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末,音樂劇作為一種新興藝術形式,逐步進入中國觀衆視野,并取得飛速發展。尤其在上海,越來越多音樂劇制作機構進駐,經典IP連番上演,票房和上座率也一直處于相對高位。這些迹象都在表明,這座城市正逐步邁向“音樂劇之都”。
日前,全國首檔全産業鍊音樂劇文化推廣節目《愛樂之都》在東方衛視播出,官方視頻播出平台百視TV同步呈現。節目中,從600餘位面試者中遴選而出的32位音樂劇演員輪番登台,《劇院魅影》《阿波羅尼亞》《在遠方》等中外音樂劇精華依次上演。上海這座“愛樂之都”,迎來了音樂劇的“黃金時代”。即使目前,上海劇場因疫情暫時停擺,但“愛樂之都”的精彩在熒屏延續,輻射給更多觀衆。
“摸着石頭過河”
音樂劇演員夏振凱
音樂劇進入中國隻有二三十年時間。在這段不算長的曆史中,音樂劇演員夏振凱已入行15年,總計演出800餘場次,是十足的“行業勞模”。這次,為了專心參與《愛樂之都》,他推了9部戲。
夏振凱的母親是溫州鼓詞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人,他走音樂道路也是母親一手力推的。“受語言影響,這個地方劇種被限制在溫州這一區域範圍内,于是她就想把我推向全國人民都知道的藝術形式上去。”就這樣,夏振凱報考了上海音樂學院,那時的音樂劇還是一個在國内少有人知道的新興專業。他記得起步的艱難——教學資料少、譜子也沒有,就連音頻也很難聽得到。“很多老師去百老彙買了音樂劇的譜子,再扛回來。老師帶着學生,摸着石頭過河。”
當時,音樂劇演員寥寥,更不用說專程買票看戲的觀衆了。2007年,仍是在校生的夏振凱演出《旋轉木馬》,雖說是商演,也對外售票,但來的幾乎都是受邀的,不是師生、家人,就是親朋好友。快畢業時,他出演音樂劇《夥伴們》,由于沒有職業音樂劇譯配,也就缺少翻譯歌曲的能力;在小劇場演出的這部戲,台詞說的是中文,演唱的仍舊是英文。
稍晚幾年入行的音樂劇演員施哲明也還記得畢業那會兒的“不易”。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音樂表演專業畢業後,他猛然發現,學了音樂表演出來,但“就連上海都沒有音樂劇可以演”。那年,施哲明考入了江蘇省話劇院,成為一名職業話劇演員。
一次偶然的機會,音樂劇《尋找初戀》到南京甄選演員,施哲明一試就被選上了。“突然有一個音樂劇的機會向我招手,我的夢想和機會重合了。”2013年4月,《尋找初戀》在大甯劇院建組,6月1日在工人文化宮裡的茉莉花劇場預演。“演完之後成就感特别大。”同年10月,施哲明從話劇院辭職,正式留在上海,開啟音樂劇演員之路。
差不多在同一時期,夏振凱在上海第一次學到了音樂劇的“規範”。“音樂劇市場的改善是從2012年左右,亞洲聯創引進音樂劇《貓》《媽媽咪呀!》開始的。”夏振凱是首輪《貓》中文版中,英雄貓蒙克史崔普的扮演者。
“排練《貓》的時候,最開始拿到的是艾略特的詩集,以及一本貓的解剖學,讓我們從貓的個性、平衡、生理方面,去做一些表演方面的練習。”“規範”,是夏振凱對這次排練最深刻的印象。“幾乎引進了一整套外方管理系統,演員的訓練,所有工種、部門都很規範,制作部門也很規範。我第一次知道,原來音樂劇是這麼做的。”在他看來,這一時期,上海培養了舞監等一大批演員之外的工種,對音樂劇市場的未來發展功不可沒。
此後幾年,音樂劇市場又經曆了一定起伏。“2015年至2017年,制作公司也陷入迷茫期,大家都在嘗試和試探,音樂劇無論是演出量、劇目都非常少,關注度也低,加上市場剛剛培養起來,劇目突然中斷,觀衆又流失了。”施哲明說。最難的那幾年,他又開始陸續演話劇,同時等待下一個音樂劇的機會。
2018年綜藝《聲入人心》爆火之後,音樂劇迎來發展的黃金期。“《聲入人心》讓音樂劇在大衆媒介上露出,一下子吸引了非常多的觀衆,他們走進劇場來看戲、來看人,市場火爆起來了,并一直延續到現在。”施哲明說。
