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億中國人,人均一件來自四季青,說起“中國服裝第一街”,你就會想到來江幹區買衣服。
不過,新一期的《江幹人間四月天》,記者沒準備帶你去逛四季青,擁有38個專業市場的江幹區,有着大把的市場等你來逛,足以承包你整整一年的衣櫃。
除了在江幹買衣服,還能買到什麼?4月10日,記者帶你走進日漸複蘇的九堡街道華貿鞋城,會找到哪些讓你剁手的瞬間?
幾乎每家店都打出了優惠
鞋城裡的人氣正在慢慢複蘇
沿着德勝高架一路往東,行駛到老杭海路下高架,你就能看到碩大的“華貿鞋城”招牌,這家誕生于1999年1月21日的老鞋城,曾經的位置在如今杭州大廈的C座和D座。2008年,華貿鞋城搬到四季青服裝交易中心,時至今日,鞋城已聚集了1100多個品牌,成為專營中高端鞋包女裝品牌的批發市場。
走進華貿鞋城一樓,卓詩尼、大東、賽美詩等各大商場常見的品牌都能看到,記者路過時瞥見一眼,大東打出了“30元兩雙雪地靴”的廣告。在一旁的“美之美”鞋店,台州老闆朱聯強正忙着招待進店選購的顧客,複工後,他的女鞋生意已經有了起色。“這個品牌是我28年前注冊的,在解百商廈、武林銀泰等大型商場都設過專櫃,也是首屆西湖博覽會形象小姐指定用鞋。”拿起一雙锃亮的棕色皮鞋,朱聯強挺直了腰闆。
朱聯強的鞋店一年能賣出50多萬雙鞋,在朱聯強眼裡,之所以在疫情期間也能保持信心,源自于變與不變。“變的是,為了滿足顧客越來越叼的口味,我一年三分之一時間都是去世界各地選樣,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都去過。”朱聯強告訴記者,不變的地方在于,這麼多年,他一直堅持用真牛皮做鞋子。
告别朱聯強,記者來到另一家“紅珊瑚”鞋店,女老闆徐素英忙着給萬達廣場的櫃台打包發貨。“整個鞋城1000多個商戶,台州商戶有200多個,每家的特色都不同,我家的鞋最大的特色是腳感。”徐素英笑着說,創立“紅珊瑚”25年來,她招聘營業員一直有個“規矩”——找36碼腳的女店員,“每雙鞋大規模生産前,必須經過多輪試腳環節,試腳次數最多的一雙鞋,前前後後修了6遍。”
鞋,是華貿鞋城的“立業之本”,除了種類繁多的女鞋外,記者還看到了琳琅滿目的童鞋和男鞋,啄木鳥、紅蜻蜓、駱駝等品牌應有盡有,幾乎每家店都打出了不同程度優惠。“華貿鞋城複工以來,在做好疫情日常防控基礎上,持續推出買一送一優惠舉措迎接消費者,歡迎廣大市民朋友來鞋城過周末。”浙江華貿鞋城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崔華說。
從不打折的店也亮出優惠價
除了鞋子還有箱包
複工複學臨近,在華貿鞋城四樓,不少顧客都是奔着買箱包來的。在一家Misty箱包店裡,40多歲的溫州人陳麗曼正對着鏡子,試背着一款又一款全新的手提包,不時還擺出一個又一個模特pose。“中國的女人都愛漂亮,背起來不漂亮的包,又怎麼能俘獲女人的心?”
可能是察覺到記者臉上的好奇,陳麗曼突然轉身叉起了腰,“喏,你作為一名男同胞,會為老婆買這款嗎?”
這不是陳麗曼第一次問顧客這樣的問題,在她眼裡,這是在做市場調查。不僅如此,她還自學成為箱包設計師,每年經她設計的女包款式超70種。“我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我設計的一款包,一年賣出了1000多個。”陳麗曼說。
很難想象,在18年前,陳麗曼幹的還是賣瓷磚的差事,懷揣着500塊錢從上海來杭州創業,她說感謝江幹為她提供了幹事的平台。“賣包包不能看我喜不喜歡,而是要看顧客是否喜歡。” 陳麗曼告訴記者,這是她設計包包的最大動力,平常隻要有空,她就會去杭州大廈、銀泰百貨等商場閑逛,物色不同品牌的熱銷款式,學習這些品牌的設計元素,再将流行元素注入到自家的包包上。“很多時候,小到一個紐扣的改動,我都會糾結很多天,就怕顧客不買賬。”
為了盡快攢起人氣,一直不喜歡走打折路線的陳麗曼,專門給出了“三折五折、再送錢包”的優惠。
除了偶遇藏在鞋城裡的“箱包女王”,其實,在逛華貿鞋城的一路上,記者遇到了很多藏在鞋城裡的“隐形大咖”。
逛鞋城的一上午裡,來之前立過flag堅決不在女鞋城購物的男記者,最終也沒能做到捂牢錢包,和同行的女記者買了大包小包——低于成本價的優惠,實在太誘人了。
逛吃逛吃不能停
美食店都藏在樓宇裡
逛完鞋城後,記者打車前往新禾聯創文創園區,當汽車停下來的那一刻,全程掐秒表的數字定格在“5分16秒”,第一家打卡的網紅地“老地方面館”到了。
此刻正值午飯時間,老地方面館已排起了隊伍,牆上的菜單上列着片兒川、爆魚面、紅燒仔排面等近30種湯面,記者觀察到,幾乎每位顧客的桌上都擺着一份醬汁鹵鴨,這是面館老闆“何大”的拿手絕活。記者稱老闆為“何大”,是因為這位任性的何老闆,把他的微信名“何大”注冊進商标裡,熟識他的老主顧從此喊他“何大”。
17歲開始在杭州酒家當學徒,“何大”在2012年創立“老地方面館”,隻為留住小時候的杭州味道。“複工以來,來吃面的人越來越多了,我們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讓更多人吃到地道的杭州味。”何大告訴記者,在他的面館裡,為了做好一碗杭州面,他常問廚師們這樣一個問題:你對端出的這碗面有信心嗎?如果你沒信心,就重新燒一碗。“很多時候,一個高峰忙下來,後廚就閑置了近十碗面。”
在新禾聯創文創園區,如果你不喜好吃面,也不愁找不到心水的美食,燒烤、日料、西餐等應有盡有。在一處轉彎處,一家名叫“景芳周大姐”的燒麥店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店裡,很多身着職業裝的白領坐在角落,一頓飯就是鮮肉筍丁燒麥和粉絲湯,号稱“杭州最好吃的燒麥”。記者點了一份筍尖燒麥坐下來,咬起來感到很脆很松,很有嚼勁,滿嘴都是老底子的煙火味。
在店裡,記者聽到了一個段子,說是在2012年,周大姐參加了黃龍飯店舉辦的“野食奧運會”獲得冠軍,後面慕名而來的吃客們越來越多,甚至還有外地專程趕來吃燒麥的客人。雖然在杭州,但周大姐做的是北方的燒麥,沒有師傅教的,是在外面吃了以後,靠自己一點點摸索出來的,做出來的皮子和餡子全靠用心,用做給自己吃的心态去做給客人吃,用周大姐來說是“賣燒麥、憑良心”。
有意思的是,這裡附近所有的美食店都藏在樓宇裡,随行的同事打趣道,“樓下騰出的空曠空間倒是很适合溜娃。”
漫步在這個工業遺存風格的園區裡,會讓人萌生一種這樣的直覺——原來,杭州這座城市另一種美好,其實在常人不知道的市井裡巷中。
這個周末,約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