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清華大學建築學院(ID:SATsinghua)
“一年級建築設計課程——春季學期後8周 · 綜合訓練”,是一年級的最後一個設計訓練。課程要求有模拟甲方,通過甲方訪談細化具體任務書,綜合考慮場地環境、甲方需求、空間、形式、功能等,完成約220平米的小型建築設計。可供選擇的地段為清華校内4個地段,亦有校内自選地段。可供選取的小型建築設計包括藝術家工作室、商店、診所,亦有自選的家庭住宅等。
本課程為專業基礎課,課程時長8周,負責人為陳瑾羲老師;指導教師有郭遜、胡戎叡、劉伯英、盧向東、尹思謹、周正楠、黃鶴、張昕、範路、陳宇琳、孫詩萌、朱甯老師。本文包含13個優秀作業,按照小型診所、藝術家工作室、小商店、家庭住宅排序。
—— 小型診所 ——
優秀作業1
設計者:馬曉文
指導教師:郭遜
教師點評:
該同學選題為社區中醫診所,選址為A地段——位于校園教工生活區西區,四周為4層公寓,南向為一塊較大的公共綠地。其設計概念和設計構思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其一是診所基本功能的滿足,主要體現為對醫療建築潔淨、混合與污染3部分的合理分區與動線組織;其二是中醫文化的表達,以傳統合院為原型,構築主次分明、層次豐富且内外平衡的空間關系;其三針對居民社區與公共綠地之環境特點,确立了将建築融入綠地,成為綠地的一部分,并有效擴大居民活動空間之設計理念。具體的做法是将建築控制為1層,整體适度下沉,以有效縮小建築的體量感,使之與綠地融為一體,并由此形成更為安靜的醫療空間。另外,設置屋頂綠化平台并向居民開放,從而在不幹擾醫療活動的前提下,為居民提供了一處散步,觀景、休閑的公共活動場所。該建築的顔色與材質的選擇上既體現了醫療建築的基本特征,又堅持了與綠化環境相融合的低調平和風格。
優秀作業2
設計者:鄭舒文
指導教師:孫詩萌
教師點評:
鄭舒文同學的“圍瀾”方案是選址于照瀾院沿街地段的牙醫診所設計。作為規劃系一年級學生,他未滿足于在有限地段完成一個小型功能建築設計,而是對擴大場地進行整體空間布局,塑造形态協調、功能互補的建築群組,并形成不同圍合感的公共空間,旨在創造一個整體、開放、友好、特色的社區服務中心。方案從場地設計入手,充分探讨了不同建築形态對公共空間的影響,最終選擇以折曲的條形建築圍合,再進一步推敲底層空間的虛實進退。牙醫診所作為設計的重點,布局合理,流線清晰,形态簡潔,有機融入整體。作為一年級的最後一個設計,該方案不僅表現出對建築設計知識的綜合運用,也體現出初步的城市設計思想,難能可貴。
—— 藝術家工作室 ——
優秀作業3
設計者:徐寒
指導教師:胡戎叡
教師點評:
徐寒的藝術家工作室設計方案,為呼應周邊建築十字形平面與坡屋頂的建築語言,采用一實一虛兩個坡頂體量交叉疊放的形式作為造型主要特點。在虛、實兩個體量分别對應公共與私密空間的總體思路下,兩個體量錯半層布置,在不同标高層上布置不同的功能空間,功能分區與流線組織比較合理,室内空間富有變化。“虛”體量架空,使南北兩處室外場地得以連通,流動感、整體感更強。設計手法簡潔明快,方案特色鮮明。作者勤于思考,能較好地理解方案特點與要點,注意了解建築結構、細部等方面的知識并加以運用,從而使方案具有一定的深度。
優秀作業4
設計者:朱芷萱
指導教師:劉伯英
教師點評:
朱芷萱同學選擇清華二校門和高一樓之間地段,設計油畫家工作室。充分利用地段自然環境優勢,采用不同方向、高度、厚度的牆體,圍合出豐富的院落空間,使建築與周邊環境有一個很好的嵌合關系;在牆體不同部位開設洞口,結合綠化形成對景關系,營造空間意境,強調了空間的流動感,為訪客創造多變的空間體驗。建築室内空間從功能出發,在解決展覽、創作、起居功能要求的基礎上,探讨了功能與空間、形式、光線的關系,形成明與暗、開放與私密的空間效果。設計室内外空間相互貫通,邏輯清楚,手法流暢,成果表達較好,充分體現了設計的整體性。