讓更多女演員被看見
打造《愛樂之都》,總制作人施嘉甯的目标是“破圈”,即引進圈内外的人才,讓電視觀衆看到全世界豐富多彩的音樂劇的樣貌。“這是一個線上線下聯動的節目,它是植根于音樂劇産業的一次拓展。”
《聲入人心》捧紅了阿雲嘎、鄭雲龍等一批優秀音樂劇男演員;而在《愛樂之都》舞台上,除了有夏振凱、施哲明等男演員的身影,也不乏一批實力雄厚的女演員。
在《愛樂之都》32位選手中,有14位女演員,她們大多已是音樂劇舞台上的“台柱子”,有實力,但缺“流量”,丁臻滢就是其中之一。
丁臻滢演繹《獅子王》
她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戲劇系,是第一位在倫敦西區舞台上表演的中國籍演員,也是演出場次最多的音樂劇女演員之一。她演過100多場《媽媽咪呀!》,100多場《獅子王》,200多場《貓》和200多場《西貢小姐》。更拼的是,她懷孕3個月在《獅子王》的舞台上,懷孕6個月還在演《瘋狂的花店》,生完孩子一個月就進入音樂劇《信》的排練廳。
可是在參加《愛樂之都》錄制前,丁臻滢已接近一年沒有登台演過音樂劇了。“那段時間感覺碰到了一些瓶頸。一方面,市場上可供‘30 ’女演員選擇的劇本并不多,這些劇本裡,真正吸引我去挑戰的角色就更少了。”
在《愛樂之都》的錄制中,丁臻滢挑戰了一些她沒有挑戰過的角色。一開始,習慣了劇場舞台的她拿捏不好在鏡頭前表演的尺度,每次預錄完都忍不住大哭,擦幹眼淚又開始一遍遍琢磨角色。一段30秒的唱段,她練了不下300遍。
“我希望能通過《愛樂之都》讓觀衆看到音樂劇女演員的力量。”丁臻滢說,“也希望未來,音樂劇舞台上有更多豐滿的女性角色,尤其是中國女性角色。”
對丁臻滢身上的這種“韌勁”,26歲的音樂劇演員張會芳感到惺惺相惜。“我發現,這種韌勁是14位女選手的共同點。我們沒把彼此當對手,隻是想齊心協力把這件事做好。如果能一起推動音樂劇行業變得更好,我們都會受益。”
音樂劇演員張會芳
張會芳出生于戲曲世家,學習豫劇多年,半路改行學了音樂劇。大學裡出演的第一部戲是原創音樂劇《紫石街》,她演配角“月牙兒”,卻把戲裡大大小小角色都“啃”了下來。有一回走台,演“金蓮”的女主演臨時有事,導演叫她代替,她竟一字不差地全唱出來。
這一習慣她保留至今。2017年在上海跟鄭雲龍、劉令飛等演員一起演《變身怪醫》,男主角海德和傑克的唱段,她背得滾瓜爛熟,還大開腦洞,自己改編情節和歌詞。“我甯願一年不演戲,也要等一部真正喜歡的作品,然後全身心投入,把自己揉碎再重組。”
《聲入人心》後,大男主戲越來越多。“疫情之下,演出行業不确定性太多,制作方覺得男演員有‘流量’,所以都去排大男主的戲。但我想,觀衆不是不喜歡女演員,他們隻是還沒看見我們而已。《愛樂之都》已經帶來一些轉變,隻要給我們舞台,我們一定會抓住機會,大放異彩。”張會芳說。
音樂劇演員朱芾
不久前,音樂劇演員朱芾剛在上海出演了“一台好戲”的音樂劇《阿加莎》。《阿加莎》是一部大女主音樂劇,朱芾演的是女主角“阿加莎”,跟她演對手戲的是鄭雲龍。不可否認的是,來劇場看戲的觀衆裡,大部分是沖着鄭雲龍來的。
“我反而覺得,觀衆因為大龍走進劇場,然後看到我,對我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大龍是一位很好的對手,跟他在舞台上演對手戲很過瘾。”朱芾說。
音樂劇《阿加莎》,朱芾和鄭雲龍
朱芾透露,在《愛樂之都》舞台上,将有多部大女主音樂劇的片段呈現。今年她正在準備試鏡的一部中文版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也是一部大女主戲。“安娜這個角色很飽滿,也讓我着迷,我相信隻要作品足夠好,觀衆一定會喜歡。”
