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中央關于“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續在全網刷屏——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毋庸置疑,盡管我國糧食生産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淨如法師每次都是輕車簡從“在路上”
鑒于此,筆者日前電話采訪了素以勤儉節約為榮嚴于利己的釋淨如法師,請他談談佛教如何推崇與踐行“勤儉節約”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有關問題。
記錄者:眼下,一些黨員幹部乃至廣大群衆淡化了節儉意識,助長了浪費之風。黨中央高瞻遠矚地看到了這一點,近期發出了關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号召。這一号召順應了廣大幹部群衆的呼聲和願望,同時也表明了中央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狠刹不良歪風、倡導文明新風的鮮明态度和堅定決心。據了解,佛教素有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請您談談這方面情況如何?
法師:衆所周知,中國是文明古國,有着悠久的飲食文化。吃飯是社會生活的重要部分,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舌尖上的文明是一個城市文明的縮影,更體現了中華民族尊重勞動、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具體到佛家則把“勤儉節約”稱為“惜福”,佛家注重勤儉節約,多次教育弟子們要懂得惜福、知足常樂,切忌奢華浪費,要通過勤儉節約來培植自己的福報、淨化自己的身心。
記錄者:“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即是說,不論是國家還是家庭,能獲得成功的,往往是因為勤儉,而遭到破敗的,往往是因為奢侈。毋庸置疑,勤儉節約曆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勤儉節約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據了解,佛教在日常參禅布道時即特别注重勤儉節約。法師,請您談談這方面的感受如何?
法師: 所言極是,唐代詩人李商隐以其深邃的思想在《詠史》詩中精辟地道出了中華民族千年發展史所昭示後世的一個亘古不變的規律——勤儉興邦,奢靡亡國。而佛教中的勤儉節約傳統由來已久,隻不過,佛家将“勤儉節約”一詞換成“惜福”一詞,瑪欣德尊者在《如是我思》中就曾告誡人們說:“金錢财物是一種福報。勤儉節約是惜福,隻知享受而不知積福之人,猶如隻知收獲而不知播種的懶人一樣,猶如隻知花錢而不知積蓄的愚人一樣,福報隻有日漸耗損。”
鄒相居士則在《成由勤儉破由奢:佛教中的勤儉節約傳統》一文進一步解釋說:佛家一直勸誡弟子不要貪慕富貴奢華,讓他們穿糞掃衣、食千家飯,通過節儉、節約、節制的形式,來消除内心的傲慢與不羁,培養各自的慈悲心與恭敬心,以更好地用功辦道。
圖為淨如法師正在與弟子一起學習媒體刊發的有關中央勤儉節約反對浪費的指示精神。
記錄者:殊不知,古往今來也留下不少勤儉節約的經典故事,如宋太祖趙匡胤教育子女要儉樸,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又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轼一直注重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等等。那麼,佛家又是如何崇尚“勤儉節約”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呢?
法師:中國自古便有“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之說。在勤儉節約這一方面,佛家認為世間食——供身體所需的物質食糧,主要是用來活命的,衆生不可貪圖其色、香、味等而心生貪執。衆生真正應當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出世間食——療養心理、淨化心靈的精神食糧,因為它可以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升華。佛家不希望衆生貪執于物質食糧,覺得能維持住基本的身體需要即可,這也是一種崇尚節儉、拒絕浪費的心态。
總之,佛家有很多與勤儉、與節約、與惜福相關的故事,佛門中的諸位高僧大德(尤其是近代高僧印光法師、虛雲大師、太虛大師、弘一大師等)亦是這方面奉行勤儉節約傳統的榜樣。
例如,高僧蓮池一生勤儉,他在《竹窗三筆·僧宜節儉》一文中,勸誡弟子保持惜福節儉的習慣。而虛雲大師則時常開示弟子:“修慧必須明理,修福莫如惜福。”他認為,一個人的福報是有限的,如果不懂得惜福、勤儉,肆意浪費糟蹋,福報很快就會享盡。因此,他時常告誡弟子們一定要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緣。
弘一大師認為,世間的衆生即便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萬萬不可把它浪費掉。大師一直保持着勤儉節約的傳統,在自己惜福、惜緣的同時,也常常告誡弟子們要懂得節儉、惜福。
圖為淨如法師與弟子及來訪者共同表達貫徹落實中央有關“勤儉節約,反對浪費”論述精神的心聲。
記錄者:法師,您剛才提到佛家中的勤儉節約傳統由來已久,具體到日常修行生活中,佛家是如何約束與踐行的呢?
法師:佛陀曾經鄭重提出,凡是修行佛法的佛弟子們,在進食當中要心存五種觀想,即“食存五觀”,不希望弟子們浪費、揮霍。“食存五觀”既是防止鋪張浪費的一種修行方式,也是一種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飲食之法。
另外,典中記載有很多禁止佛弟子鋪張浪費的内容。我們知道,浪費是由貪心引起的。要想節約,首先要戒除貪心。而時下實際的生活中,有不少佛弟子并未嚴格遵守佛制戒律,出現鋪張浪費現象,如宴席上所點的菜肴太多,根本吃不完,造成食物的大量浪費;追求一些時髦、時尚的東西,購買後又覺得不合适,而棄之不顧;婚喪嫁娶時,大擺宴席,講排場、出風頭,造成大量财力、物力的浪費;不考慮節約成本,為家庭或辦公場所配備豪華家具和各種高端設施……這些過度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成本的行為,均是鋪張浪費的體現,是佛家嚴令禁止的。
記錄者:常言道:“惜衣有衣,惜食有食。”作為一名嚴于利己的佛家弟子,您對出家人及在家居士乃至廣大衆生有何寄語?
法師:佛家常說“惜福”,惜福能給我們什麼好處呢?這就如銀行存款,有一定的數目,若不節制用度,随便支付,到頭來,終會有取盡存款的時候,這時生活就艱難了。所以,我們應該“有時當思無時”、“有”的時候應該節省,好好珍惜自己的東西,時時記住一針一線,來處不易,一米一飯,得之維艱。反對鋪張浪費,少欲知足;踏踏實實修行,廣結善緣,力争做到慈悲有情,利樂衆生。我們希望所有熱愛生命、崇尚自然、關愛生态、注重環保的人們,都能将勤儉節約這一傳統繼承好、發揚好,從中受益!(記錄者:馬一夫)
責任編輯:丁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