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蛇口工業區開工日期?在産業區域空間日益緊張、工業用地成本逐漸增長的背景下,“工業上樓”正在成為各大城市發展制造業的首選模式日前,深圳舉行“20 8”産業2000萬平方米“工業上樓”廠房空間簽約儀式,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深圳蛇口工業區開工日期?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在産業區域空間日益緊張、工業用地成本逐漸增長的背景下,“工業上樓”正在成為各大城市發展制造業的首選模式。日前,深圳舉行“20 8”産業2000萬平方米“工業上樓”廠房空間簽約儀式。
根據計劃,深圳将按照每年建設不少于2000萬平方米、連續實施5年的進度,向社會提供“工業上樓”的高品質低成本産業空間,為制造業提供更加有力的空間保障。
每年再造兩個“蛇口工業區”
機器設備搬進數十米高空、多台大型貨梯高效運轉、産業鍊上下遊分布在同一棟樓……近年來,一棟棟設計風格頗具現代感、樓層數超過6層的工業樓宇,正在重塑人們對工廠的印象。
這正是工業載體的新模式——“工業上樓”,即讓企業在高層樓房中進行工業生産、辦公、研發、設計等活動,在不改變工業用地性質的前提下,提升樓宇的容積率。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記者表示,“工業上樓”的根本意義在于提高工業用地的使用效率,主要面向人口密集、地價較高的中心城市。“這些城市需要更加集約地使用有限土地,将工業搬到樓上是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因此,“向天空要空間”成為珠三角、長三角以及京津冀等先發地區高質量發展工業的重要選擇。
目前,深圳各區已有一批“工業上樓”項目落地。如位于寶安區的新橋東先進制造業園區,是深圳首個平方公裡級的“工改工”城市更新項目,規劃建設148.6萬平方米工業廠房;南山區的紅花嶺基地是深圳重點推出的高标準建設、高效能企業集聚的“工業上樓”項目等。
此次,深圳通過“工業上樓”模式每年建設不少于2000萬平方米廠房。 若按蛇口工業區的占地面積折算,未來5年,深圳每年所提供的“工業上樓”産業空間,相當于再造兩個“蛇口工業區”。
築牢未來産業發展“地基”
在11月16日的簽約儀式上,深圳各區政府(新區、合作區管委會)、市屬及區屬國資平台和國企、金融機構簽約,集中資源、形成合力,保質保量完成“工業上樓”的任務,全力保障制造業企業紮根深圳發展。
此次加大力度推進“工業上樓”,彰顯出深圳堅持制造業立市,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後勁的決心。
今年以來,深圳相繼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深圳工業經濟穩增長提質量的若幹措施》《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産業的意見》等政策,将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此次深圳簽約建設的“工業上樓”所有項目,将緊扣“20 8”産業集群,按照産業門類進行規劃建設和招商引資,科學設計層高、荷載、消防設施等,形成産業鍊、創新鍊、價值鍊,打造先進制造業産業集群。
同時,深圳“工業上樓”所有項目将落實“三生”“三創”“三平衡”要求。
具體來看,包括生産、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職住平衡、産城融合、生産空間高質、生活空間便利、生态環境優美;創新、創業、創投“三創結合”,形成濃厚的草根創業創新氛圍,吸引社會資本,孵化大量初創企業;運營與财務、投入與産出、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三個平衡”,實現供給可持續,租金可預期,經驗可複制。
推進制造業“更上一層樓”
“相對來說,‘工業上樓’客觀上更能促進所在城市先進制造業的發展,通過提供配套廠房的方式來吸引高附加值的先進制造工廠落地,政府也會配套優惠政策,讓樓層裡的工業廠房更有吸引力。”盤和林說。
深圳全至科技創新園正是借助“工業上樓”模式,從原先容納傳統低端制造生産的舊工業樓,改造轉型為集研發、辦公、生産一體化的摩天大樓,吸引了多家智能制造企業入駐。
同時,“工業上樓”可實現獨立企業園區到産業集群的質變,創造的産值有望成倍增加。改造後的全至科技創新園有效提升工業空間3倍、提升産值30倍、入駐企業數量提升3倍。
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認為,受限于高層樓宇的承重,“工業上樓”企業一般适合生産設備較輕,生産過程噪音與污染較小,且在産業生産過程中震動較小的高端制造業。例如生物醫藥、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或大數據等科技含量較高的産業。
這一特性恰好滿足了深圳布局未來産業、推進制造業“更上一層樓”的需求。目前,深圳正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厚植新優勢、增添新動能。
在業内人士看來,除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産值外,大力推進“工業上樓”項目帶來的人口集聚和産業集聚效應,還将大幅提升産業的數字化和智慧化水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