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們可以對花木蘭說什麼

我們可以對花木蘭說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23:49:45

我們可以對花木蘭說什麼(從花木蘭看真我與假我)1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迪士尼的真人版《花木蘭》,花木蘭的故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國家動蕩,皇帝征兵,而由于家中父親年事已高,弟弟妹妹年紀又還小,于是花木蘭便隐瞞了自己的女兒身,替父從軍,在十多年的軍旅生涯中,花木蘭不辱使命,屢立大功,最後凱旋時,更是舍棄了皇帝賜予的官職,選擇回家孝敬父母。這部電影不僅拍出了花木蘭巾帼英雄的形象,同時也展現了一些從心理學層面來說值得玩味的細節。

我們可以對花木蘭說什麼(從花木蘭看真我與假我)2

比如影片一開始,花木蘭的成長環境似乎就并不是那麼友好,在那個女子應該在家紡績織纴,相夫教子的時代,花木蘭這種從小就喜歡騎馬射箭,上房揭瓦的性格顯然是不能被大家所接受的,而唯一幸運的是,在她面對各種否定以及環境的壓力時,她的父親始終是她堅實的後盾,并非常認可和支持她的所作所為。再回到當下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其實有很多孩子也正面臨或曾經面臨這樣的困境,在那個本該遊戲玩耍的年齡,被告知這是一種浪費時間的錯誤行為,應該将全部的時間投入到學習當中,否則便不符合這個時代對優秀的定義,而不幸的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像花木蘭父親那樣的父親,能夠堅定的相信并支持自己。

我們可以對花木蘭說什麼(從花木蘭看真我與假我)3

根據著名心理學家溫尼克特的“真我假我”理論,當孩子的需求總是得不到滿足時,便會從代表自己真正需求和欲望的真我之中發展出一個為獲得生存空間而迎合現實的假我,比如襁褓中的嬰兒,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時如果母親能夠很敏銳的察覺到孩子的需求,餓了能及時的給孩子提供食物,想要被關注時能及時的出現在孩子身邊等等,那麼孩子的真我便能較好的發展,反之,如果母親不夠敏銳,或因為某些原因總是把關注點更多的放在自己的需求上,将孩子視為附屬品去全憑自己主觀意願進行打造,那麼孩子便會發展出一個為了謀求生存而被迫順從他人和現實的假我,在後面的這種情形中,假我策略的出現可謂是一種必然,因為對于孩子來說它關系到了自己是否有足夠的生存空間甚至是否能夠生存的問題。回到電影中,來征兵的官員并不認為女人能夠上戰場,但如果參軍的是年邁的父親或年幼的弟弟,顯然兇多吉少,于是為了保全家人,花木蘭隻好順應現實,男扮女裝,替父從軍(花木蘭的這一操作便類似上述提到的假我策略),但這一行為其實已經犯了欺君殺頭的重罪,所以之後她隻好進一步的去壓抑自己的真我,并構建起更穩固堅實的假我。

我們可以對花木蘭說什麼(從花木蘭看真我與假我)4

生活中假我策略通常并不會讓人覺得有什麼問題,比如一個過早成熟懂事的孩子,總會被大家誇贊;一個總是能為别人考慮的成年人,也會受到大家的愛戴。一個具有精緻“假我”的人,或許憑借着自己的高智商和高情商,也能在現實層面獲得成功,但卻總會被過分在意他人眼光,或是不敢暴露自己的真我部分之類的問題所困擾,這些困擾也就使得自己的潛力無法完全發揮,簡言之,一個因為父母要求自己學習,才去認真學習的孩子,顯然是無法像自己真正想要去學習的孩子那樣全力以赴的去對待學業的,而如果一個孩子僅僅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要求而學習都能考上清華北大,那麼孩子的潛力也肯定遠不止于此。

我們可以對花木蘭說什麼(從花木蘭看真我與假我)5

電影裡花木蘭和巫女單挑的橋段便體現了真我的潛力在脫離過分強大的假我枷鎖之後被激發情形,開打前,巫女問:“你是誰?”花木蘭說:“我是花軍,一名士兵。”花木蘭被打倒在地後,巫女問了同樣的問題,花木蘭給出了同樣的答複,然後巫女使出殺招再次将花木蘭打倒在地并告訴她:“那你就到死也别想做回你自己了。”然後拂袖離去,花木蘭當然并沒有死,而且還在這生死存亡之際接納了真實的自己“花軍已死,但花木蘭還活着”,她卸下裹胸铠甲,放下紮着的頭發,最後追上了離去的女巫并戰勝了她。

我們可以對花木蘭說什麼(從花木蘭看真我與假我)6

當然,現實生活中我們從對真我的發現,到認識,再從接納,到釋放的過程顯然是漫長的,大多數情況下并不會出現像電影中那樣充滿戲劇性的瞬間頓悟。但我們隻要有心,時刻保持對自己的察覺,那麼生活便會向更好的方向去發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