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豆現在是轉基因的嗎

大豆現在是轉基因的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13:14:17

大豆現在是轉基因的嗎(話說大豆轉基因)1

轉基因大豆油是否可以安全食用,目前仍困擾着大部分中國消費者。鑒于此,文中從大豆的重要性、什麼是轉基因大豆、抗草甘膦大豆品種的創制及對根際微生物群落的影響、中美兩國對轉基因大豆的标識問題等方面進行了科普。

作為一名大豆科研工作者,常被問到:轉基因大豆油有害嗎?可以放心地吃嗎?可以感受到人們對轉基因知識的渴望和疑惑。正好有幸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槟校區訪學一年,特意走訪了WALMART、MEIJER、ALDI 等大型的連鎖超市,發現以前聽到的一些言論實在荒謬,比如: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都出口了;美國的轉基因都是明文标識的。借此機會重點就中美轉基因大豆做一下科普。

大豆,作為中國重要的油料作物,是食用油和植物蛋白的重要來源。大豆種子主要的營養物質是蛋白質和脂肪,兩者約占大豆種子幹重的60%,其中蛋白質含量可高達40%以上,含油量約18%。大豆蛋白質被認為是人類所需的最理想的植物蛋白質,含有人類必須的8種氨基酸。

在探讨轉基因大豆油是否安全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基因是什麼。對生命科學工作者來說,基因并不神秘,就是一段可參與調控生物學過程的DNA 序列。DNA 本身隻作為信息的載體,通過其編碼蛋白質起作用。什麼是轉基因大豆?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将大豆本身的基因或者來源于其他物種的基因轉移到大豆中,使其在農藝性狀、營養品質等方面滿足人類的需要。轉基因技術可打破物種界限,對基因進行定向改造、重組和轉移,在解決常規育種技術難以克服的産量、品質、多抗等性狀遺傳改良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轉基因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生産更優質更經濟的農産品。20 世紀 80 年代,孟山都公司的科研人員克隆獲得莽草酸通路中的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基因,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将 EPSPS基因導入大豆中,進而培育出抗草甘膦大豆品種。草甘膦由美國孟山都公司研制開發。草甘膦通過抑制EPSPS,使微生物和植物不能合成生存所需的芳香族氨基酸而死亡。由于該轉基因大豆具有耐除草劑草甘膦基因,對非選擇性除草劑“農達”(Round up)有高度耐受性[4]。這種轉基因大豆于1994 年被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批準,成為較早商業化大規模推廣的轉基因作物之一。當前除了大豆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抗草甘膦的轉基因作物,包括油菜、棉花、玉米等。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是目前全球播種面積最大的轉基因作物。除了抗草甘膦作物之外,還有抗草丁膦除草劑的作物。

張卓等比較了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 AG5601、親本大豆SNK500和普通栽培大豆中黃13成熟期和殘茬期的根際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能力和微生物多樣性,結果表明 AG5601 對根際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樣性無顯著性影響。陳偉等采用直接觀察法,比較了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 SHZD32-01 和受體中豆 32 各處理田間節肢動物和雜草的數量及物種豐富度、多樣性指數、優勢集中性指數和均勻性指數等群落特征指數,評價抗除草劑轉基因大豆田間節肢動物和雜草的多樣性。調查結果顯示,SHZD32-01種植1年不影響田間節肢動物和雜草多樣性,草甘膦噴施1次也不影響大豆田間雜草的豐富度。劉慧璐等評價了2個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品種TN1和94Y20對土壤脲酶、蔗糖酶、堿性磷酸酶和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結果顯示轉基因大豆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不大。李相全等研究發現,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呼叫 06-698 與其親本非轉基因大豆蒙豆 12 在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數量兩方面的變化趨勢相似,不同時期土壤酶活性與微生物數量存在差異,同一時期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土壤脫氫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無顯著性差異,土壤細菌數量差異不顯著,僅在播種前和苗期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土壤真菌和放線菌數量顯著高于非轉基因大豆,其他時期土壤真菌和放線菌數量差異不顯著。劉來盤和劉标發現轉EPSPS[9]、PAT基因耐除草劑大豆 S4003. 12 和 S4003. 14的花粉離體後的生存能力無顯著差異,對花粉粒直徑大小無顯著差異,表明耐除草劑轉基因大豆花粉傳播能力與非轉基因大豆間無顯著差異,通過設置隔離區可有效規避外源基因逃逸風險。

實施轉基因食品的标識管理,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定性按目錄強制标識的制度。 而在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負責轉基因來源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監管,确保其食用安全性。FDA 有廣泛公信力,美國民衆信任 FDA 的安全評價,因此并不擔憂市面上的轉基因食品。FDA 認為通過安全評價的轉基因作物與傳統作物沒有安全性差别,因此認為轉基因産品無需特殊标識,但鼓勵生 産 商 自 願 标 識 。 因 此 在 美 國 的 WALMART、MEIJER、ALDI等超市,大豆油僅在包裝上顯示原料Soybean。

目前在中國,民衆對轉基因食品的恐慌,大部分原因是毒奶粉等重大食品安全問題導緻的公信力缺失。現在在科學網、果殼網等能看到生命科學工作者、農科科學工作者等科研機構及其農業農村部等政府機構發出了理性的聲音。然而監管機構、教育機構及其媒體對轉基因技術的進一步科普依然任重道遠。現在公衆應該更多地關注和讨論如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準并有效地執行。

目前中國已經建立健全了一整套适合中國國情并且與國際接軌的法律法規和管理規程,涵蓋轉基因的研究、試驗、生産、加工、經營、進口許可和産品強制标識等各環節。國務院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農業部制定并實施《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等四個配套章程。同時成立了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負責對轉基因生物進行科學、系統、全面的安全評價,以及全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準化技術委員會。國家還建立了由 12 個部門組成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及聯席會議制度,來負責研究和協調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來源:大豆科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