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如何填高考志願流程圖

如何填高考志願流程圖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6 23:04:52

如何填高考志願流程圖?全文一共8724字0圖,閱讀大約需要18分鐘,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如何填高考志願流程圖?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何填高考志願流程圖(如何填高考志願)1

如何填高考志願流程圖

全文一共8724字0圖,閱讀大約需要18分鐘。

01 優先專業還是優先學校?

02 什麼專業未來就業好?

03 如果去了普通學校,大學生涯如何過?

今年高考成績已經陸陸續續放榜了,相信有高考生的家庭,最近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成績出來後,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填志願。相信非常多的考生甚至自己的家長在這個時候是迷茫的,到底如何填,才能不給自己挖坑,不讓前途受到影響。

今天就聊一聊高考填志願相關的話題,絕對是幹貨 中肯建議,大家也可以相互交流。

01 優先專業還是優先學校?

首先還是聊一下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到底是優先考慮專業還是優先考慮學校?

這個問題我再說詳細一點,我們知道學校是有分級的,一般來說分了985、211、一本、二本、三本以此類推,甚至985中還會分top2、C9、中流985、末流985等等。

這裡注意一下,這裡我沒用“雙一流”來進行學校等級區分,一方面是這個戰略實施時間比較短,大家認知度不高;另一方面則是院校較多,而且更多的是對專業好壞的評判。

當然最重要的是,目前來看就業市場上大家還是在用985、211進行判斷,所以你也得跟着市場走。

而不同學校的專業也是有強弱的,比如同樣都是985學校,可能A專業就是這個學校的重點專業,但B專業就相對沒那麼有名,基本上就是來湊數的。

至于具體怎麼才能了解哪些專業好,哪些是湊數的,這個可以從專業收分情況就能大緻感受到。

所以某些情況下就會出現,某個考生的分數,能上更好的大學,但是上這個大學選不到優秀的專業。

同時,如果選擇更次一點的大學,可以選到這個學校比較有名的專業,并且這個專業相比更好學校相同專業來說業内也更加認可。

這種時候,到底該如何選?

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分人來看了,得看你有沒有自己未來就業清晰的方向。

首先是第一類人,有很明确的就業目标,比如自己未來一定要當醫生、或者一定要走律師、或者一定要搞金融,等等。

或者是有明确讀研讀博,繼續深造,不管未來是走專業就業還是繼續做研究,也都算作這一類。

說白了就是自己學的專業是要和自己未來想要從事的工作是對口的。對這樣的人來說,最好是優先選擇專業。

而第二類人,就是在這個階段并不知道自己未來能做什麼,想做什麼,并且最終畢業後從事的工作基本上不會和自己專業有強關聯性。

對于這樣的人來說,記住,一定要優先選擇更好的學校。

當然如果說你的分數高到又能選好學校,又能選好專業,那當我啥都沒說。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

