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一對夫妻為了治兒子鬧夜,竟然聽信偏方,給孩子紮了40針。最後50天大的孩子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這才轉危為安。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手都是顫抖的。
整整40針,紮在剛出生的孩子身上啊!孩子驗血紮針,隻一下,當媽的都能心疼到碎裂,這對父母是怎麼下得去手啊?
寶寶鬧夜,明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比如,白天全家人去遊樂園玩了一整天;晚上,睡得正香的娃突然驚聲尖叫,怎麼安撫都沒用。
大人正抓耳撓腮不知所措呢,娃又瞬間安靜下來,繼續呼呼大睡了。
有媽媽反映,家裡老人說:寶寶夜驚是因為腦門還沒長好(囟門還未完全愈合),魂容易出去,趕緊叫魂!真的可信嗎?據說老家有幾個孩子都是這樣好起來的……
上網一查,沒想到還真有 “叫魂法”,操作方法相當“神秘”:
把家門打開,門外邊點一支蠟燭,在正對着蠟燭的門内位置畫一個大小合适的圈,把寶寶放在圈裡,面對門口。全場肅靜,一個大人念:畫個圈兒,留個門,我給某某(寶寶名字)叫叫魂,叫三聲,應三生,魂安神定夜不驚。另一個大人答:回來了!
目瞪口呆……
夜驚在小寶寶中,尤其是新生兒中,很常見,我們還是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和處理寶寶的夜驚吧。
事實上新生兒夜驚很正常,不要過度幹預。導緻寶寶夜驚的原因,基本上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 寶寶神經發育尚未完善
其實,對于剛出生的小寶寶來說,睡覺時突然一驚一乍是正常的“驚跳反應”,并不是被吓到了。
由于小寶寶的神經沒有發育完全,對肌肉的控制能力有限,難免就會出現手腳甚至眼皮“觸電”的抖動情況。
如果寶寶被自己抖醒或吓哭,盡量不要驚動寶寶,輕拍或抱抱,幫寶寶繼續入睡。睡覺時幫寶寶裹緊小被子或穿上睡袋,能有效減少這種驚醒。
随着寶寶年齡的增加,這種情況會逐漸減少,一般到了 4~5 個月之後就會慢慢消失啦。
二、寶寶淺睡眠時間比成人長
睡眠分為淺睡和深睡,寶寶的淺睡眠時間比成人長很多。
寶寶在淺睡眠狀态下,大部分腦細胞處于休眠狀态,但仍有部分腦細胞處于興奮狀态,所以容易出現各種身體動作,這是正常現象。
新生兒期睡眠開始為淺睡眠約15分鐘,然後進入深睡眠,随後又回到淺睡眠到醒。每個睡眠周期平均45分鐘,深睡和淺睡各占一半,并且交替出現。
随着寶寶慢慢長大,淺睡眠時間逐漸縮短,深睡眠時間延長,淺睡眠時身體活動也會逐漸減少。
因此,不要太關注寶寶睡覺時的身體活動,如果寶寶一動就去看他是不是尿了拉了餓了,就會把寶寶從淺睡眠裡吵醒。
如果把寶寶從淺睡中叫醒,相當于直接粗暴地打擾了正在夢鄉的寶寶,他一定懊惱得哇哇大哭,可能半天都哄不回去。時間久了,會影響寶寶正常睡眠規律的養成,影響寶寶生長發育。
順便說一句,很多麻麻可能會覺得淺睡是質量不高的睡眠,這是誤解哦。有研究表明,夢多半産生在淺睡時期,淺睡時做夢提供了人腦内源性刺激,促進了寶寶感覺運動的發育。
三、其他原因
1、新生兒腸絞痛
新生兒胃腸發育還不成熟,如果寶寶晚上睡不踏實,扭動身體,而且白天也會出現易哭鬧、排氣多、大便中泡泡較多等,可能是腸絞痛。
這時,用熱手幫寶寶輕輕捂下肚子,抱起來拍一拍背,或喂點母乳安撫寶寶(寶寶哭鬧得越激動,越容易疼),等寶寶安靜下來,腸絞痛就會慢慢緩解。
