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季《極限挑戰》,撲了。
開播半月有餘,豆瓣分數呈斷崖式下跌。
2 萬人打出 5 分,回天無力。
相比一二兩季 9 分口碑,這屆雞條算是徹底崩塌了。
因為《極限挑戰》簡稱「極挑」,粉絲親切地稱為「雞條」。
但将本季稱作「東條」,即東方衛視挑戰,意在拒絕承認其作為雞條的一部分。
首先,是 MC 格局的地震式改變。
黃磊成了飛行嘉賓,黃渤和孫紅雷直接退出。
迪麗熱巴、小嶽嶽和雷佳音入局。
所以原有的老爺們組合「極限男人幫」不複存在,多男一女的陣容使其獨特性大大降低。
最為緻命的,是總導演嚴敏的退出。
他大概是除了《我是歌手》裡急死人的洪濤之外,最有梗的國綜導演了。
嚴敏不僅一手将雞條捧紅,更在三、四季的揭秘版本裡出境,針對觀衆的提問進行一一解答。
所謂的「男人幫」,并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 6 個 MC,而是跟嚴敏一起的 6 1。
他們不僅互相算計,還跟嚴敏周旋搏鬥。
目前第五季播出 3 期,黃磊、張藝興和王迅依然在微博上賣力吆喝。
但從成品來看,雞條已變雞肋。
老男人們的吆喝聲顯得異常虛弱和不甘心,像是回光返照前的強撐。
心裡有座墳,埋着雞條魂。
這就來說說——
《極限挑戰(誤)第五季》
可以說,東條的第一秒,就輸了。
為了歡迎新嘉賓,它設置了一個歡迎儀式,采用的是一個集裝箱遊戲。
讓新嘉賓進入一個房間,好吃好喝招待着。
等老嘉賓上場時,這房間就被吊機懸空挂起。
規則是:老成員們每挨一次奶油炮,集裝箱就下降 3 米。
這是照搬 2017 年韓國 Running Man 歡迎新成員的套路。
(2017 年的啊摔!)
唯一的區别,就是 Running Man 使用的是噴射水炮,而東條使用的是奶油。
其他場景,複刻地一毛一樣。
我發現當其他老嘉賓對陡然上升的集裝箱表達驚奇時,張藝興卻撇過頭來,而且對後續環節的反應都極為平淡。
不知熟稔韓國娛樂圈的他,是否在那一刻發覺這場景似曾相識、心涼了半截呢?
最初就是因為版權沒有談妥,雞條一開始被指責為抄襲韓國版的《無限挑戰》。
但四季以來,制作組發揮自己的才能,一步一步把雞條做成原創節目。
好不容易摘掉了抄襲的帽子。
但現在呢?
功虧一篑。
東條的遊戲水準下降到什麼程度呢?
就是讓 MC 穿着肥胖的玩偶服裝賽跑(跑男用過無數次)。
讓他們點火鍋料理,到現場才知道這些食材需要通過比賽來獲得(非常簡單的室内找寶遊戲,爸爸去哪兒的常規項目)。
除了 MC 之外,還請來郭德綱 Cue 流程。
香玉建議你們索性改名——
《極限跑男》
《挑戰吧爸爸去哪兒》
《奔跑吧德雲社》
要說,東條沒有原創,那是不公平。
但,原創部分還不如直接抄襲的。
第二期 5 人來到重慶,隐線主題是關懷心理健康。
但你知道攝制組怎麼「關懷」的嗎?
直接讓 5 個 MC 在酒店内排排坐,靜悄悄地填心理測試表格。
然後讓這個酒店大堂經理(實際是微表情分析師),來對他們一一進行心理分析。
不僅如此,第四季飽受诟病的智囊團(後期被抛棄),東條攝制組神奇般地撿回來了。
他們對 MC 進行微動作和微表情的分析。
一位磚家說,雷佳音穿了件黑色大衣,從這個顔色選擇上來看,他的防禦性蠻多的。
黑色招誰惹誰了?