核心點還是因為就業市場環境導緻。

網上有個數據,70%的大學畢業生并沒有從事自己本專業的工作。這個數據我不好評判真假,但從身邊的例子來看,這個比例确實非常高。

況且每年還有一些新興職業出現,但是并沒有對應的專業,比如大家比較熟知的遊戲行業中,遊戲策劃這個職位,基本上就沒有完全對應的專業。

所以這個崗位目前來說基本上就不存在專業對口的說法,也就是遊戲數值策劃普遍會招一些數學相關專業的畢業生,這個勉強算對點口。

所以,在這樣的就業環境中,對于校招,或者招聘應屆生的公司來說,他們其實根本不知道某個學校裡面,到底哪些專業是頂尖,哪些專業就是湊數的。

畢竟全國學校這麼多,就算HR隻去關注985、211,那也有一百來所,還要背每個學校幾十上百個專業好不好,這完全不可能嘛。

你說你是某211裡面頂級專業,他是某985垃圾專業,不好意思,HR們根本不知道,你說你當年收分比他還高?我可沒時間去查證。

所以對于一個對專業是否對口不重要的崗位來說,HR的評判标準隻能是這所學校好不好,按照上面的說的學校等級依次進行判斷。

同時為了減小HR的工作量,如果本身就是比較有名、薪資很高的公司,簡稱“大廠”,很多還會在招聘學曆上有隐性需求。

極端點就是非985不要,你就是211都不行,甚至連985裡面也都隻看排名最靠前的幾所。當然比較常見的還是隻招985/211。

但這些東西他們其實不會專門寫出來的,隻是如果你沒達到這個條件,直接在簡曆這一關就過不了。

我記得前幾年看張雪峰的視頻,他說了一個很現實的東西:所有的公司都在跟你說我們招聘不看學曆,但是他們就是不願意來普通的學校開一場宣講會

他說的确實是真的,這一點如果有參加過校招的同學,感受應該非常深。

這裡簡單說一下“宣講會”是個啥玩意。

一般來說在大四或者研三的時候,我們就說這到了畢業季。

然後全國的好公司就會派人到各個省市的學校去開宣講會,其實就是介紹一下自己公司的各種情況,讓學生們來聽。

搞得好的一般還會帶一個兩個這個學校的學長學姐,來親自給學弟學妹們分享在公司工作的感受,增加可信度。

然後現場就會收集簡曆,有的可能現場就會進行面試,或者後續再通知面試地點、時間。

而這個過程基本上會持續2個時間段,一個是秋招,基本上在9月開學後,甚至很多牛逼的廠還在放暑假就已經開始了。

如果這個時間段沒找到合适的,或者還想看看的,就隻能等到春季開學後,有個春招,還會有一批,同時會有一些公司補錄的情況。

當然最好來說一定要參加秋招,因為這個時候崗位數量最多,同時很多大廠在這個階段就能招滿,基本後續就不要人了。

那這樣的宣講會,這些公司普遍怎麼選址呢?

如果開的場次不多,優先就隻在985高校中舉辦,開得多點,再去211。當然如果有強專業關聯性的,會優先去對口學校。

這個時候如果你本身就是985、211的學生,你要參加這樣的宣講會,基本上就是看着時間,從宿舍走到對應的教室就可以了。

但如果你不是,那基本上就要算好時間,從你自己的學校去到開宣講會的學校。如果運氣不好,你的學校比較偏遠,甚至跨市了,那成本就更大。

為什麼一定要參加宣講會?

一方面是更加了解這個公司,另一方面是很多企業筆試、面試基本上也都會在對應學校中或者附近某個酒店,你還是得來。

遇到牛逼點的公司,甚至會要求隻接受現場投遞的簡曆,否則連投遞簡曆的資格都沒有。

光是宣講會這件事,其實你就能明顯看到,學校越好,你真正就業時從硬件上,就已經相比其他學校有了先發優勢。

好,我們再說回來。

所以對專業對口沒有強需求的崗位來說,你學校越好,至少在剛畢業找工作時,就一定會比其他人輕松很多,有更大概率能收獲更好的offer。

那對專業對口的崗位來說,這個就不一定了。

剛才說了,HR們沒辦法評判全國不同高校專業的好壞。但是如果本身當前招聘的專業就是對口的,我就隻招某幾類專業。

這樣的公司和HR們,是一定會對全國哪些學校的這類專業牛逼,心中有數的。所以他們在招聘時,心中對專業就有自己的一杆稱,你想用學校去蒙他們就不太容易。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對第一類人,想要從事專業對口工作的,一定首先要選好的專業的原因。

好,那這裡延伸一個問題:如果我去好的學校,但是隻能上很差的專業,或者被調劑到我完全不擅長的專業怎麼辦?會不會對我未來招聘有影響?

首先要說的是,基本上高校中會有“轉專業”這個途徑,如果你确實覺得當前專業不喜歡,是可以轉的。但是一般來說要求成績在本專業要達到前多少,還要考試,也不簡單。

其次,隻要你大學不是純混過去的,導緻自己各種挂科,GPA也非常低,基本上問題都不大。應屆生面試HR可能會問成績、排名,但你想好理由也能過關。

舉個例子就是,我們專業當年就業的情況。

倒數第一,是個女生,校招去了OPPO,第一年年薪就是30W。

倒數第三,就是我以前文章經常提到的老李,校招去了恒大。在成都這個薪資遠不如一線城市的地方,工作2年多的時候,每個月月薪就達到了3W,這還沒算年終。

為什麼沒說倒數第二,手動捂臉,因為倒數第二就是我。

我在班裡算是混得最不咋樣的,所以隻能平時沒事給大家分享一下時政熱點的思考。

但我并不是全職寫文章,我是有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具體啥就不說了,反正是互聯網行業。

