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習慣很難擺脫?一日,我照例巡視校園,遇到一位青年教師他問我這樣的問題:“‘雙減’之下我們比以前更忙碌了,因而讀書時間受到了擠壓現在真不知道如何忙裡偷閑來讀些書?”,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養成習慣很難擺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日,我照例巡視校園,遇到一位青年教師。他問我這樣的問題:“‘雙減’之下我們比以前更忙碌了,因而讀書時間受到了擠壓。現在真不知道如何忙裡偷閑來讀些書?”
确實,“雙減”之下,學生在校時間變長了,教師工作強度變大了,屬于教師的閑暇時間少之又少。而讀書需要閑暇,有閑暇方可讀書。這位青年教師的問題,也觸發了我的思考。
“你的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我笑着對他說,“有一位語文老師時常在課間捧着一本書坐在教室裡忘情地閱讀,他時而會心一笑,時而凝神思考,時而動筆圈畫……學生經常看到老師如此癡情地坐在教室裡讀書,也來了興緻,紛紛帶來書籍,學着老師的樣子,在課間坐在教室裡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漸漸地,讀書的風氣在班級蔓延開來了。”
“這位老師真的太有智慧了!”青年教師贊歎地說,“他的做法為我們诠釋了怎樣進行忙中偷閑的讀書,也給我們展示了何為身教的力量。”
“你說得對!”我點了點頭說,“這位老師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和思考。”這樣的做法給了我們以下幾點啟發。
“其一,手不釋卷應該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常态。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應該伴随着讀書而度過、發展、超越。讀書,撥亮的是心燈,升華的是靈魂。書中有知識,那是勤奮而聰慧的先賢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探尋和打撈出來的璀璨之珠;書中有精神,那是勇敢而堅韌的人們在不懈追求的進程中将理想上升為行動,從而盛開出生命之花;書中有思想,那是長久思考與無畏批判的哲人以其全部的精神力量種植而成的永恒之果;書中有智慧,那是用人生的體悟與理性的考問融會而成的靈魂之光……教師讀書,是給自己的心靈給養加鈣;教師讀書,是給自己的心裡裝上一台成長的發動機;教師讀書,更是讓自己能自信地應對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問題。所以,教師切不能因忙碌而放棄讀書,教師的生活須臾離不開讀書。”
“其二,教師手不釋卷是給學生的一種無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教師讀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實踐智慧,并用以影響和教育學生。‘雙減’之下,學生擁有了屬于自己的閑暇時光。随之而來的問題是,學生如何合理安排閑暇時間?讀書無疑是豐富學生閑暇生活的一種方式。所以,此時更需要我們能像這位語文老師那樣,更好地利用閑暇時間,在學生面前手不釋卷,豐厚自己,喚醒學生,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其三,師生手不釋卷是學校的一種文化氣質。學校要有學校的樣子,要有自己的精神樣貌,要有自己的文化氣質。而這種精神樣貌,這種文化氣質,往往是通過師生的言行舉止而體現出來的一種習慣、一種品性,一種曆久彌新的文化氣息。讀書理應成為學校師生的共同習慣,成為實現以文化人的基本活動,成為養育學校文化的陽光雨露。倘若一所學校的教師都能崇尚經典,手不釋卷,那麼他們周身定然會散發出一股濃郁的書香氣息,他們定然也會關注學生的閱讀。假若這樣,學生定然也會在教師的教育和感召之下,以書為友,手不釋卷,崇尚閱讀。倘若如此,學校定然就會飄逸着書香,擁有自己獨特的氣質。
這時,青年教師有些激動地說:“您的這番解讀太精辟了!‘雙減’确實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青年教師更應該積極應對。‘雙減’需要我們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需要我們擁有智慧工作的頭腦。”
“你的話語也很精辟啊!”說罷,我們朗聲地笑了起來。
(作者系江蘇省南京市中華中學附屬小學校長)
《中國教師報》2022年02月09日第8版
作者:潘文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