但很快,另一位磚家分析五個人腳的姿勢,隻有王迅兩腳交叉,其它 4 人雙腳分開。
「小嶽嶽腳打得最開,其次是雷佳音的,說明他們内心深處還是挺開放的」。
等等,剛剛不是才說雷佳音穿黑色衣服防禦性很強?
這些半吊子智囊團到底是哪裡冒出來的?
在第四季的最後一期,嚴敏對着鏡頭闡述了雞條秉持的「初心」——
第一,雞條永遠不會重複自己。
第二,做國民綜藝,即始終堅持讓節目去反應全體國民關注的問題。
第三,雞條永遠會是六個男人鬥智鬥勇的節目。
第一和第三條早已被撕毀,我們看第二條「國民綜藝」。
這一點是第四季的魂魄。
可以說,如果說前三季雞條都在往「極限娛樂」上面探索,把 6 個老男人的标簽和人設逼到極緻,那麼第四季雞條是在「極限深度」上的一次大膽突破。
雞條不僅僅是娛樂向綜藝。
它更希望借助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去提醒大衆一些社會問題。
第四季桂林東升小學那一期,完全就是另一種「極限」。
把男人幫一車拉到深山裡,不設任務、不給劇本、沒有 NPC...
完完全全讓 MC 們自己去選擇做什麼事情。
甚至在第一天結束後,MC 們開了小會,自己商議這一期節目的走向。
這一期有很多動人的小細節。
黃磊和留守兒童陽唐糧組隊,第一天快結束的時候,黃磊送他回家。
陽唐糧問「你們要來三天啊?」
「對啊」。
「今天算一天了哦?」
「對啊」
「還有兩天就過了啊」
「是不是舍不得我們走?」
「嗯」
這似乎已經成了留守兒童的本能。
在每次相聚的開頭,都在内心預演着離别。
黃磊帶他去買運動會要穿的鞋,明明 36 碼的腳,他卻想要 40 碼的。
就為了多穿幾年。
彪哥和孫紅雷初次見面,面對孫紅雷熱情的關切,他害羞敏感地紅了眼眶。
離别時,撲朔躲避的目光,顫動的鼻翼,忍住眼淚嗫嚅的一句「哦」,真的太令人心疼了。
香玉酸着鼻子看完整期節目。
6 個老頑童跟天真勇敢小孩打成一片,跳繩爬樹捉魚跳舞打乒乓球舉辦運動會,真是令人開心又感動。
巧的是,東條的第一期也選擇了公益傾向的主題:垃圾分類。
但整個流程下來,并沒有讓人有深切的共鳴。
反而是一種突兀的任務感。
黃浦江清潔工人給他們布置撿垃圾的任務。
教小學生學習垃圾分類。
回答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答不對就吃東西。
做公益,最忌假大空。
桂林東升小學那期,黃渤一開始就有所警覺,所以他們都選擇最貼合細節、最接地氣的方式。
但東條垃圾分類這期,清潔工人在旁邊看着他們幹活,就有一種「看吧讓你們這些明星體會一下底層勞動人民的辛苦」的強烈說教感。
雞條不是看不見底層,第四季體驗夜間勞動者的那一期,黃渤送了一夜的外賣、黃磊開了一夜出租、張藝興站了一夜的 KTV...
而東條的設置,隻是粗暴地把一群 MC 拉到灘塗,說「撿吧」。
沒有情感鋪墊,沒有細節延展。
所以當黃老師說出「《極限挑戰》最重要的就是為這個社會和時代做點事」時,香玉當時有點噗。
特别正能量的一句話,放在這裡卻是懸空的,不可信的。
雞條最珍貴的東西沒有了。
一聲歎息。
如果雞條隻是一個單純做娛樂的節目,請一些流量嘉賓玩玩遊戲,那我也不會如此惋惜。
它曾經給我帶來那麼多放肆的開心、刺激的冒險和暖心的感動,卻在巅峰時期轟然倒塌。
毫無征兆地頹敗。
有人鼓勁兒說,雞條沒了,但男人幫永存。
也隻能寄希望與此了。
黃算子、青島貴婦、孫漂亮、朱碧石、小綿羊、松鼠王。
這就是命。
等你們回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