在成都這個地方,我的收入也基本上能算作高薪,遠超白領平均薪資(2021年成都白領平均薪資9291元)。

當然我們專業情況可能不太一樣,一方面是我們是全英文教學的專業,倒數我們這幾個同學基本上就是英語本身不太好,比如像我,考試時甚至題都讀不太懂。

我甚至算過,如果抛開非要用英文考試的科目來看,我的GPA還是能排在全班10名左右。

另一方面是,我們專業實在是太牛了,全學院有名的“學霸”專業。

全專業一共27個人,當年保研了10個人。有的人可能會質疑為啥我們能保這麼多,是因為我們專業本身就是學院的重點專業,本身有資源傾斜。

然後,當年确定保研名額的時候,我們系主任不知怎麼的,從其他專業又搞了4個名額過來,最終就是10個人。

排名第一的學神是個女生,當年保研去了清華。結果去了後,就瘋狂找大廠去實習,搞得後來清華對我們學校保研的都有意見了。

後來這個女生畢業去了網易,幹了沒多久覺得太卷了,就回到了成都,去了京東。還記得今年春節京東不是贊助了春晚嗎。

她當時就是随時電腦不離身,随時待命維護系統穩定的其中一員。具體年薪沒問,這種沒個大幾十萬肯定不可能。

反正總的來說,隻要你成績還過得去,排名啊什麼的,問題都不大。

02 什麼專業未來就業好?

上面還主要在聊經驗相關的内容,這一節又要從時政方面知識入手來說了。

如果考生還是想要學習的專業和未來從事的工作有一定相關性,那到底什麼專業的就業潛力最好?

聊這個話題前,大家要明白一件事,就是對于大學生來說,談論就業問題,一定不能隻看當下,這個周期至少要放到5-10年以上的範圍去考慮。

就比如我當年填志願的時候,那個時候最火的專業就是什麼市場營銷、金融、計算機、土木工程,基本上是個學校都有這幾個專業,然後收分都還不低。

但是當我們畢業後,這些專業也風光了幾年,但是立馬就出問題了。

比如最近幾年大家感受最深的房地産,一下子就跌落神壇了,相當多之前混得風生水起的同學不得不轉行了,包括我那個之前在恒大的同學老李,現在也不是在房地産行業了。

然後金融這幾年也不好過,當然一方面主要是遇到疫情,還有各種黑天鵝事件;另一方面是大家都不好過,所以國家要求搞金融的要讓利。

然後是程序員,好像最近互聯網也不太平,每年都是“寒冬”,各種裁員啊啥的。

但是這裡計算機專業還不太一樣,他的邏輯和其他幾個專業還有所不同,下面我會再具體說說。

所以總的來說,如果我們非要選一個朝陽行業,那我們的目标就要放長遠一點。

那到底什麼行業或者崗位,在未來應該不錯呢?

這裡我提取一個關鍵詞:兩個工程師。其實就是硬件工程師和軟件工程師。

再說具體點,我推薦新能源汽車、芯片、計算機相關的專業。

相信最近大家看到網上一直在讨論“日本要完”的話題,其實就是在說日本的支柱型行業——傳統汽車行業,快要沒落了。

這一點不僅是日本,其實歐洲這個問題也非常大,像歐美這些國家基本上已經宣布了要在2035左右禁售燃油車,全面轉向新能源汽車。

但問題就是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中美兩國确實已經走在了前面。特别是中國,老早之前我們就把新能源汽車當成了我們一個重點産業升級項目。

道理也很簡單,傳統汽車行業被歐美日韓控制太深,技術壁壘過大,我們很難通過砸錢的方式進行超越,那幹脆就換一個賽道。

并且這個賽道是屬于那種能提供巨量就業,整個市場規模也巨量,發展深度也足夠的行業,所以我們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布局,從技術到資源到人才,都是走在了前列。