優秀作業5
設計者:梁爽
指導教師:盧向東
教師點評:
作者梁爽選題為雕塑家工作室。地段為清華校園内的一片曆史老宅區勝因院。該作業展示了如何以空間和形式操作方式,解決設計問題、實現設計目标的過程。
作者很好地理解了空間和形式所包含的各種屬性概念。首先分析了内在的功能需求以及外部的環境因素,将此轉化為對于空間、形式的屬性的需求和關聯問題。據此,提出設計的原型——院(環形空間),并用單元化加以處理,根據分析結果,結合水平和垂直、方位、高低、内外、視線等屬性,布置不同的功能空間,最終形成了一個連續變化的折線屋面和院落為特征的設計作品。作者思路清晰、步驟明确、手法得當、設計成果簡明而有趣,不失為一個初學者的設計佳作。
優秀作業6
設計者:何銘逸
指導教師:周正楠
教師點評:
本次設計以意大利當代古典主義鋼琴家、作曲家魯多維科·愛奧迪為甲方原型。他将古典的紮實渾厚和現代的極簡主義相結合,運用最基本的元素創造出令人感動的極緻氛圍。方案地段自選于地段C西側安靜的小樹林中,與清華路隔校河相望,不遠處是二校門。
創作是個人思緒碎片的整合,建築的三層,圍繞内向的庭院打造出注重個人沉思和内省的空間。與作品的表達與外化相對應,二層室内的排練室到室外的階梯狀舞台在空間上呈現向下向外擴展的趨勢。通過河岸對面人行道上的節點設置,擴展了聽衆席的範圍,也使得兩岸之間産生了視覺和聽覺上的交互。演奏時,河對岸川流不息的人群被音樂吸引而駐足聆聽,如産生了精神上的共鳴,便可循聲而去,來到舞台下方的音樂沙龍和音樂聆聽室,逐漸走進作曲家的内心。
優秀作業7
設計者:楊鑫
指導教師:陳宇琳
教師點評:
楊鑫同學的藝術家工作室方案“洞天”,源自于對藝術家的思考。藝術家或許是世上最孤獨的群體,創作時唯與光線作伴,完成後不甘将作品束之高閣,人、畫作、雕塑,都渴求與觀衆共舞。設計采用清水混凝土和玻璃兩種材質,營造出虛實對比的空間體量,并通過體塊的切割、拉伸與旋轉,将觀衆引入建築内部,營造出别有洞天的空間意象。其中,清水混凝土的堅實為藝術家提供了私密的生活和創作環境:卧室與客廳居南朝陽,繪畫室和雕塑室上下互通而處東北角,後寝部分如車庫和餐廳則置于西北作為連接過渡。東南角玻璃展廳的通透開放破除了混凝土的封閉和冰冷,與東側的廣場相聯系,而空中閣道将室内空間延伸入公共場所,并巧妙地圍合出中庭空間。觀衆在中庭裡,俯仰,内外,虛實,表裡,目光交相輝映,别有洞天。你在看着精美的畫作,藝術家則在背後,用灼灼的目光看着你。
—— 小型商店 ——
優秀作業8
設計者:洪慧珆
指導教師:尹思謹
教師點評:
作業地段選在清華二校門南側、高層住宅東側的C地段,環境兼具二校門的标志性、西側住宅區的社區性以及東側合院的文化性。設計人洪慧珆選擇了山地自行車專賣店作為選題,很好地呼應了學校人群和地段位置的特點。設計理念采用橢圓為造型母題,結合功能需求分别構建了地景式建築主體、下沉體驗賽車場和入口小廣場。台地式可上人屋面的處理結合綠化表現出對環境和社區的友好,在充分融入環境的同時展現了建築自身的獨特性。建築内部的空間處理同樣延續了橢圓及曲面的手法,功能排布合理巧妙。設計人思路清晰、邏輯性強,手法簡明,最終成果完成度較高,是一份優秀的設計作業。
優秀作業9
設計者:王翹楚
指導教師:黃鶴
教師點評:
方案地段自選于地段C,一個位于照瀾院和二校門之間的樹林地帶。設計選題為咖啡書吧,旨在為本校員工和外來參觀者提供一處休息之所。方案的主要特點體現在:1、充分尊重現有地段上的樹木,書屋結合建築範圍内現有的兩棵樹木設置了一個折線庭院,成為整個建築的核心空間。2、建築立面采用書架折闆,并在适當的地方設立景窗,向外觀看二校門和街景,向内觀看展覽信息。總體而言,整體方案思路清晰,表達充分。
