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餃子
張耀宇·文
俗話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今天是2022年11月7日,農曆十月十四,時令到了二十四節氣的立冬。
天氣開始變冷,萬物進入冬藏,祈願病毒散去,歲月靜好,人民安居樂業。
在西北自古就有立冬吃餃子的習慣,下午四點多還沒有開學的孩子就就開始嚷嚷着,煮餃子,吃餃子,不凍耳朵。
幼兒園老師昨天在線上布置的作業就是,做一幅立冬包餃子的手工,上傳到家長群内,并給孩子們講了有關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網上說,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是“交子之時”,所以這時吃餃子有“順從天意”的意思。我國過去是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休息一下,順便用餃子來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餃子形狀像耳朵,在以前的冬季,很多人容易凍耳朵,吃了餃子就可以避免受到凍瘡。也有人說餃子像元寶,也意味着來年财源廣進。
今天孩子的媽媽去疫情防控點執勤,昨天休息時給我們包了餃子,傳統節日的風俗,是是寓意,也是文化。
下午五點多我就燒水下餃子,看着沸騰的鍋裡煮着韭菜肉餡的餃子,熱氣騰騰,不停地翻滾,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吃餃子的情景。
那時候家裡窮,一年難得吃上幾回餃子,但立冬和冬至節的餃子,是雷打不動的。
艱苦的條件往往限制人的想象力,小時候所謂的餃子,就是母親将土豆切成小丁,放少許胡麻油和鹽,捏成夠我們一家六口吃的餃子,放在用高粱杆子做成的圓盤上。
等到天快黑時,外出放羊的父親進了羊圈後,趕緊将餃子下進早已沸騰的鍋中,等父親圈好了羊群,一進屋就能吃上熱氣騰騰的立冬餃子。
吃餃子前是有講究的,父親總是提醒着讓先找一個幹淨的碗,盛上三個或六個餃子,敬獻在供奉竈神的面前,嘴裡默默地說些吉利的話。
這個空子裡母親已經将餃子端上了炕桌,約有一平米大的桌子上,擺放着三四碟子餃子,父親是一家之主先動筷子,然後我們兄妹幾個就開始狼吞虎咽地,沾着醋跟着吃了起來。
母親是全家最後一個吃餃子的人,當我們吃完後,碟子裡所剩的餃子沒有幾個了,這時候母親就笑着說,我喝些餃子湯,比吃餃子還香。長大後才明白,母親是為了讓兒女們吃飽肚子,才故意說出了哄人的話來。
那時候的餃子餡沒有啥調料,卻是我吃過最香的美味,時至今日,那種味道再也吃不出來了。
陷入無盡的思緒中,兒子大聲喊道:爸爸,快,鍋溢了。
我才回過神來,趕緊調小了火力,也按小時候父親的叮囑,找來一個小碗,撈出三個餃子來,虔誠地敬獻在竈前面。
看着兒子津津有味地吃着立冬的餃子,我突然感覺到一種歲月不饒人的滄桑感,心裡默默祈願遠在天堂的父親,天冷多添衣。
想到兒孫自有兒孫福,便拿起筷子陪着孩子吃起了立冬後的第一個餃子,電腦音樂播放器中傳來了:“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的歌詞。
是啊!人這一輩子,最害怕突然某一天聽懂了一首歌。
因為那一刻往往已經物是人非、半生酸楚恍如夢,曲終弦斷人散盡,浮生若夢在其中。
越長大越發現讓人掉下眼淚的不止是昨夜的酒,還有歌詞裡關于自己的故事……
祝願朋友們立冬健康幸福,安好,便是晴天!
責任編輯:戎 峰
圖片制作:張正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