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浩一媽媽原創,歡迎轉載分享”
到了放學的時間曉瑩去幼兒園接孩子回家,這是她一天中最盼望,但是也最有壓力的時候。
因為馬上就可以看到一天沒見的孩子了,同時的壓力是因,為孩子的同班同學們基本都可以跟家長講出今天發生的事,可自家的孩子還是不願張嘴說話。
曉瑩家的孩子今年快四歲了,語言表達能力跟一二歲的孩子差不多。
除了吐字能稍微清晰一點,沒有什麼區别經常詞不達意,曉瑩看别的家長問孩子今天學了什麼,孩子都能流利的說出來,而問到自己孩子的時候,經常支支吾吾。
曉瑩跟丈夫經營一家服裝店,夫妻二人每天忙着店裡,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很少,除了接送孩子時間,其餘時間都是老人在照顧,曉瑩通常接孩子回家之後再立刻回到服裝店。
周末是店最忙的時候,周末也很少帶他去遊樂場,平時忙完回到家孩子跟老人早已熟睡,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
當父母意識到孩子話少的時候,還是幼兒園老師打電話反映情況的時候了解的。
老師說孩子在學校不愛說話,回答問題的時候詞不達意,平時也不願意與人交流,曉瑩夫婦留意了一下别的孩子,才發現自家寶寶的表達能力是個問題!
曉瑩看着周圍嘻嘻哈哈的孩子們,仔細回想,孩子好像連個朋友都沒有。
曉瑩問:“寶寶,幼兒園裡有你特别喜歡的同學嗎?”孩子搖了搖頭,曉瑩又問:“哪有人喜歡我們寶寶麼?願意跟你交朋友的”孩子依舊是搖頭不愛說話。
“你今天都學啥了,幼兒園今天幹嘛了?!”曉瑩的聲音稍微高了一點,可孩子依然不準備張嘴說話。
這一天曉瑩問孩子學業的事情,孩子支支吾吾。“你說話這麼難麼!你看别人說的那麼流利!怎麼這麼讓人操心!”孩子看媽媽着急的樣子,害怕的哭了起來。
曉瑩很着急,不知所措,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很重要,到底應該怎麼辦?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可能是家長的原因
1)家長事事包辦,讓孩子沒有表達能力
家長對孩子照顧太過周到,以至于任何大事小情都不用孩子親力親為。
孩子一個表情,一個行為家長就明白什麼意思,時間長了孩子會覺得不用語言溝通就可以達成自己的目的,孩子,沒有語言表達的機會,逐漸也失去了語言表達的欲望。
所以家長不要慣着孩子,如果是他力所能及的我們就不要伸手幫他,減少孩子的依賴性。
.2)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2~3歲的孩子看電視時間越長,語言的表達能力越差。
長時間的看電視會剝奪孩子的思考能力,對電視的關注度太過,就會忽略小朋友和周遭的事務,從而不願跟别人說話,表達能力會變差。
電視跟書是不一樣的,電影電視劇不用思考用眼睛看就能猜出大概。
而看書則不然,看書的時候裡面的情節都是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的,其中的細節可以用腦子想象出來,不僅豐富了思考還會提高語言邏輯組織能力!
3) 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
家長平時工作太忙,很少帶孩子出去接觸新鮮事物,跟同齡孩子的溝通時間過少導緻孩子缺乏語言環境,想交流也找不到對象。
父母回家也不溝通經常“心有靈犀一點通”,孩子聽不到對話溝通,這對他的表達能力必然會有影響的。
語言表達能力差對生活和學習的影響
▶ 自卑
當孩子說話不清楚的時候,親朋好友可能會因此忍俊不禁。
可孩子不這樣認為,他會覺得那些都是嘲笑,當孩子覺得語言表達能力是自己的短闆,而且經常讓人笑話,因此會形成自卑的心理,以至于抗拒說話。
▶ 性格孤僻
因為孩子講話不準确,有的小朋友們會學他的說話方式,然後的哄堂大笑,讓孩子覺得不友好,所以孩子會越來越封閉自己,就算語言表達能力解決了,但是孤僻的性格也形成了,不願跟人交流的習慣也養成了,無法再跟同齡人融合在一起。
▶ 邏輯思維不清晰
孩子講話天馬行空,讓人摸不清頭腦,一會東一會西,語言表達能力一部分是受邏輯思維的影響,孩子講話沒有條理,思路也是極容易混亂的。
▶ 學習不積極
最簡單的說話溝通,孩子都不願意去努力,那麼以後的學習生活呢?孩子的思維本就跳躍,将來的應試教育孩子會很吃力的,也會有這樣的情況:孩子想問老師的問題,着急講不出重點,最後老師沒動自己也沒動的尴尬局面。
怎樣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成功寶媽的5大方法,幹貨分享
1) 增加孩子的詞彙量
多跟孩子玩成語接龍,也可以讓孩子做“信使”,一個在卧室一個在客廳,讓孩子幫忙傳話,豐富孩子的詞彙增強表達能力,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孩子多聽多說,少看一些電視帶孩子看看書,豐富孩子詞語的儲備量。
2)家長适時引導,幫助孩子找到語言邏輯
當孩子說話太跳躍時,可以采用問問題的方式引導孩子要說的重點,并且提示孩子哪裡是重點,然後在幫助孩子重新組織一下語言,讓他感受到邏輯,下次講話就會更順暢了。
也可以在孩子放松的時候引導他比如“這個動畫片好看嗎?今天的飯好吃嗎?”引導孩子說話。
3) 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當孩子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先說清楚在給他。
不要在孩子說不清楚的時候家長就滿足了他的需求,父母之間也要多交流多溝通,孩子在這個語言環境熏陶下,也會讓表達能力有所提升。
4)循序漸進,量的積累才能有質的飛躍
孩子改變一個習慣是緩慢的過程,爸媽們要遵循孩子自身的發育規律,在不給孩子施壓的條件下鼓勵孩子多說話,幫助孩子組織語言,慢慢的孩子就會“詞能打意。”
5)父母之間的溝通可以幫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往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父母的語言可為孩子語言的學習起到示範作用。
讓孩子通過觀察、模仿和學習,積累交流與表達的經驗。理解語言的意義,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在這一過程中,還要注意很多細節
✔要有足夠的 耐心
有的孩子心理好多話想要說出來,可是礙于表達能力的問題。
從來不願意多說話,當有一天孩子突然跟家長表述一間事情的時候,孩子詞不達意,顧左右而言他,可能在中國家長會覺得丢人,免不了愛打。
有的家長經常會打斷孩子:“行了,别說了,說啥都沒用”孩子可能被家長鵝冒然打斷吓到,哇哇大哭不說,還有抵制講話的可能。
✔多多鼓勵孩小孩子
孩子内心很脆弱,一旦學不好或者慢了一點,自己就可能信心喪失,不原意去學習,這時候我們家長就要在從旁給孩子打氣,讓孩子有繼續學下去的信心。
所以說,如果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家長們也不要心急。這都是可以通過對孩子鍛煉進行解決的。找到問題的原因,然後陪孩子一起解決,孩子的表達會越來越好的。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經常詞不達意,說話抓不住重點,表述一件事情拖拖亂亂,一定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就幫孩子把問題改好。
學習道路更加堅信家長要多陪伴孩子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孩子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成長!
我是浩一媽媽,如果您在帶娃的過程中,遇到疑惑、開心、難忘的事情都可以發私信分享給我~同為新手媽媽,讓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