平時,喂奶後輕輕拍嗝、注意寶寶腹部保暖等方法,可以預防。
如果寶寶吃奶、身長體重發育都正常,就不必太擔心,等寶寶胃腸發育慢慢成熟就會好的。
如果寶寶哭鬧不休,沒法緩解,要及時去醫院,以防止是另一種兇險的情況——腸疊套。
2、白天玩太累了
有些爸媽認為寶寶白天玩得越累、晚上睡得越好。事實上,如果寶寶過度興奮或勞累,晚上反而睡不踏實了。
所以,白天要注意讓寶寶勞逸結合,讓寶寶有休息和小睡的時間。
3、白天受了驚吓,晚上做噩夢
如果寶寶白天遇到了驚吓,那麼到了夜裡做夢時他會再次經曆,也就是做噩夢。
噩夢裡被吓到的寶寶大哭或尖叫着醒來,會說話的寶寶可能還會訴說自己做了夢。這時,爸媽就溫柔地抱抱安慰一下,讓寶寶平靜下來。
如果寶寶做噩夢的情況持續一段時間,那要留心下寶寶會不會遭遇了可怕的創傷,讓他有了應激反應。高度緊張或驚吓會破壞寶寶的神經系統。
判斷娃是不是真的夜驚,可以看看娃有沒有這些表現:
尖叫、大哭;
有時會突然坐起、走動;
看起來出汗多;
就算睜着眼,眼神并不聚焦;
看上去很驚慌、恐懼,但是呼喚、安撫卻沒任何反應;
通常隻持續幾分鐘,不會超過半小時;
孩子醒來後,對這段經曆毫無記憶。
“對對對,我家娃就是這樣!”隔着屏幕,都看到了媽媽們如搗蒜般的點頭。
不定期上演“午夜驚悚檔”的家庭,可真不少呢。
不過呀,這些症狀看着吓人,其實沒什麼。
夜驚不是病,也跟“看見髒東西”沒啥關系。它通常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一般也和精神或身體疾病無關,長大了自然就好了。
如果碰到,淡定些,靜靜陪着娃吧。
有好些麻麻在後台問,寶寶夜驚是不是缺鈣?
單憑一個現象沒法判斷。所以,如果隻是偶爾或短時間内出現夜驚,不足以證明寶寶缺鈣。
如果寶寶常常出現夜驚,表現得又比較明顯,同時有頭發發黃、稀疏等,身長、體重的增加都落後于指标,寶寶才有可能是缺鈣。
這時,也不要忙着給寶寶吃鈣片。
母乳喂養的寶寶,先看喝的量是不是足夠,同時給寶寶添加幫助鈣吸收的——維生素D每日400IU(國際單位)。
配方奶喂養的寶寶,先看成分表裡含有多少維生素D,根據奶量計算已經補充的維生素D量,額外補充不足部分就好。
為了确保娃的安全,當孩子夜驚時,家長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得先做好功課哦。
不要這樣做
✘當娃正在尖叫、大哭時,不要試圖通過大力搖晃或者大喊去叫醒他。
✘不要用身體接觸(抱抱、拍拍等)去安撫孩子,他可能會掙紮得更劇烈。
✘不要經常在娃面前談起/追問這事兒,以免給他增加焦慮感。
✘不要嘗試各種偏方,譬如給娃紮針、吃成分不明的各種安神藥等。
應該這樣做
✔開個小夜燈,默默在一旁看護,直到娃安靜下來,再次入睡。
✔可以用舒緩、平和的語氣對孩子說:“别擔心,什麼事都沒發生。媽媽在這兒,寶寶安心睡覺吧。”并且不斷重複。
✔如果娃發生過夜驚,那就更要關注卧室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傷害。比如在床邊地闆上鋪上軟墊、鎖好門窗;另外,裸露雜亂的電線、懸空的擱物架等最好清理幹淨。
✔家中有其他孩子的話,要和他們解釋清楚,不要被吓到。
✔平時給娃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确保孩子睡眠充足。
孩子如果夜驚太過頻繁,或者3、4歲以後還有大動作的夜驚,建議帶寶寶去醫院檢查,确定原因,排除其它病理性因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