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自卑與超越》,阿德勒著,李青霞譯,沈陽出版社,2012-12-01人類生活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人類體驗事物一般不會抽象進行,而是以自身的角度去觀察,最初“經驗”的産生亦是如此。例如:“木頭”的含義與人類有關,而“石頭”也是“人類生活的要素”。可悲的是,有的人總是排除事物的意義去思考周圍環境,表現為:孤立自己,脫離同類,其所作所為于己于人皆無益處。
總而言之,人的存在無法脫離生活的現實本義,自我封閉的行為毫無意義。體驗現實的人隻有将現實放大到人生和生命存在的高度,來解讀其意義和價值,而不是局限于事物本身。因此結論應當是:這種意義總有遺憾和缺陷,當然也不可能永遠正确。因為,這個看似飽含意義的世界的一大特征就是充滿了各種謬誤和荒誕。
如果有人問道:“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多半都不知如何回答。多數人都不想自尋煩惱,更不願探求問題的本源。但是,從古至今,這種問題一直相伴在人類的左右,直到今日,也有人時常提起,無論年長或年幼,有時還會被問道:“人為什麼而存在?”“人生的含義是什麼?”客觀地說,隻有在人們遇到某種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才會問諸如此類的問題。相反,那些人生之路平坦順暢、幾乎沒有遇到過困難的人,大多不會産生這個念頭。但是,這些問題在我們的人生經曆中總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也必然直面應對。我們發現對人生的某種解讀似乎影響着人的行為舉止,每個人在言論之外的行動上,都在對“人生意義”進行不同的诠釋,而且此意義與其觀點、态度、舉止、表達、癖好、志向、習慣以及性格特征的表現是一緻的。也就是說,先對世界和個人進行總結,然後暗暗貫穿于每個人的行為之中。“我是這樣,宇宙是那樣”就是思考得出的結果,是對自己和所理解的人生意義的一種判定。
如前所述,對人生意義的解釋不一定全部正确,但有多少個人就會有多少種理解。其絕對意義上的“正确真理:是什麼則無人知曉,因此隻要是相對有效的任何解讀,就不能判定是“絕對錯誤”。其實正是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包含了人生意義的全部内容。然而,我們可以分辨這一區間中的不同點位哪些有效,哪些次之;哪些是小錯,哪些是大錯。從中可以發現,較好的解讀是大同小異、不約而同的,相反那些不盡如人意的解讀則總是難掩其僞。如果能從中得出普遍的标準和意義,則對揭開有關人類問題的現實之謎很有幫助。同時,必須牢記這個真理的标準是相對人類目的而言,是相對真理。此外,無其他絕對真理存在,即便還有,也與人類無關。因為我們根本無從了解掌握絕對真理,所以它對人類而言,也沒有現實意義。
人生所面臨的所有困難或問題,都源自于在生活中受到的三大制約。因為這三種制約了人生和現實的内容,并且經常使人們遭受困擾,還迫使人們作出應答和處理,所以每個人都必須予以重視。我們可以從對這些問題的不同解答中,看出每個人對人生意義的解讀。
第一種制約;我們必須生活在這個小小的星球(地球)上,除此别無選擇。人類與地球上的各種資源必須共存,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善待地球。身心健康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因為這是延續地球生命的重要因素,同樣也能使人類得以延續。這是我們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人人都需要迎接其挑戰。不管我們做什麼事,都是對人類生存狀況的解答,我們可以從中知道哪些是必需的、适當的、可能的或希望的。但是不管何種回答都必須考慮到一個事實——我們是人類體系中的一部分,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
第二種制約: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與周圍其他人相互關聯,任何人都是人類體系中的唯一成員。一個人無法單獨達成目标,這是由人類個體的弱點和局限所決定的。一個人如果獨自孤單地生活,自己面對一切,最終隻會走向滅亡。他不但不能繼續自己的生活,還無法使生命得以延續。正是因為人類所共存的弱點、缺點和局限性,所以總要與他們團結在一起。我們如果想繼續生存,對人類和社會作出最大的貢獻,就必須與人聯合,共同發展。要想尋求人生的答案就不得不考慮這一約束,我們必須想到:我們和他人是相互聯系的,如果隻剩下一個人,将無法繼續生活。如果想延續生命,我們就必須讓自己的情感和這個問題的目标相适應。
第三種制約;人類有男有女。這同樣是個人和社會得以維系必須考慮的問題。人一生中誰都無法繞開愛情和婚姻這個問題,不管男女。當面對這個問題時,我們應該怎樣做,就是對這個問題的诠釋。遇到問題,人們想象的方法往往多種多樣,但是卻總以為自己采用的具體措施才是最佳方法。
由此三種約束出發,又引申出三個問題:第一,既然我們的星球上的自然資源有限,那麼我們到底怎樣做才能讓人類獲得永存;第二,在茫茫人海中,我們應該怎樣給自己定位,才能達到與人合作、共同發展的目的;第三,如何進行自我調整,以适應“人類兩種性别”和“人類的延續依賴于兩性關系”這一生存要求。
個體心理學發現人類的所有問題都可歸于三類:職業、交際和兩性問題。每個人對生活意義作出各自的理解時,都精準地揭示出人們對這三個問題的不同回應。舉例如下;假設一個人完全沒有愛情生活或遭受了挫折。并且在工作上也表現得很平庸,還不喜歡結交朋友,感覺人際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造成交往範圍狹小,從他在現實生活中作出的自我定位和約束,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是為活着而活着,所以要讓自己免受傷害,以保證平安無恙,因此,自我封閉減少社會交往成為首選。”看得出,他把活着視為一件艱難且危險的事情,最後隻有現實失敗接連不斷,而且生存機會越來越少。
不妨再假設另外一個完全相反的例子:一個人交友廣泛,人脈極強,左右逢源,事業有成,而且愛情生活和睦甜蜜。我們則可以定義為,此類人視“活着”為一個創造的過程,于是他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機遇,其間出現的困難反而使他具有了超凡的勇氣,因為在他眼中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這就說明:“真正的人生是懂得關注他人、讓自己成為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并積極地為人類的福祉作貢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