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念叨着要去開封喝化三驢肉湯,
沒想到這次在去商丘的路上,竟無意間遇到。
真是衆裡尋它千百遍,那湯就在轉角處。
1
出發商丘尋美食,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深秋多霧氣,早晨的路越來越不好走,我們被擱置在了開封。
前天還問起開封朋友哪家羊肉湯好喝,接着就被笑話了。
“wuli乖乖,去開封,誰還去喝羊肉湯啊,羊肉湯都輪不上了。”
“那喝啥?”
“驢肉湯啊。”
早聽說開封美食衆多,擇日不如撞日,遂決定就近拜訪下傳說中的開封化三驢肉湯。
開封,曆史悠久,擁有2700多年曆史,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曆史上的夏、魏國、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八個朝代定都于此。
“油酥雙麻火燒……”賣火燒的大爺,蹬着三輪車走街串巷,喇叭裡放着提前錄好的音,一遍遍的吆喝聲回蕩在小街上,但不變的是車上雙麻火燒的老味道。
這就是“老開封”原汁原味的生活,恬靜、悠閑、舒适,容得下你回眸,容得下你發呆……
走着看着,似乎有點忘記了找驢肉湯的目的,就在民享街拐彎處,街道兩邊坐滿了人,有的在買早點,有的端着湯碗過馬路找位置,有的則低頭對着大碗喝湯。
再往上擡眼一看,這不就是“化三驢肉湯”嘛。
趕緊停車下馬,這真是頭一次沖着現場人氣尋到了美食目的地。
2
開封化三驢肉湯,在開封人的眼中,是湯類美食的“神湯”。
這就是一個簡陋的路邊店,但排隊的人可真多,兩間小平房,一間收銀結賬,一間做湯。
外面大棚撐起,兩個燒柴火的爐子上烙油餅,一個玻璃小櫥窗裡賣鹵驢肉和驢闆腸。
開封人喝湯,和鄭州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習慣。
鄭州人愛喝羊肉湯居多,一般都是當作午飯和晚飯。而在開封,驢肉湯都是早飯,是“早上喝了一碗湯,中午都不餓”的神奇早飯。
雖說是早餐,就在這驢肉湯攤上,還有三兩個老爺們兒,喝着湯就着小酒兒。據說,他們一個早飯能從九點吃到中午。
你還能看到,兩三歲的小孩子,抱着比頭還大的碗,哧溜哧溜地喝着。
買了驢肉湯和餅絲,自己端着去馬路對面的攤上找座坐。
低頭喝湯,便能輕易明白這湯的神奇之處,就在于濃稠的湯底,和勁道而不柴的驢肉。
獨特的驢肉香氣,加上多多的蔥花,湯濃酽滾燙,有厚重的白胡椒的暖和微微的花椒的麻。
這樣的湯,幹喝當然是不賴的,若就着現烙的餅絲就不一樣了。
這烙餅使用雞蛋和菜籽油現場制作,然後用軋機裁成餅絲,吃的時候夾着餅絲泡進湯裡。清淡的餅絲吸進了濃郁的湯汁,變得更加美味,但依然嚼勁十足。
3
1987年,開封化工三廠在當地還是一個有名的大型企業。因為廠裡工人多,工廠食堂的飯吃多了難免不可口,工人們就喜歡在廠外找美食。
許軍是開封當地人,燒得一鍋好驢肉湯,正好家門口就在三廠邊上,沖着三廠工人的人流量,許軍幹脆就在廠門外開了驢肉湯館。
許軍領着弟兄幾個開店,男人們買驢肉熬湯,幾個妯娌就負責收銀、服務。一家人配合得當。
好味道自然不缺顧客,一個小店四張桌椅,常常是不夠坐。
早期,許軍家的驢肉湯店雖沒有名字,但是因挨着化工三廠,常來吃的食客就“化三驢肉湯”的叫開了。
後來,許軍的生意越做越大,桌椅也從店裡擺到了店外,就連對面賣菜的鄰居,也擺上了餐桌邀請許軍家的食客過去坐,順便也為自家菜攤添點人氣。
再後來,化工三廠搬走了,而許軍家的驢肉湯店依然紅火,分店都開了幾個,隻是這個老店依然是老顧客最惦念的地方。
從開店起,許軍就堅持使用新鮮的驢肉,每天早上三、四點起開始熬湯,六點多準時開門,迎接第一單生意。
盡管生意做大了,許軍卻是一刻都不閑着,他依然堅持在後廚,親自熬湯。
許軍的妻子王玉萍說:“這麼多年了,我們從不賣剩湯,香菜和小蔥都堅持當天買來當天用完。”
說到這裡,店裡的一個年輕工人還開玩笑地說:“我們家什麼都是新的,隻有這個店是老的。”
4
在開封,早晨喝驢肉湯似乎變成了一種文化。
開封人會說:可長時間某喝湯了,化三兒走起吧?
寒風凜冽的早晨,一碗驢肉湯下肚,湯鮮味美,打的嗝似乎都多了幾分幸福呢。
文|孫岩岩
編|徐穎
好食記為頭條号簽約作者,發布内容均屬原創,版權屬于河南觀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