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語文課響亮?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從而達到閱讀教學中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 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已成為當前小語教改中衆人注目的重點,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卻發現這樣一些現象:不少讀的不錯的同學在課堂上不願舉手讀書;有的同學在衆人面前讀書時膽小害羞,無論教師怎麼啟發、鼓勵,就是放不開;還有的同學讀書時東張西望,眼神無力,有口無心;甚至有的學生像東郭先生一樣濫竽充數,課文學完後都還是不能流利的朗讀……從這些現象,我們不難感覺出:學生對朗讀缺乏興趣,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如何讓語文課響亮?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從而達到閱讀教學中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 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已成為當前小語教改中衆人注目的重點,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卻發現這樣一些現象:不少讀的不錯的同學在課堂上不願舉手讀書;有的同學在衆人面前讀書時膽小害羞,無論教師怎麼啟發、鼓勵,就是放不開;還有的同學讀書時東張西望,眼神無力,有口無心;甚至有的學生像東郭先生一樣濫竽充數,課文學完後都還是不能流利的朗讀……從這些現象,我們不難感覺出:學生對朗讀缺乏興趣。
如何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讓朗讀成為語文課堂的“熱點”,讓課堂書聲琅琅,成為我們語文教師要長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通過一年多的教學實踐和反複小結,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經驗: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學生熱愛讀書。
一、鮮活靈動富有層次的朗讀
我的《再見了,親人》一課教學片段 。師:(播放課件:大娘照片)這就是李大娘和志願軍戰士揮淚告别的情景。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濃,誰想和大娘“誦”别? 生:(深情的朗讀)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腳步吧!為了幫我們…… 師:可是,大娘怎麼忍心和親人志願軍分别呢?我們隻好請求她留住送别的腳步。誰來請求大娘?(學生讀出了“請求”的語氣,讀得很動情。) 師:大娘也沒有停下,送了一程又一程,我們隻好懇求大娘——(學生用“懇求”的語氣讀,尤其是“大娘”一詞由由慢到快的語氣處理,頗有味道。) 師:可是,大娘的腳步依然沒有停住。為了讓大娘早點回家休息,萬般無奈,我們的戰士隻好哀求她——(學生用“哀求”的語氣讀,有一個學生連續強調了兩次:大娘!大娘!) 師:可是盡管我們哀求的大娘,她還是舍不得回去。最後,沒有辦法,我們隻好以軍人的口氣命令她。誰來命令大娘——(學生用“命令”的語氣讀,語氣很堅定。) 師:是啊,我們七十五歲的大娘舍不得走啊!我們就這樣一次次地請求、懇求、哀求,到最後隻好命令。現在你想怎樣向大娘送别,你就怎樣對大娘“誦”别。(全體學生帶着各自的體驗讀出了屬于自己的情感。) 的确,“活”的朗讀給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再見了,親人》是一篇老課文,但是這富有層次的朗讀指導賦予它新的活力。“請求—懇求—哀求—命令”等不同體驗的朗讀,把學生真切地帶進了課文的意境裡,再現了那依依惜别的感人場面:志願軍走一程,大娘就送一程,再走一程,大娘就再送一程。大娘的腳步老也停不下來,而志願軍呢,每走一程,都在懇求大娘停住腳步。每走一步,都在深情地回憶着昔日大娘那親人般的恩情。此情,怎能不讓人為之動容呢?此景,怎能不讓人百感交集?在對語言文字一而再、再而三的吟詠與涵詠中,中朝兩國人民那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深情厚誼,學生定會銘記在心,融于靈魂深處。 這樣的朗讀無疑是鮮活的、靈動的、富有層次的。這是朗讀指導的最高藝術境界。通過“活”的朗讀賦予語言文字更深層次的情感;通過“活”的朗讀,使學生的思維超越了時空,超越了文本,産生與作品主人公零距離的對話與心靈的溝通,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彼此交融,互動生情的境界。
二、直觀形象的畫面欣賞朗讀
目前使用的人教版試驗教材與以前的教材相比,增強了直觀性,特别是低年級的每篇課文,甚至語文園地的相關内容都配有密切聯系的插圖,這些插圖不僅畫面充滿童趣,而且色彩鮮豔,讓人賞心悅目,借助電教手段,如制作投影,多媒體課件等方式适時用插圖配合朗讀,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進行看圖訓練的基礎上去理解感悟課文内容,對畫産生喜愛之情,産生朗讀的欲望,從而收到良好的朗讀效果。
一年級有篇課文《小小竹排畫中遊》,朗讀前,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讓他們充分的去觀察,自由的表達:兩岸的樹木長的那麼茂密,田裡的禾苗綠油油的,魚兒在清清的河水中自由自在的遊來遊去,有的還跳出了水面,多麼高興,小鳥在天空中飛翔,唧唧的唱着歡快的歌,小男孩撐着竹排多麼快樂!學生看着這幅形象生動的畫面和同桌的同學相互交流,共同感受江南的美好,再指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句朗讀,效果很好。有的讀第一句“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遊”時像一種跳躍的音符,把魚兒與鳥兒的的動感表現的淋漓盡緻。有的讀第二句“兩案樹木密,禾苗綠油油”很陶醉的樣子,仿佛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片綠色的世界,有的讀第三句“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遊”時則滿是憧憬。
三、如身臨其境的配樂朗讀
優美的音樂,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氣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能帶領人們進入精神的聖域,能烘托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情緒,更進一步感受課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但是小語課文類型不一,所以我們要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内容,選擇與其朗讀基調相宜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指導朗讀《靜夜思》一文時,我在引導學生借助插圖大緻的了解了詩歌的内容,感受了詩人李白孤獨、懷念家鄉和親人的感情之後,播放了著名小提琴家馬思聰的《思鄉曲》,憂傷而悠長的曲調一響起,我發現孩子們一下子安靜了下來,思緒仿佛進入了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漸漸,個别孩子臉上有了一絲絲不宜察覺的憂愁,于是我在安靜而平靜的氛圍中輕輕的朗誦了起來,孩子們不由自主的接着我輕輕的随着音樂也讀了起來。那停字斷句,輕重急緩随着音樂自然的表現了出來。然後,我再次把古詩唱了起來,這下可熱鬧了,孩子們興趣盎然的跟我唱了起來,連下課了也不知道。 在如教學《四季》和《小熊住山洞》時,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四季的美,在欣賞四季景色的時候,我陪上了優美的鋼琴曲,讓學生在驚訝之中充分的享受。還讓學生在舒緩,輕柔,抒情的音樂中進行朗讀,個個讀得興趣盎然,聲中融景,景随聲出。
又如教學充滿音樂感月童真的〈小小的船〉時,我選擇了兒歌《小小的船》,不僅讓學生借助音樂記住了課文的内容,更充分的利用音樂把學生帶如了廣闊的天宇,給了學生無盡的想像空間。讓學生讀的像歌,美的像歌,快樂的想飛。 如此種種恰當的音樂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誘發了美感,而且陶冶了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