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嗷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
沒有人不喜歡睡蓮。這種晚春時節的水生植物,率先浮出水面,圓圓的嫩嫩的葉子在水面平鋪,嫩綠的色彩,是晚春的清新。水中的春天比空氣中來得悠緩,但格外新嫩。
睡蓮的葉子小而嫩,帖水而生,剛剛出來時,就象一枚枚圓形可愛的寶貝。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江頭橘樹君自種,那不長系木蘭船?”唐朝張籍春别曲。
初看的時候,你一定會以為這說的是荷花荷葉。但是細想你一定會覺得不對。張籍到底是說的睡蓮葉還是說的荷葉呢?
我們通常知道荷葉,是從水中冒出來,但是絕大多數的荷葉并不浮在水上,而是高出水面,高出水面的荷葉,剛剛出水時,是像小拳頭一樣的卷曲,有的顔色會是嫩綠,但更多的顔色是深紫,随着太陽的照射,會逐漸的展開。很少,有像銅錢錢一樣大小的荷葉。而且荷花荷葉比睡蓮晚,它們通常在初夏才懶懶地探頭。這是因為它們厚積薄發,要在夏天裡,奉獻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提供鮮美的花朵,甜甜的荷葉,以及飽滿的果實。
所以張籍的這一首春别曲,并不是說荷花的,而是說的比荷花要早,浮在水面生長的晚春的睡蓮。
隻有睡蓮,葉子和花,才是貼着水面生長,大部分的營養,由水來提供。也隻有睡蓮,才會長成像銅錢那麼大小。青青的銅錢一樣的浮萍葉子,讓人歡喜,春天雖然将過去,但另有一種夏天到來的豐收和喜悅。
睡蓮的花和荷花及其的近似,都是修長的花苞打開,次第的花瓣層疊展開,或紅或白,露出明黃的花蕊。其實從花形展開的姿态,睡蓮更美。因為它的每瓣花瓣均衡而修長。它和荷花的不同,它也是貼水而開,浮在水面和綠葉之間,尤其白色的睡蓮開花時,如繁星點點,如明麗的白燈籠,給人視覺的美。
所以古代的詩詞中,尤其是唐朝以後,荷花和睡蓮是難以分開的。
但是睡蓮明明是一個龐大的品種,難道從古到今沒有單獨寫睡蓮的嗎?對于熱愛睡蓮的人,仿佛睡蓮,一直隐藏在荷花堆裡。又随着中外交流,莫奈的油畫《睡蓮》享譽世界,難道睡蓮真的是外國的花卉品種?由近代才引種到中國嗎?
睡蓮古已有之。
但是睡蓮在中國,并沒有荷花那麼招人待見,是因為它的農業價值沒有荷花高。但是睡蓮一直是存在的。
在3000多年前的先秦時代,睡蓮歸做蘋。蘋就是長在水面的,貼水而生的植物。它們通常沒有固定在泥土裡的根,靠水的浮力和水中的營養生存。我剛才也說了,水中的春天比陸地上來的晚,晚春時節,陸地上的草木欣欣向榮,水中的植物剛剛冒出。這些嫩嫩的水生植物,就成為野生食草動物另一道鮮美可口的食品。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詩經小雅鹿鳴
那麼你會說,嗷嗷鹿鳴食野之蘋,難道真是真的是睡蓮葉子嗎?既然蘋的範圍那麼廣,你何以知道這鹿吃的是睡蓮,而不是浮萍?