目前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好處于發力期,到2035年的時候,差不多就是10年左右的時間,當然2035年是最終期限,基本上在那之前行業就一定會有顯著的變化。

到那個時候,我國基本上完成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産業升級,将市場擴大到全世界,這裡面能承接的利潤就完全不是當下我國傳統汽車行業能比的。

那自然身處這個行業的就業者們,肯定是能從中吃到肉的。

芯片行業邏輯也差不多,但更多是被逼無奈,我國芯片被卡脖子這事大家應該都了解。

要怪就怪老美實在是做事做得太絕,現在解決芯片卡脖子問題成了我國的核心戰略,這是要盡舉國之力去突破的,自然各種資源的傾斜一定不會少。

包括你看現在搞芯片的薪資已經變得非常誇張了,而目前我國其實還在追趕中,等我們追趕上了,那肯定還要繼續發展,想要帶頭。

所以這個時間維度,和明顯看到的市場規模的擴大,未來應該是确定的。而且當你幾年後深造出來,可能剛好是我們沖刺的時期,對人才的需求和激勵一定低不了。

然後再來說說計算機相關專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軟件工程師,或者說程序員。

上面我說了,在我填志願的年代,程序員已經非常吃香了,而且最近又看到互聯網行業并不好過,那為什麼我還要推薦程序員呢?

恰恰是程序員這個崗位,他的核心邏輯和普通行業相差非常大。

你看如果你是傳統汽車行業,遲早會被新能源汽車替代;如果你是房地産行業,也一定會到達某一個瓶頸,可能是城市化規模、可能是國家要壓制泡沫。

所以你選擇很多行業是有替代的可能或者摸到某條邊界的,這是很多人都害怕大學學完失業的主要原因。

但是程序員非常特殊,它不是一個行業,這是一類崗位。

很多人一聽說程序員,首先想到的就是互聯網,這個目前看上去也沒錯,确實目前互聯網是承接崗位最多的行業。

但是實際上是程序員這個崗位現在在各行各業中都有需求,你甚至可以說這個職業算是一個“輔助”職業。

核心邏輯則是社會發展永遠在追求效率的提高,特别是未來我們還在探索“智慧”生活的可能性,這些都離不開軟件工程師的實現。

即便就是說互聯網這個行業,這也一樣不是一個“夕陽行業”。

我國是目前全世界除了美國之外,唯一一個擁有完整互聯網生态的國家,當然這部分得益于我們有個“牆”,阻礙了美國在我們弱小時發起的進攻。

所以我們是一定不會放棄這個行業,并且我們還會繼續扶持和發展整個行業,最終的目标是希望他們走出去,去服務全世界的國家。

再往大了說,互聯網行業未來還有“元宇宙”、VR等各種技術探索的空間,未來對軟件工程師的需求那是肯定不會小的。

如果我們再說功利點,就單單說程序員這個職位,是一個有一定門檻,但上限超高的職位。

大神級别的程序,比如算法工程師之類的,剛畢業年薪都至少大幾十萬。

就算是普通學校出來的程序員,在成都這樣的城市,基本上3年工作年限,至少都能拿到1.2W的月薪。

你自己看看和其他崗位比起來,是不是感覺很有吸引力。

好,那如果有的考生說上面推薦的行業或者崗位自己都不是很喜歡,或者自己不是很擅長,那該如何選呢?

