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新文科視域下的比較文學教研

新文科視域下的比較文學教研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14:46:36

新文科視域下的比較文學教研?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新文科建設(即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哲學、文學、曆史等課程中,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教育)背景下,中國的比較文學正從邊緣走向中心,其融通中西、跨學科的性質,被認為肩負了引領文科教學改革、培養學貫中西拔尖人才的使命,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新文科視域下的比較文學教研?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新文科視域下的比較文學教研(新文科視域下的比較文學教研)1

新文科視域下的比較文學教研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新文科建設(即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哲學、文學、曆史等課程中,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教育)背景下,中國的比較文學正從邊緣走向中心,其融通中西、跨學科的性質,被認為肩負了引領文科教學改革、培養學貫中西拔尖人才的使命。

近日,為推動學科建設與發展,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教學研究分會第7屆年會暨學術研讨會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舉行。會議由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教學研究分會、北京師範大學主辦,來自90餘所高校的230餘位專家學者及研究生參會,圍繞“新文科視域下的比較文學課程與教學”主題進行了多維度的深入研讨。

“比較文學”是一門在字面上容易引起誤讀的學科,有人甚至把“比較文學”誤認為是對中外文學進行簡單對比。實際上,比較文學是把尋找人類文學的共通規律和自身的民族特色作為追求,運用比較等方法,對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文學關系進行跨民族、跨語言、跨文化、跨學科系統研究的一門學問,既注重不同民族文學的自身特色,又具有全球性的眼光和國際化的視野。

目前,對比較文學認識的“窄化”現象依然存在,學科理論建設仍需加強,出版的教材雖多,但缺少統一而嚴密的學科理論體系,因此,如何培育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學科人才也成為年會重要議題。

圍繞比較文學的學科理論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慧林以中西方對“中國化”(sinicization)的錯位理解為例,說明重置、重述和重構文明對話思想工具的重要性。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劉洪濤認為,世界文學與文學關系是比較文學的兩翼,強調要把世界文學的研究經驗融入比較文學學科理論體系中,重建學科理論基礎。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李偉昉認為,“同源性”“類同性”和“差異性”标志着比較文學研究進程中可比性探尋的三個重要階段,充分證明了比較文學方法論構建是在可比性基礎上進行的,沒有可比性意識,就難以形成比較文學的方法論。關于比較文學課程的教學方法、教材及人才培養等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高旭東強調,比較文學應與外國文學教學互滲。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姚建彬指出,在教材建設上,應豐富并優化教材層級,建立更加适應中國教育實情、符合新時代要求和學科人才培養規律的中國比較文學教材序列。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範勁認為,将全球化理論、文學作品分析和文學思潮考察相結合,對于比較文學的教學和研究有重要借鑒作用。此外,福建師範大學教授葛桂錄總結了中外文學交流的三個階段性特征,認為具備史料學、語文學的研究方法與思想史的研究視域,有助于實現文學交流史的研究目标。天津師範大學教授黎躍進認為,比較文學的觀念和方法,有助于促進東方國别文學、東方區域文學和東方文學整體三個層次研究的創新和突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