優秀作業10
設計者:嚴瀾
指導教師:張昕
教師點評:
選題為阿裡巴巴樂活館,選址于清華校園内某家屬區的中心綠地北側,其東南西3側為家屬樓,北側緊鄰食堂等服務設施。建築功能主要服務于社區老人,提供APP教學與體驗區,設有可靈活移動并置換的獨立式網店單元,支持網購貨物集散。通過新興業态的植入,激發社區活力。
方案的切入點是場地與功能,以南北側具有不同策略的劇場空間進行環境應對:北側一層為APP交互教學區,二層為網店模塊,可向南側滑動并改變空間形态;南側大空間為講座、活動空間,向草坪和社區呈現歡迎姿态,并可進行空間收疊與延展。方案的形态特點是建構模塊化與空間靈活性。主體采用裝配式鋼木結構,學習多類節點作法,通過結構/構造系統營造具有機械裝置感的未來商店。
優秀作業11
設計者:閉楚苗
指導教師:範路
教師點評:
閉楚苗同學的作業是從印象派畫家雷諾阿的《青蛙塘》與任務書中場地、功能要求的類比開始的。她按照任務書要求,從空間、事件、流線、結構和材質等多方面出發,對藝術作品和項目場地進行分析解讀,尋找兩者間的形式關聯,并最終提出自己的設計構想。在最終方案中,巴黎郊外的河流對應了校園内的線性滑闆廣場;河岸上的木屋啟發了新設計商店的形式與功能;嬉戲休閑的法國新興中産階級則變成了校園社區内共享林間綠地的各色人群。當然更内在的是,滑闆運動對單一空間的“再生産”,延續了一個多世紀前印象派藝術家對世界的反叛性建構。
優秀作業12
設計者:劉茹楓
指導教師:朱甯
教師點評:
該方案為樂高主題商店,位于照瀾園地段D。除了常規的形态構成和空間構成體現了較好的虛實關系之外,對于每個年齡段的操作體驗空間也做了不同的設計,同時,主要顧客流線在室内可到達各處,且通過室外平台形成浏覽閉環。根據樂高标準化模塊拼插塊狀材料的鮮明特點,設計概念也以模數化出發,在不同尺度上,從場地、建築體形、建築空間——更可貴的是,連同建築構件,都進行了模數化,可謂一以貫之。最終選取了450mm作為結構柱完成面、地面分格、牆面展架分格、三步台階的尺寸,統一了空間内所有界面的模數。這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講,對建築理解的深入程度,難能可貴。
—— 家庭住宅 ——
優秀作業13
設計者:冷延鵬
指導教師:陳瑾羲
教師點評:
本設計以“家庭住宅”為題,基于家庭成員關系啟動空間設計。冷延鵬記錄了郭子薇同學及其父母和姐姐的日常生活,分析了4位家庭成員的空間需求。其中母親居家為主,希望面向社區兒童開展手工作坊。父親工作較忙,居家時在客廳和卧室活動較多。子薇和姐姐希望與父母相對獨立,又保持聯系。四口之家呈現了父親主外、母親主内,女兒逐漸獨立的狀況。一個有趣的細節是,生活中家庭成員喜歡在走廊中倚坐聊天。
設計将家庭成員的關系轉譯為空間關系。将面向社區的手工作坊、客廳和父母卧室、子薇和姐姐的卧室,處理成3個體塊,走廊作為聯系家庭成員的紐帶連接體塊。父母體塊居于場地最南側,向外凸出,體量最高。作坊體塊向後退讓,限定出一個面向社區的前院。子薇和姐姐的體塊居于内側,面向内院。不同體塊面向不同氛圍的院落,形成不同公共性等級的住宅界面,同時回應場地。在一年級最後一個設計中,将家庭關系引入住宅設計,亦是學生個體認知的一種方式。
一年級建築設計課程負責人/供稿:陳瑾羲
編輯:許甯婧
免責申明:文章來源于公開網絡,僅供設計師學習,版權歸原創者所有!無對涉及版權問題負責,如有原作者認侵,聯系必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