還是一個關鍵詞——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

說白了,還是要往技術上去靠,一個簡單的邏輯就是,你選擇技術性越高的專業,即便未來不從事相應工作,但選擇工作的面,一樣會更加寬廣。

你說你學理工科出身的,未來就一定不能去做運營或者營銷嗎?不一定嘛。相反由于很多理工科學生在數學上學得更深,很多崗位其實非常喜歡這種對邏輯、數理有更高要求的專業。

我還是拿互聯網中遊戲策劃這個職業舉例,很多人以為隻要自己打遊戲打得好,就能成為一個好的遊戲策劃,所以天天網上嘲諷騰訊、網易這些公司招聘隻看學曆,不看經曆。

我們先不說真正能成為這些大公司遊戲策劃崗位的人,肯定不可能遊戲經曆不多的。往往這麼一批人是既成績好,玩遊戲又厲害。

我們就單單說遊戲策劃這個崗位,為什麼大廠很看學曆,因為崗位的基本需求就是——邏輯能力

除了文案策劃可能稍微好一點外,基本上不同類型的遊戲策劃,都會對功能的實現,具體有什麼邏輯、具體有什麼判斷、有哪些特殊情況都要求非常清楚的。

某些時候基本上是要把自己當成一個程序去思考問題。

當你達到了這個基本要求後,才會去考慮創意、思維、心理,等等其他能力。

所以很多遊戲公司招聘遊戲策劃,首先就要做行測題,一般就是來看你邏輯能力過不過關、對遊戲了不了解。

同時學曆在很大一部分上也能反映你的邏輯能力,畢竟高考也是要考數學和理綜的嘛。

因此,很多遊戲策劃的崗位其實招聘的時候是很喜歡找理工科的學生,特别是如果你有一定的數據分析能力,或者數值敏感性,都能受到更多的青睐。

當然,如果你說搞技術還是不擅長。那也不用糾結,大膽朝着好學校報,你的機會也一定不會少。

03 如果去了普通學校,大學生涯如何過?

最後這一節,本來是沒必要寫的,要說的基本上也說得差不多了。

但我想到畢竟每年考得上985/211的考生比例其實也并不多,有大量考生最終去了普通一本,或者二本、三本,真的未來就沒希望了嗎?

其實真的不一定

這又是另一個邏輯:如果你不從事專業相關工作,那畢業時在招聘者眼裡,你體現出的實踐能力反而大于你的成績

說簡單點就是多實踐、多參加各種社團、多參加各種活動、多參加各種比賽,更重要的是多去實習,提早掌握職場上的能力。

我看到很多人在網上是十分鄙夷大學校園裡面學生會這個群體的,認為大學就應該以學習為重,不應該搞些職位等級之類的。

我先說成績肯定是需要的,但是各種實踐能力反而是學校教不了你的,而這些各種協會、社團反而能提供。

你知道在學校辦一個活動要做哪些事嗎?即便就是一個很小的活動,隻需要很小的一塊場地。

你是不是要先向直系領導(輔導員)報備,然後寫一份詳細的方案報告,這裡不僅包括了實施的細節,還有各種可行性分析,成本和收益,甚至還有如果有其他原因,比如籌備的某個環節推進不了時,或者當天下雨舉辦不了,該怎麼辦?

然後還要去拉贊助(拉投資)或者申請經費(公司批款),然後去拉一個團隊,這個團隊可能就是自己社團或者部門的,又或者為了其他利益拉了其他社團或者部門(比如你們就想用藝術學院的舞台,你如果拉他們一起做活動,這個就很容易申請)。

然後就是找學校的各級老師們做批示,檢查,申請場地等等。

最後才是如何執行,包括如何做宣傳,中間各種雜事誰來做,具體舉辦的時候怎麼操作,以及後續善後和效果複盤。

你看到沒,就這麼一個流程,其實就跟真正職場上要做一件事是相同的,隻不過是個“迷你版”。

你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提升的是自己規劃能力、處理問題能力、執行能力。更重要的還有人際交往能力,你面對不同層級的人,該如何與他們打交道,如何“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如何想方設法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些在未來職場中,都是你會遇到的,現在就可以提前感受。當然你要說你是純搞技術的,不用關心這些,那确實是,但是我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崗位都會遇到這些問題。