除了演員的身份,朱芾還曾在上海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音樂劇課程。近年來,報考音樂劇專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面對那些想要進入這個行業的年輕人,朱芾總會說:“如果是想出名、想掙錢,那就算了。以前我的老師對我說過一句話,要搞藝術的人一定要心無雜念,才能走得更遠。”
上海,因音樂劇而澎湃
在中國音樂劇的版圖中,上海始終是最澎湃的都市。有數據為例:在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規定的前提下,2021年上海全市專業劇場的音樂劇演出場次達911場,同比去年增長142%,觀演人次達52.4萬,同比增長129%。與此同時,“演藝大世界”市場聚集效應與區域特征逐漸顯現:黃浦區專業劇場2021年共上演639場音樂劇演出,占全市音樂劇演出份額的七成,細分市場頭部效應顯著。
這份成績單背後,是一個逐漸成熟的音樂劇市場,是華語音樂劇的強勢複蘇,也是産業鍊各端運營者、創作者持續不斷的努力。
這是音樂劇的黃金時代。而上海幾乎是一個無法替代的城市。
《愛樂之都》中,《在遠方》演出劇照
夏振凱感慨,畢業時班級總共25個人,現在還留在舞台上的隻有5人左右。當時演出頻次有限,很多人放棄了夢想;而一離開上海,在當年幾乎意味着放棄這個行業。“我們這一代音樂劇人是苦過來的,知道怎樣才有今天這個很好的環境,我們特别珍惜現在音樂劇市場的繁榮。”市場繁榮後,夏振凱最直觀的感受是戲多了、可以挑了,工作機會也多了。“現在不像以前,一部《貓》出來,大家搶破了頭,現在我們可以去選擇自己想要演的戲。”
在夏振凱看來,上海是當之無愧的“愛樂之都”。“這是一個非常包容、現代的城市,彙聚了很多能人。全國各地有實力的人,都想往這個有競争意識、競争空間的地方走。”
音樂劇把施哲明帶到了上海。這座城市,是他眼裡的“愛樂之都”。“上海具備了音樂劇發展的所有條件,高度活躍的經濟、比較集中的人才,和世界保持最直接、最頻繁的交流。這個城市幾乎占了做音樂劇的所有優勢。”在他看來,上海的音樂劇觀衆基數大,并且“既包容又苛刻”,“他們會不停地鼓勵、鞭策從業者,讓我們更好地成長。”
張會芳一直記得施哲明對她的幫助。2018年,她在上海排練音樂劇《長腿叔叔》,施哲明是她的搭檔。每天上午9:30開始排練,施哲明常常7:00就到了,坐在樓下的咖啡廳,一邊吃早餐,一邊看劇本。知道他到得早,張會芳會找他聊劇本,他會耐心引導張會芳抓住聊天時的放松狀态,一點點進入角色。“那時候,我和施哲明沒有任何‘流量’,但《長腿叔叔》在上海的票房非常好。這也讓我相信,隻要作品好,就能在這裡立足。”
中文版《羅密歐與朱麗葉》,音樂劇演員張會芳和阿雲嘎
剛從北京來上海演戲的時候,張會芳總覺得,這座城市很有“煙火氣”,這座城市裡的人都很熱愛生活。“大家總是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的,街邊的一個小奶茶店、小咖啡館,門臉不大,但收拾得很舒服。大家會去喝個下午茶,晚上再來個夜宵。對他們來說,進劇場看戲,也是剛需。”
上海為何能成為“愛樂之都”?張會芳說,這離不開熱愛生活的城市氛圍和文化消費的意願。可能正是這種良好的觀衆基礎和市場環境,吸引台前幕後的音樂劇人才彙集在這裡,紮根在這裡,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為“愛樂之都”添磚加瓦,形成良性的循環。
“上海是音樂劇的源頭和碼頭。”對施嘉甯而言,《愛樂之都》不止于節目中的舞台,“音樂劇盡管是舶來品,但未來必然會跟中國當下的社會故事,跟我們的文化背景融合,産生出真正屬于中國、更屬于世界的中國原創音樂劇的精品。”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圖片編輯:項建英
題圖:《劇院魅影》演出劇照 圖片來源:東方衛視及受訪者提供
來源:作者:張熠 吳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