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藍田縣大美藍田全域旅遊勝地

藍田縣大美藍田全域旅遊勝地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1-27 20:02:36

來源:人民日報

藍田縣大美藍田全域旅遊勝地(藍田從詩裡走來)1

圖①:藍田縣竹篑山。

藍田縣委宣傳部供圖

圖②:白鹿原影視城一景。

新華社記者 邵 瑞攝

圖③:藍田美食九大碗。

藍田縣委宣傳部供圖

圖④:藍田縣灞河風光。

藍田縣委宣傳部供圖

辋川煙雨、石門湯泉;玉山并秀、灞水環青。你見過什麼樣的藍田?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藍田玉山,日光煦照,美玉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藍關古道,溝通秦楚,韓愈阻雪,一腔忠憤。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辋川秋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讓人陶醉,忘懷世事。

“終南之秀鐘藍田。”山雄、嶺秀、原坦、川闊,綠海飄翠的關中平原和巍峨雄偉的秦嶺懷抱之中,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的古韻延綿至今,煥發新意。

灞 上

“濯濯長亭柳,陰連灞水流”

人們常說“八水繞長安”,灞河便是八水之一。它如同一條綠帶,穿行在藍田山巒之中。灞河原名滋水,春秋時秦穆公稱霸西戎後改名為霸水,後人在“霸”字旁加上了三點水。

“濯濯長亭柳,陰連灞水流。”每到陽春時節,灞河兩岸柳絮紛飛,宛若雪花。文人墨客會聚灞水之畔,或賞灞柳美景、吟詩作對,或折柳相送、依依惜别,極盡風雅。

灞河溯源,來到藍田灞源鎮青坪村,大山環繞,形成一個天然小盆地。

村頭兩三人才能合抱的核桃樹,曆經百年風雨依然生發,幾隻蘆花雞在樹下啄食着草叢中的蟲兒。一座古樸安詳的古村落——青坪村豁然出現在眼前,如水墨畫般清麗而溫潤。

古老民居在大樹的掩映中,影影綽綽地透出雕刻精緻的窗棂,幾名老人坐在自家門口忙着手中的活計,狗兀自吠幾聲,驚起了樹上的雀兒。

青坪村黨支部書記李祥岐是這裡的河長。他說,洪水期水流湍急,以前灞河上遊一發水,下遊就遭殃。這些年退耕還林、涵養水源,良好的生态環境成了群衆的金飯碗。

環顧四周,灞河之上,秦嶺層巒疊嶂、碧繡成堆。難怪青坪村吸引了不少藝術家駐足停留,還成了陝西國畫院授牌的“文化藝術村落”。

眼下,村裡40多戶村民辦起了農家樂,辦得好的人家半年時間就收入20多萬元。因為遊客的日漸增多,無論是灞源鎮傳統特産豆腐幹,還是新栽種的藍莓、香菇,都很受歡迎。

“獨尋秋景城東去,白鹿原頭信馬行。”從青坪鎮順灞河一路往西,便到了白居易筆下的白鹿原一帶。《水經注》有載,“有白鹿遊于此原,以是名。”

1982年,作家陳忠實從西安市區搬回老家白鹿原,專心寫作而成長篇小說《白鹿原》。位于藍田縣前衛鎮的白鹿原影視城,是陝西省重點文化産業項目,成為西安及周邊省市節假日遊客的熱門打卡地。

每天下午4:30,“拍演放”一體化的大型實景電影拍攝體驗《白鹿原·黑娃演義》在影視城中上演。

劇情在忙碌的春耕中拉開帷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實景窯洞,鋤頭、麥草、石碾等道具齊全。遊客需要換上劇中人的衣服,參與到演出中,織布耕田,好不熱鬧!

馬梓萱是土生土長的藍田娃,在西安上學的她,邀請同學王姝怡、賈靖楊子到白鹿原影視基地遊玩。3個小夥伴穿上碎花棉布衫,專心投入到劇情的推進中。

在最後的高科技劇場中,一部由所有觀衆剛剛參演完成的電影躍然銀屏,情節跌宕起伏、制作精良,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特寫鏡頭。

“以前看過小說,這裡的電閃雷鳴、風聲雨聲,讓人仿佛穿越時光,與主人公一起感受跌宕起伏,這樣的體驗太獨特了。”馬梓萱說。

體驗還有很多。穿梭在影視城白鹿村的街巷裡,伴着商販的叫賣聲,煙火氣息萦繞,百般風味皆有;在帳篷露營基地觀星、喝茶,享受時光的甯靜與溫柔……

影視城開放至今,已累計接待遊客1400餘萬人次。來往的遊客,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緻富創業的新途徑。鄰近的董嶺村僅住宿一項,每年全村人均收入增加4000餘元。

“藍田旅遊資源豐富,把鄉村振興與文化旅遊結合起來,為周邊村鎮村民以及企業發展帶來實際效益,這是雙赢。”白鹿原影視城市場銷售部負責人馬男說。

古 道

“一本陝菜譜,半部藍田味”

秦楚古道是秦國的“高速公路”,而貫穿藍田全境的部分,就是詩中鼎鼎有名的藍關古道。作為十三朝古都長安的京畿之地,絡繹不絕的運兵、遷官、遊學、經商人流經古道交織于此,産生了豐富的餐飲文化。

