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屆生怎麼創業?來源:大衆日報原标題:往屆生為何“返校”創業(主題)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往屆生怎麼創業?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來源:大衆日報
原标題:往屆生為何“返校”創業(主題)
哈工大(威海)創新創業園顯現人才“強磁場”效應(副題)
大衆日報記者 彭輝 通訊員 李彥辰 黃芳
曹力文是哈工大(威海)2017屆畢業生,在北京打拼兩年後,2019年他又重返威海,回到坐落在校園裡的哈工大(威海)創新創業園,加入天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他大學老師參與創建的企業。曹力文挑大梁研發的無人駕駛線控平台部分投産後,已引起投資商的關注。
“這個園區的創新創業氛圍非常好,雖然企業是初創,但發展勢頭很好,給我們提供了充分展示才華的舞台,在這裡幹勁兒特别足。”曹力文說。
建校30多年來,哈工大(威海)畢業生不願留在威海,一直是困擾着校地雙方的“威海之問”。但2019年以來,留在威海的哈工大畢業生大幅增加,2020年達到創紀錄的200人,更有30多位像曹力文一樣在外地名企就業的往屆畢業生回流,在校園裡開辟了事業的新天地。
2019年,哈工大(威海)創新創業園兩棟大樓正式投入使用。威海利用哈工大(威海)、山東大學(威海)兩所高校搭建創新創業平台,用平台承載人才、集聚人才。威海市委、市政府發起成立威海市産業技術研究院,由其牽頭引領構建“1 4 N”創新平台體系,兩所高校成為平台的兩大支柱。
哈工大(威海)創新創業園由威海市政府、威海高新區、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同創辦,園區依托哈工大一校三區的科研和人才優勢,圍繞山東省和威海市的優勢産業,建設了以院士和首席科學家為核心的11家産業技術研究院。創新創業園建立“兩清單一平台”服務機制,收集成果清單、企業需求清單,組織校企雙進等活動,針對産業鍊的斷鍊、弱鍊和短闆,發揮産業技術研究院的技術和研發優勢,将創新鍊融入産業鍊。
一直想拓展業務範圍的威海天力電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位世波,在哈工大(威海)的成果清單中找到了“新商機”——汽車雙電源系統。企業與學校的孟凡剛教授團隊共同成立天凡公司,新公司研發團隊進駐哈工大(威海)創新創業園,主要研發商用車供電與配電設備。2021年,天凡公司獲得汽車雙電源5000餘萬元的産品訂單。“天凡公司是典型的研發銷售在園區、生産在企業的‘啞鈴式’企業。”哈工大(威海)創新創業園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石景卉介紹,“這種合作模式實現了創新鍊、供應鍊和産業鍊的有機融合。”
園區企業天之衛網絡空間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吸引了大批哈工大(威海)學生在此實習。公司總經理劉紅日說:“我們公司就在校園裡,學生們來實習就像去教室一樣方便。雖然是實習生,但我們把他們當作正式員工來培養。”這種人才培養模式,讓這家企業留下了哈工大(威海)的16名畢業生。
正式運營兩年多來,哈工大(威海)創新創業園成功孵化27家科技型企業,吸引了5位院士、1位傑青帶團隊加入,引進培養各類高層次人才9人,博士以上學曆31人,碩士以上學曆82人,吸納應屆畢業生45人,人才高地的“強磁場”效應正在顯現。
責任編輯:劉英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