同時,如果你實踐得越多,至少還可以判斷得出你是個活躍、喜歡人際交往的人。

這個在應屆生招聘的時候,也是HR們重點要考慮的一個因素,畢竟誰都希望自己招聘的人是“很會來事”,受到大夥歡迎的。

另一方面,某些特殊的實踐内容,對你最終招聘時,本身有巨大加成作用。

我就記得我當年畢業前一年,有一個學長是我們學校相聲社的社長。

在他畢業前,他們社團舉辦了一場非常大型的相聲晚會,用的是我們學校藝術學院最大的表演舞台。

說實話我們學校當年的相聲社是真的非常厲害,特别是那幾個快畢業的前輩,社團經常在學校開的活動,或者各種晚會上表演相聲。

毫不客氣地說,他們可能專業技術不足,但表演的效果是實打實非常棒的,特别好笑,我甚至覺得比好多有名的相聲演員還好。

所以這個學長口才那是相當好,他自己最後舞台上和大家做臨别演講時也說到,正是因為相聲社,鍛煉了自己的口才,所以自己找工作非常順利,被好多家搶着要。

這裡也要再多說兩句,其實能提供各種豐富實踐機會,同樣也是好學校的優點之一。

我們學校當年各種活動,什麼唱歌跳舞、體育音樂、商業比賽、辯論模拟、公司實踐、各種社團、國際活動,等等。

你聽過的沒聽過的都有,我那個時候就喜歡參加或者去觀看各種活動,整個大學生涯感覺充實慘了,要知道這些都是免費的,你在其他地方永遠都不可能免費體驗到這些了。

我參加的最大型的幾個活動,有什麼校級的合唱;學校國際周(3周)做俄羅斯學者接待志願者,聽國際周各種外國學者講座;全國殘運會暨特奧會去做手語志願者。

有些項目基本上很難在普通學校遇見,所以這又是一個優先選擇學校的一個案例。

那對于普通學校來說,就沒有實踐機會了嗎,當然不是!

我上面說的是好學校可能會更多,但不代表普通學校就沒有,其實實踐機會照樣相當的多。

我記得我曾在校招的某個招聘面試上認識了一個人,一個男的,上的大學實在有點夠嗆,聽他說,他們是一個2本大學的附屬學院,較真的話可能連3本都不算。

那場面試他是作為已經被招聘進公司,現在來幫忙的,這家公司是日本企業,叫什麼基恩士。

非常厲害的公司,他第一年年薪10萬,第二年15萬,第三年25萬,做的銷售崗,這是他給我說的,公司給的承諾。

非常厲害了,本科生這個薪水。那他是怎麼進去的呢?

這個人很厲害,大學期間為了賺錢,在學校外面給别人做婚禮主持,4年幾十場了吧,學校各種演講類比賽都是第一。

大學期間用自己賺的錢去旅遊全國,基本上去了全國各個地方。最終達成的效果就是談吐語言那是相當厲害的。

就這麼一号人,去投遞基恩士時,簡曆第一次也沒有過。然後他怎麼做的,直接跑到别人面試的地方,請求給一次面試機會,俗稱“霸面”。

這個也是很需要勇氣的,很有可能對方不會給你機會,當然最後對面給了。然後一路過關斬将,最後被錄取。

基恩士第一次招聘,隻招了3個人,一個是我們學校的研究生,一個是另一個985學校本科生,唯獨他一個2.5本學校(暫且這麼叫)。

而參加招聘的人不用我說有多少吧。我問他們班的其他人怎麼樣,他說他們基本上就等着分配去工廠工作,可能一個月3000吧(他讀的好像是跟機電有關的,我有點搞忘了)。

所以你看看,不管你在什麼學校,隻要你好好把握大學這幾年,多實踐,多鍛煉自己未來職場上所需要的能力,那未來就業的時候,上天一定不會虧待你。

最後還是要再強調一下,大學實踐中最重要的是實習,基本上最晚到了大三的時候,就必須要出去實習。

一方面是提前知道不同行業、不同崗位要做什麼事,你可以看适不适合自己,并且提前學對應的技能,未來如果從事的話好盡快上手。

另一方面則是應屆畢業生畢業的時候,HR們非常非常看重你的實習經曆,如果你有很多經曆、或者有大廠的經曆,基本上都會高看你一眼。

當然,某些公司也會提供實習轉正的機會,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業途徑。

如果沒有實習經曆,就算是名校的畢業生,最終找工作的時候都會遇到麻煩,切記切記。

總的來說,這次寫的字數好長,基本上涵蓋了志願填寫到大學生活的各種建議,希望對今年的考生們有一定幫助,如果有說得不對的地方,就大家留言相互讨論吧。

我是Marx乖巧,為您送上時政熱點的思考。

如果您覺得寫得還行的話,那就請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