張骞出使西域帶回了核桃、葡萄、石榴、黃瓜、大蒜等異域食材。胡人大量散居在藍田各地,更使藍田烹饪文化在不斷吸收融合中創新發展。

在陳忠實的記憶中,藍田縣華胥鎮油坊街有一名瘦瘦的中年漢子,“眼睛很靈活,手指擺着燙面團的靈動如同魔術”。他做的油糕紫紅油亮,可以咬出酥脆的響聲來,清香可口。

紫色的荞面饸饹,是另一種藍田特色小吃。賣主按照錢數一把準确抓起一團,在抹過清油的案闆上反複彈拉。饸饹一條不斷,筋柔适度,調入細鹽、香醋、蒜泥、紅辣椒,送到食客手裡。

藍田縣有着“中國廚師之鄉”的美譽,無論大飯店裡還是小攤販處,處處是美好的味覺體驗。

特級廚師王濤在縣城經營着一家小有名氣的飯店。他将油糕的體積縮小為傳統的一半,裝在精緻的小竹籃裡,改良成更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關中人常在職業名稱後邊綴一個“客”字,譬如過去給人割麥的麥客,收購西瓜的瓜客,做廚師的也叫做勺勺客。在藍田,勺勺客很多。

早在唐宋時期,藍田職業“行廚”就已出現。他們擅長的除了醋粉、饸饹、油糕、水晶餅等小吃外,還有葫蘆雞、蓮菜炒肉片、雞油菜心等傳統民間菜式。“一本陝菜譜,半部藍田味。”現在,藍田縣從事餐飲行業的有6萬人,勺勺客已成為藍田特色勞務品牌,年勞務創收近40億元。

為進一步發展“藍田廚師”品牌,2021年,藍田創辦了藍田廚師學校。“不光訓練技能,還加入音樂、美術、思政等課程,培養學生對美的欣賞。”學校副校長張存福說。

如今,世界各地都有藍田廚師的身影。一批又一批勺勺客奔赴各地,傳授中餐烹饪技藝,帶來正宗的藍田味道。廚師學校的學生們,正期待着畢業以後,可以走向世界,讓更多人認識藍田美食。

辋 川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位于藍田縣城西南約5公裡處峣山間的辋川,王維曾在這裡半官半隐,生活多年。這裡是“秦楚之要沖,三輔之屏障”,也是古代達官貴人、文士騷客心醉神馳的風景勝地。

時近黃昏,日落月出,松林靜而溪水清,浣女歸而漁舟從。清秋佳景,風情雅趣,令人流連陶醉、忘懷世事。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詩人王維的一首《山居秋暝》,将辋川的旖旎風光和淳樸風尚,靈動展現。

“辋川煙雨”為藍田八景之冠。在《辋川集》中,王維以辋川山莊的文杏館、鹿柴、臨湖亭等二十景入詩。

辋川二十景,今天還能否尋到蹤迹?

“二十景中最難尋找,也是最具有傳奇色彩的當屬金屑泉。《辋川集·金屑泉》間接地提供了尋覓線索。”藍田縣王維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效東曾不懈走訪,終于在一處廢棄的地下設施找到了金屑泉,至今一池碧水,清可鑒人。

近年來,藍田持續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成立了王維文化研究會,基本摸清辋川文化的家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今年79歲的張效東,對辋川情有獨鐘:“2015年起,我們數百次對二十景遺址進行了實際考察和勘定,以王維、裴迪的辋川詩文為主要依據,參考史志記載、古今遊記文章和中外學者研究成果,結合有關地理水文曆史資料,現在已初步摸清并确認了辋川二十景大部分景點的原址,為遺址保護和旅遊開發奠定了基礎。”

隐居辋川十餘載,王維身後留下大量珍貴的遺迹以及後世紀念的石刻。然而,由于年代久遠,世事滄桑,如今僅餘一株古銀杏巍巍挺立。在辋川鎮白家坪鹿苑寺遺址,生長着一棵相傳為王維手植的銀杏樹,樹高20餘米、胸圍5.20米,樹齡已超過1300年。

《藍田縣志》載“文杏館遺址在寺門東,今有銀杏一株,相傳摩诘手植”。王維寫道:“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不知棟裡雲,去作人間雨。”每年秋天,銀杏樹迎來最佳觀賞季,四周山峰層林盡染,秋意甚濃。

藍田,一座詩裡走出的小城。王維、杜甫、白居易、韓愈、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隐、歐陽修、司馬光、蘇轼……這些曆史上的風流名士無不為藍田添上一筆,或濃或淡,勾勒出小城獨特的韻味。今人漫步于此,穿越時空,與厚重的古風遺韻重逢,也在明快的現代氣息中感受新藍田。

巍巍秦嶺上,悠悠灞水間,藍田,曆經千年的雕琢,更添溢彩流光……

縣志

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地處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灞河、浐河等河流貫穿全境,屬西安近郊縣。

藍田自古有“秦中門戶,三輔屏障”之譽,秦獻公六年(公元前379年)置縣,距今已逾2400年。縣域雖時有變遷,但從古至今縣名一直延續。

毗鄰古都長安的地理位置,以及地處出秦入楚的咽喉要道和獨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藍田獨特的文化。川平地廣的自然風貌。玉山的雄奇險峻、白鹿原的雄渾偉岸、藍關古道的悠遠綿長,成為許多文人墨客吟詠的對象。

藍田曆史文化深厚,有藍田猿人遺址、水陸庵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以及辋川二十景、蔡文姬紀念館、湯峪溫泉等古迹名勝。詩人王維在藍田辋川隐居14年,記錄下“勝冠秦雍,極園林之勝”的秀美景色。文姬歸漢的故事,留下許多傳奇。此外,這裡還有中國第一部成文鄉約《呂氏鄉約》,德業相勸、禮俗相交,影響了世世代代的社風民俗。

本期統籌:陳圓圓

版式設計:張芳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