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當代家長必須正視的問題。要知道,獨立的生活能力是每個人生存與發展的一項基本能力。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靠從小加以培養才能形成的。所以,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逐步地培養孩子,讓他們自己照顧自己。
天童美語認為要培養好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要做到一下幾點。
1. 鼓勵你的孩子
實際上,每個孩子都喜歡自己做事。“做”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好的鍛煉機會。
孩子從剛學會走路就開始有了幫助母親的願望。孩子到了2歲就會幫大人拿一些東西,為大人跑跑腿。到了3歲就有非常強烈的自立願望了,什麼事兒孩子都想自己幹。但是由于孩子還太小,獨立生活的能力非常差,所以常常會把事情辦壞。
這個時候,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多試一試。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倒水喝的,就算他把水潑在了沙發上,家長也不要責怪孩子。要知道,保護孩子的心靈遠比保護家裡的沙發重要。
家長要諒解 孩子,這些隻是他們學習獨立成長過程中犯下的小小的,可愛的錯誤罷了。而且這樣的失誤,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慢慢就會沒有了。
2. 不要代替自己的孩子
當孩子的動作發展成熟,具備一定的能力後,家長就不要以年齡小為借口再替孩子做這做那。
孩子們隻有通過獨立地做事,才能夠體驗到各種感情,這種體驗與他人替代孩子或強迫孩子做事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
蘇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孩子澆花,開始提了一小桶水,接着又提了第二桶,第三桶,第四桶……最後,這個孩子累得滿頭大汗。這時你不要為他擔心,因為對他來說,這其實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感覺都不能夠比拟的真正的喜悅。在辛勤的勞動中,孩子不僅可以了解到世界,也可以了解他自己。孩子童年時期的自我教育正是從了解自己開始的。這個過程會令孩子非常愉悅。一個5歲的孩子親手栽了一顆玫瑰樹,開出了一朵很美麗的花,他觀看着靠自己雙手的勞動創造出來的成果,驚訝不已。他還觀看了自己本身,不敢相信這是自己做成的。就這樣,孩子在體驗勞動帶來的無與倫比的樂趣的同時,也慢慢認識了自己。”
家長代替孩子做他們該做的事兒,不僅不會給孩子帶來幸福,相反地,還會使孩子因為失去自己做事的機會而苦惱萬分。孩子既品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體會不到失敗的痛苦,品嘗到的隻是自己想幹的事兒呗家長制止所帶來的悲傷和怨恨,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3. 幫助你的孩子
這裡說的幫助是指家長應該知道孩子如何克服各種困難。這種幫助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夠早日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做家長的最好能隻有“一隻手”。做家長的應當十分明了自己的責任,你們的責任就是幫助孩子去生活,是幫助孩子學會自立,幫助孩子學會怎樣做人。
譬如,孩子如果在學着踩縫紉機,你不要因為擔心孩子可能會搞壞機器,就在旁邊監護着他們,隻要教會孩子正确的方法,讓他好好練習,孩子自然能學會的。
家長可以教孩子怎樣自己整理書架和書桌,怎樣布置自己的房間,有條件的話,最好讓孩子單獨睡覺。還可以教孩子管理金錢,讓孩子把自己的零用錢存起來。
總之,凡事孩子自己能辦的事情父母就不要插手,要讓孩子自己學着去嘗試。當孩子親自出馬的時候,家長要退在後面。
當孩子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具備了應有的自理能力後,孩子就可以擺脫成人的照顧,自主邁出一大步。
所以說,為了讓孩子最終能獨立成人,家長先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才行。家長們請牢記:你們隻有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離開他們,才能夠培養出他們的獨立能力。
想讓孩子成才,就要讓他們懂得自己照料自己,讓他們沒有你的幫助也知道怎樣穿鞋子,怎樣穿衣服,怎樣脫衣服。孩子在親自動手的歡樂中,也會映照出人類的尊嚴。因為人類的尊嚴都是從獨立自主的情操中迸發出來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