那麼再讓我告訴你一個周朝的典故,彼時,古中國的農業并不發達,一半靠采集野生的植物,一半用耕種彌補。而周朝的婚禮上有一個特殊的禮儀,就是出嫁前的姑娘,要去水邊采蘋,用它的葉子和花供奉先祖。而睡蓮,葉子鮮嫩,花朵可食,作為祭祀用品,是最合适不過。蘋中用大蘋,這個大蘋隻有是睡蓮。
那麼回到詩經嗷嗷鹿鳴,這是寫的聚集宴會,在春暮的閑适裡,有重大的聚會,而這個季節人們所能想到的能夠吃的鮮嫩的花葉,表達這個時節的溫柔富庶美好的,就是那春天的小鹿,去找那看得見的新鮮的睡蓮。
《呂氏春秋》說:“菜之美者,昆侖之蘋。”這個蘋,是指浮萍中的大蘋,就是睡蓮。
有人說睡蓮可以吃嗎?告訴你一個最新的資料,當下正是睡蓮梗可以采摘的季節,雖然睡蓮梗沒有藕帶那麼脆,但是作為一種節氣的時令的新鮮的菜肴,它有着獨特的野生風味。
我們可以想見在3000多年前,在春夏之交,荷花還沒有成熟的季節,新鮮的睡蓮是人和動物最合适可口的蔬菜。
随着農業文明的進步,荷花作為一種野生的水生植物,它的農業價值和經濟價值遠遠超過了睡蓮,睡蓮也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食材。因為明顯而講,荷花渾身都是寶,耦根,藕帶,荷花,荷葉,蓮子,觀賞,食用,藥用,都明顯大于睡蓮。
但是睡蓮的花和荷花如此的近似,花期也仿佛,古詩中的睡蓮和荷花,單就賞花這一塊,就不可分了。
比如有時候我們在看唐詩宋詞的時候,千萬不要被荷葉如錢迷惑了,那說的是睡蓮。
至少最早看見荷葉如錢的蓮花詩,是在唐朝。也可以想見在唐朝睡蓮廣泛的存在,它從未消失。
“南塘旅舍秋清淺,夜深綠蘋風不生。
蓮花受露重如睡,斜月啟動鴛鴦聲。
塘東白日駐紅霧,早魚翻光落碧浔。
畫舟蘭棹欲破浪,恐為驚動蓮花心。”唐朝鮑溶《南塘二首》
這首詩你用心看,其實寫的是睡蓮,睡蓮有一個特殊的自然現象,就是它和荷花不同,它愛睡蓮。這一種光敏的花朵,太陽大的時候,才開放,到了黃昏和晚上自動的閉合花朵。詩人看到的是一池睡蓮。他起得很早,發現一池的睡蓮花還在睡覺。他怕太大的槳聲驚動了睡蓮的好夢。
睡蓮不開花,和動靜沒多大關系,和太陽光有關。如果大白天的太陽光,不是很足夠的話,這家夥也懶懶的。
在古詩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三個字,白蘋洲。
南北朝的詩人柳恽《江南曲》
“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洞庭有歸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複應晚,不道新知樂,隻言行路遠。”
在春暮去采白蘋,這是白色的睡蓮。而且也點明睡蓮是晚春之花。主人和客人流連忘返。仿佛這個時候接到家裡的電話,他也沒說看到的好景,隻是簡單的告訴家人,哎呀,我不能回來了,因為路太遠了。不過你要是看到巨大的睡蓮池塘,而睡蓮又可以看,又可以吃,比荷花要早,又有朋友飲酒作樂,換做我也不想那麼早回家去。
就說明南北朝時對荷花和睡蓮還是分得清楚的。白蘋就是指的睡蓮。
不過這件事情到唐朝的白居易後,就混淆了。他的一個朋友,在浙江湖州,建了一座亭子。白居易也沒有過去,這個地方從前多睡蓮,後來人工改造,荷花竹子都有。白居易大筆一揮,寫下《白蘋洲五亭記》,他反正也是雲中寄書。
那麼凡是濕地植被的地方,後來的人就籠統地叫做白蘋洲。至于上面開的,是不是睡蓮已經無關緊要了。要的就是那種白茫茫的煙水風味。
“腸斷白蘋洲”,到後來已經是一種意象中的濕地景觀。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白蘋,是指睡蓮。
睡蓮有一個别緻的名稱叫做子午蓮,又叫水浮蓮,這是明朝區别于荷花的叫法。午時開放子時斂,不過遇到下雨天,睡蓮依然會睡覺去。它隻聽太陽的。
現在有睡蓮花茶,對于中國人,愛它就是吃它,這種蓮花會在你的水杯中盛開。你瞬間會有一種身似禅的感覺。
其實睡蓮形态之美,更接佛教中的清靜蓮花。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