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一分地周長?本報記者 陳宏江一分田,面積約66.67平方米,種地能有多少收入?,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一畝一分地周長?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本報記者 陳宏江
一分田,面積約66.67平方米,種地能有多少收入?
在黃陵縣橋山街道聶窪村,以前,村民們在地裡主要種玉米、小雜糧等。“不要說一分地了,一畝地能收入1000多元就很不錯了。”說起以前種地的收入,村民們連連搖頭。
現在,在聶窪村,一分田的收入有500元。
4月28日,來自黃陵縣城的張豔和朋友們在聶窪村的菜園裡鋤草、翻地、挖壟溝,接下來她們準備撒上黃瓜、茄子、西紅柿等蔬菜的種子,等待收獲。
“去年我們就在村裡認領了一分田,在村民的指導下,種了各類蔬菜。等到成熟時,可以收獲很多綠色蔬菜,在這個過程中還能體驗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樂趣。”張豔說。
近年來,聶窪村推出“一分田”種植模式,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産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成功實現了由貧困村向小康村的蝶變。
“一分田”種植模式以“分”為單位,将土地分為若幹塊,面向社會有償租種。認種者可以自主認領、自主種植、自主管理。
聶窪村黨支部書記田曉民介紹:“認種者隻需支付500元就可以擁有一分田一年的使用權。我們會為認種者提供土地、灌溉水源以及鋤草、施肥等方面技術指導,其餘的種植過程由他們自行完成。”
“一直都有一個田園夢,閑暇之餘種種地,感受一下田園生活,我覺得特别好。”得知聶窪村推出“一分田”種植模式後,黃陵縣城居民王娟迫不及待參與進來。
在大力推廣“一分田”種植模式的同時,聶窪村也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全新的面貌迎接遊客。
聶窪村以精品理念打造美麗鄉村,實施庭院美化項目,統一對進村道路、村内巷道、房前屋後等實施标準化改造,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和提升,“生态美、田園風”盡顯無遺,形成了整體的景觀吸引力。 2018年,聶窪村獲得“陝西省美麗宜居示範村”稱号。
“‘一分田’種植模式極大推動了農村資源共享、利益共享和鄉村轉型發展,讓市民們欣賞到農村美景,滿足了消費者對農耕田園生活的體驗需求,應當大力發展。”橋山街道辦副主任張海龍說。
發展村集體經濟,做強産業支撐,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内在要求。
聶窪村以“一分田”種植模式為依托,積極發展培育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靠近縣城的優勢,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創新“黨支部 合作社 農戶”發展模式,建立聶窪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黨員産業服務隊、矛盾調解隊等,通過專業的規劃,整合、盤活農村閑置資源,為遊客提供園林觀光等服務。
“我們在鞏固擴大果、畜、蔬菜等産業的同時,利用‘一分田’種植模式集聚起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因地制宜謀劃新的産業項目,帶動發展綠色環保農産品加工、規模養殖和蔬菜種植等産業,形成以生态種植采摘和農産品初加工為主的産業布局,解決産業單一的發展瓶頸,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田曉民說。
聶窪村先後建成1座15.6千瓦光伏電站、1座200平方米豆腐加工作坊以及1處500噸黃花菜加工晾曬場,打造水果采摘園47畝,種植黃花菜60畝,實現了“遍地開花”的産業發展格局,把村集體經濟推上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作者:陳宏江
來源: 陝西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