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文末【了解更多】可免費下載課件
教學目标
1.積累文言詞彙,熟讀并背誦課文。
2.了解“說”的文體特點,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3.體會作者對古代封建統治者壓抑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文言詞彙,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難點:理解“千裡馬”“伯樂”“奴隸人”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精品課件】
(1)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卒谥文,世稱韓文公。唐代文學家,與柳宗元是共同倡導中國唐代古文運動,合稱“韓柳”。與唐代的“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轼”“蘇澈”合稱唐宋八大家。蘇轼稱贊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八代: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散文,詩,均有名。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2)寫作背景
這篇《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間。其時,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納。他在京城應試覓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後無限怨郁,離開長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寫這篇《馬說》的思想基礎。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陳心迹,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懑之情。
二、初讀課文
1.播放【媒體資源】《音頻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
3.學生指名朗讀課文。
(讀準字音、停頓)
教師強調通假字讀音。在文中勾畫,标注。
三、品讀課文
《馬說》寫于韓愈初登仕途之時,他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提拔重用,均未成功,郁郁不得志。正所謂“不平則鳴”!課文要讀出這種情感。
【精品課件】出示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間,不以\千裡稱也。
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裡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裡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齊讀課文的第1段,教師範讀,指名學生朗讀,注意重音、停頓、情感。
(1)從老師的範讀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語氣、情感?
明确:讀出痛惜之情。
(2)為什麼要以這樣的情感朗讀課文?
明确:作者開篇提出問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接着就從反面進行論證,“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正因為如此,所以“故雖有名馬,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間,不以千裡稱也。”對問題進行了道理論證。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和生平經曆,不難理解作者對“千裡馬”難遇“伯樂”的痛惜之情。(教師可重點強調段末“也”的意味)
(3)學生翻譯這一段,教師點評并強調重點字詞。
譯文參考: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裡馬。千裡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隻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裡,不能獲得千裡馬的稱号。 (重點字詞:故、雖、祗、骈、以、也)2.齊讀課文的第2段,教師範讀,指名學生朗讀,注意重音、停
頓、情感。
(1)你選擇怎樣的感情朗讀這一段?
明确:憤慨之情。
(2)為什麼?
明确:因為這一段主要寫的是千裡馬被埋沒的原因。先寫千裡馬與常馬的不同,“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又寫“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指出千裡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接着寫“是馬也,雖有千裡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指出千裡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最後“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裡也?”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了強烈的譴責。至此憤慨之情畢現。(教師可重點強調段末“也”的意味)
(3)學生翻譯這一段,教師點評并強調重點字詞。
譯文參考:日行千裡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裡的本領來喂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裡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裡呢?(重點字詞:食、見、等、安、也)
3.齊讀課文的第3段,教師範讀,指名學生朗讀,注意重音、停頓、情感。
(1)朗讀者一段,需要怎樣的感情?
明确:憤慨、無奈、抑郁。
(2)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情感朗讀這一段?
明确:這一段先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強烈譴責“食馬者”的無知,表達了憤慨之情。接着發出心中的慨歎“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憤慨、無奈、抑郁不平之情雜糅其中。
(3)學生翻譯這一段,教師點評并強調重點字詞。
參考譯文: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養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裡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裡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裡馬啊! (重點字詞:以、鳴之、臨、其、邪、不知馬、也)
4.這篇“說”帶有寓言的色彩。你能結合寫作背景和自己的理解,說說文中出現的各個形象的寓意分别是什麼嗎?
明确:千裡馬——人才;伯樂——發現和推薦重用人才的人;食馬者——埋沒扼殺人才的人。
四、總結背誦
文章的首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是全文立意之所在。這個意思是從古代關于伯樂和千裡馬的故事中生發出來的,卻又表現了作者的獨特見地。文章以千裡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樂比喻聖明的君王,借千裡馬的被埋沒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現象,也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意。
伯樂相馬的故事古已有之,韓愈卻借馬的遭遇發不平之音,激起了古今許多有才之士的共鳴,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這篇千古美文吧!
1.如果你懷才不遇,你學哪位古人?
A.韓愈 懷才不遇寫文學 B.蘇秦 懸梁刺股發憤
C.董邵南 另尋高就發展 D.陶淵明 歸隐田園樂悠悠
2.那你認為今天的“千裡馬”應具備怎樣的素質?
參考:有志向、有恒心、有毅力、堅持不懈、自信、虛心學習、團隊精神……
小結:人要先立志,既要有“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的志向與氣概。也應有淡泊名利,安閑樂道的高潔情操;既要有愚公移山的堅韌與恒心,也要有以苦為樂,苦中作樂的豁達胸襟。
既要虛心好學,“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内自省也”,也要有“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品格……
李白說過“天生我才必有用”。要相信自己的勢力與潛能、自信、自然出色。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五、拓展作業
課下搜集和“馬”有關的資料,制作一張精美的專題手抄報。
六、闆書設計
馬說
韓愈
痛惜之情——憤慨嘲諷——抑郁不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