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則無魚的真相? 前兩天給學生上水環境化學這門課,講到了水資源保護這一塊的内容,突然想一句中國諺語“水至清則無魚”,就問同學們為什麼水太幹淨了就沒有魚,從生态學的角度給解釋解釋,全班沒有一個同學回答上來,讓我感到有些差異,畢竟大三的同學,而且學過普通生态學,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水至清則無魚的真相?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前兩天給學生上水環境化學這門課,講到了水資源保護這一塊的内容,突然想一句中國諺語“水至清則無魚”,就問同學們為什麼水太幹淨了就沒有魚,從生态學的角度給解釋解釋,全班沒有一個同學回答上來,讓我感到有些差異,畢竟大三的同學,而且學過普通生态學。
從生态學的角度,一個健康的水體生态系統包括生産者,消費者,分解者。生産者主要包括浮遊植物和水生植物,他們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體中,為消費者提供主要的食物來源。
消費者包括浮遊動物,底栖動物,魚蝦等,他們通過食物鍊形成一個完整的食物網,而魚處于食物鍊的頂端。魚是以浮遊動物,底栖動物以及浮遊植物和水生植物等為食。
分解者就是水體生态系統中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它們以死亡的動植物殘體糞便為食,同時向水體釋放無機營養物質,為水體初級生成者提供養分,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水體生态循環。
為什麼“水至清則無魚”呢?主要是因為極幹淨的水體養分含量極低,這樣初級生産者(藻類,水生植物)的數量和種類就大大的減少,初級生産者少了,以初級生産者為食的初級消費者(浮遊動物,底栖動物)等的數量和種類也就大大的減少,而以初級生産者和初級消費者為食的魚類由于食物來源減少,不足以支撐它的生存,所以魚的數量和種類也就大大減少甚至絕迹。這就是“水至清則無魚”生态原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