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
堰塞湖是湖泊的一種,湖泊按其成因可分為構造湖、火山口湖、冰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岩溶湖)、河成湖、風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水庫)等。
天山天池
河流的河道或低窪地彙水出流道被堵,導緻河谷或窪地蓄水成的湖泊。堰塞湖的湖盆,多數為河谷,一旦出流被堵,會有足夠的水量蓄積成湖。
堰塞壩
堰塞湖中起堰塞作用的堆積物稱堰塞壩。堰塞壩的成因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是由地震或外動力作用引發的山崩和大型滑坡形成的土石堆積體阻塞出流形成堰塞壩。
堰塞湖的形成過程
地震、泥石流或滑坡等原因引起的山體崩塌,将河道堵截,使上遊河水水位擡升,這就形成了堰塞湖。
堰塞湖形成動态演示圖
7月21日,湖北恩施沙子壩山體滑坡形成堰塞湖,該地地處清江河谷,地質特殊,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該片區域不同程度發生過地質滑坡現象。
今年6月8日入梅以來,恩施市發生了持續強降雨,時間長、雨量多、強度大,梅雨期累計降雨量達到了907毫米,較曆史同期多了1.56倍(曆史同期隻有354毫米),是自1951年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曆史最高值。
7月21日,湖北恩施沙子壩山體滑坡形成堰塞湖
連續的強降雨,誘發馬者村沙子壩地質變形,出現滑坡泥石流。7月21日淩晨5時30分左右,大量泥土滑入清江,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10點15分漫堤潰流,随着水的沖刷,水位緩慢降低。
1933年8月中國四川疊溪發生7.5級地震,引發山體大規模的崩塌及滑坡,形成了衆多的堰塞湖(當地俗稱海子),大小海子就是兩個最著名的至今仍保留完好的堰塞湖。
火山熔岩流阻塞溝谷也可形成堰塞湖,如中國的鏡泊湖。冰川消融時,終碛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堰塞湖,又稱冰碛湖,中國新疆的天池就是這種類型的湖泊,這種湖在北美地區最後一次冰川消融前廣泛存在,且規模很大。
以上3種類型是狹義的堰塞湖。就廣義而言,大江河幹流的自然堤阻塞支流,在支流河口形成自然堤後湖,也是一種堰塞湖。
中國長江中下遊兩岸的大小湖泊多達千餘個,它們多是自然堤後湖。如安徽龍感湖、江西七裡湖、湖北梁子湖與黃蓋湖等。湖濱、海濱沙丘移動,阻塞入湖、入海的支流口,也可形成堰塞湖。而中國四川九寨溝中一些小湖,是由于碳酸鈣的澱積形成鈣華壩,鈣華壩對水流的阻塞形成的小湖也可視為一種堰塞湖。
五大連池
鏡泊湖
形成堰塞湖的堵塞物并不穩定,會不斷受到沖刷、侵蝕,一旦堵塞物崩塌,湖水會傾瀉而下,形成垮壩效應。
通過降低堰塞體高度、減小上下遊水頭差、逐步洩流等方法來減輕湖水傾瀉潰決導緻的水災。
同時,有關部門會加強監測預警,預估下遊危險區,處于危險區的群衆要密切關注相關信息,一旦出現險情要聽從指揮,及時撤離。
資料參考:《中國河湖大典》、《中國水利百科全書》等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