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曉竹
蘇轼,字子瞻,号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轼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均取得很高的成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根據“曆代登科數據庫”關于蘇轼的人物小傳所載,“字子瞻,一字和仲,号東坡居士。眉州眉山縣人。嘉祐二年中進士乙科。六年,以渑池縣主簿應賢良方正制科,入第三等,遷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廳公事。曆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曆知杭州、揚州、永州。累遷禮部尚書兼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追谥文忠。”
由此可知,蘇轼生平共登科兩次,在兩次重大考試中有取得了還可以的成績。
蘇轼的學霸屬性可以從其兩次登科經曆中略知一二。
蘇轼第一次登科是在宋仁宗嘉佑二年。當時蘇轼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賞識,并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亦十分贊賞,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列為第二。
結果試卷拆封後才發現該文為蘇轼所作。後歐陽修評蘇轼:“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吾老矣,當放此子出一頭地。”
蘇轼第二次登科在宋仁宗嘉祐六年,“以渑池縣主簿應賢良方正制科,入第三等”。
首先要解釋下。制科,又稱制舉,在宋代又稱之為“大科”,是選拔務實人才的重要方式,而且在宋代士子心目中制科進身高于進士科。“然宋之得才,多由進士,而以是科應诏者少”。
制科蘇轼考了第三等,聽起來像沒考好似的。三等,不是一等二等成績,似乎發揮一般。
宋朝科舉制,制科的一二等是虛置的,也就是說不會有人能考到這個成績。就像沒有人高考能考到全科滿分一樣,他們不相信有這麼突破天際的考生。考上三等,就是最好成績了。
據統計,兩宋三百多年間制科共舉行禦試二十二次,入等者不過四十餘人,而制科入三等者僅有四人:吳育、蘇轼、範百祿和孔文仲。
而蘇轼,在這僅有的四人裡,兩次參加制科考試,而且均入三等,這在宋朝曆史上當真極其罕見了。
不要以為蘇轼隻會寫詩、寫字,他考起試來,同樣令人五體投地,堪稱一個不留死角的文化偶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