠江河風光帶、夜間休閑街、現代農業觀光園)發展規劃,投資6億元實施城區雨污分流工程,完成主支管網鋪設52公裡。
鄉村振興穩步推進。全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統籌村莊清潔行動、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空心房”整治、移風易俗,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率、資源化利用率分别達到99%、80%。榮獲全國首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全省首批城鄉客運一體化示範縣,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縣,連續四年獲省政府真抓實幹激勵表彰。
内生動能得到新增強
堅持改革開放、創新發展不動搖,努力釋放紅利活力,持續增強發展動能。
重點改革縱深推進。啟動實施9大領域重點改革646項,26項改革經驗在省市推廣。發出全省第一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被評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全國農村承包地确權登記頒證工作先進集體,跻身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縣、全國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縣,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工作經驗在全國推介。财政績效管理連續三年排全省第一,跻身全國200強行列,榮獲全國财政系統先進集體。機構改革全面完成,國有企業改革縱深推進,組建湖南舜源發展集團,出台《關于支持縣管國有企業轉型發展十條措施》,實現AA主體信用評級,“八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對外開放成效明顯。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充分發揮甯遠毗鄰粵港澳大灣區和對接東盟橋頭堡的區位優勢,開展精準招商,吸引湘商回歸,做大做強優勢産業集群。累計引進内資336.4億元、外資9.29億美元,引進“三類500強”企業12家、億元以上項目59個。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6.9億美元,年均增長15%,多點支撐、多極帶動的開放格局正加速形成。今年1至6月,新簽約項目15個,合同引資46.5億元;新開工項目12個,完成投資6.24億元;新竣工項目10個,完成投資5.5億元;在談項目19個,儲備項目16個。
市場活力充分激發。堅持視營商環境如生命,加快把營商環境打造成甯遠的核心競争力。大力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紮實推進市場主體倍增工程,全面落實審批服務“四減”、政務服務“好差評”“一榜一獎一中心、一冊一辦一平台”等工作,創新開展“企業賦碼”“政企夜話”“電視問政”等活動,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營商環境問題線索,打造一流營商環境。271項“一件事一次辦”事項全部落地,1165個事項實現“一網通辦”。發出全省首張“一業一照”營業執照,市場主體累計達到2.3萬戶,“互聯網 政務服務”标準化試點入選國家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标準化試點項目。
共同富裕邁出新步伐
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曆年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5%以上,十年累計民生投入近300億元。10.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被評為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連續四年進入全省脫貧攻堅先進行列,連續五年進入全省全面小康先進行列。
生态環境持續優化。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十年不砍樹,十年栽好樹”,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6.6%,全面小康生态環境指标100%達标鞏固,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穩定在97%以上,水環境質量優良比例保持100%,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獲國務院真抓實幹督查激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面封山育林、禁伐限伐,完成造林綠化25.6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0.95%,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後占國土面積的比例提升到12.09%。永州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成投用。入選國家重點生态功能區、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縣、全國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範工程試點縣、湘江源頭區域國家生态文明先行示範區,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天然氧吧和省級生态文明建設示範縣。九嶷河入選全省“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第二批省級重要濕地名錄。
社會保障擴面提标。着力解決群衆的急難愁盼問題,用心用情用力保障改善民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經濟增速,分别達到33011元、19025元。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項目建設加快,“六位”建設成效明顯,義務教育大班額全部“清零”,常住人口每千人醫療機構床位數達到6.5張,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公共文體設施面積增長56.9%,完成棚戶區改造4080戶,建設公租房4480套,被評為全國群衆體育先進集體、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全省第一批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縣、全省食品安全先進縣、省級曆史文化名城、省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社會治理水平提升。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抓平常、抓日常、抓經常,堅定不移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統籌抓好政治、經濟、社會、意識形态等各領域安全工作。連年保持省平安縣稱号,被評為全國法治建設先進縣,全省“七五”中期普法、安全生産、消防工作、綜治工作先進縣,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縣、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工作優秀縣。始終把人民群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外防輸入、内防反彈”,堅持“動态清零”,全力築牢疫情防控防線,确保疫情不“失控”、發展不“失速”,築起了一道抗擊新冠病毒、保護人民群衆生命健康的堅固防線。
黨的建設彰顯新擔當
縣委切實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兩個責任”落在實處、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把作風建設抓在手上,持續構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态和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強化政治建設。紮實開展創先争優、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列為縣委常委會第一議題,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嚴格落實省委“十必嚴”要求,強化政治監督、政治責任、政治領導,紮實開展政治建設考察、政治生态研判、政治巡察,堅定捍衛“兩個确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強化組織建設。全面實施基層黨支部規範化建設星級考評,全面完成410個村(社區)農村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實現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支部黨建活力得到有效釋放。“基層黨建 城管綜合執法網格化”試點、“支部書記大比武”工作經驗在全省推介,獲評全省基層組織建設示範縣。探索建立“1 4”考核體系,創新開展“三定三比三創”賽馬比拼活動,把年度績效考核作為“主賽場”,把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等十項重點工作作為“分賽道”,搭建“賽馬”平台,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與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強化紀律建設。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恒糾治“四風”,持續加強群衆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整治,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一類縣。紮實做好省委巡視、市委巡察“後半篇文章”,從嚴整治吃喝頑疾、慵懶散慢、吃拿卡要,嚴肅開展“鏡鑒”以案促改專項活動,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态得到進一步鞏固。
甯遠,一方開放開發、潛力無限、加速趕超的發展熱土。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沿着指引的方向,90萬九嶷兒女壯志在胸、豪情滿懷,将以在永州南部率先崛起的雄心,全面争先創優的信心,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曆史的決心,續寫着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舜帝陵風光。覃保英 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