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東隅已逝桑榆已到是什麼意思

東隅已逝桑榆已到是什麼意思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17:55:54

人們總是用“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來作為奮鬥的生活宣言,幹活要勤勞,緻富要趁早,然而人生卻也是轉瞬即逝,生活在你還沒感覺到滋味的時候,已經有了“隻是近黃昏”的憂愁,然而生活的魅力在于生生不息,一個人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那種心态,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生,王勃說“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就是告訴你,生活可以悠閑,生命卻是永遠的奮鬥。

東隅已逝桑榆已到是什麼意思(東隅已逝桑榆非晚)1

計劃趕不上變化

在人們的生活之中,總是有計劃的去做一件事情,沒有計劃的事情,走到哪算哪,似乎注定是要失敗的,“東隅”一詞是早晨的意思,也就意味開始的時候,“桑榆”有黃昏的意思,也就是收尾的時候,一件事情一開始計劃好了,但是中間可能有着很多的變化,隻要在最後能成功就是好的。

《後漢書》裡說“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黾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馮異在對陣赤眉軍的時候,一開始雖然戰争不順利,但最後卻能獲得戰争的勝利,這也是王勃“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的由來。

東隅已逝桑榆已到是什麼意思(東隅已逝桑榆非晚)2

馮異之所以能取得勝利,和自己的能力以及對手沒有戰略思想有很大關系,也能根據戰場的形勢做出合适的調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人。

秦趙對峙長平的時候,交戰初期秦軍是勞師以遠,趙軍則是屬于以逸待勞的,如果這時候能夠一鼓作氣,憑借這“燕趙多俠士”的那種英雄氣血,說不定可以将秦軍打敗;但是廉頗選擇了防守,造成了雙方拼消耗,秦軍也将國内的大部分士兵調往長平前線,後來的對峙中,兩軍基本上處在了兵力相等的局面上。

東隅已逝桑榆已到是什麼意思(東隅已逝桑榆非晚)3

對峙多時以後,秦軍換帥武安君白起,趙軍換将趙括,結果趙括改守為攻,和善于陣戰的秦軍打起了沖鋒戰,在戰場上不能根據形勢及時做出調整,讓相等于自己的秦軍給完成了包圍,斷送了趙國的生力軍,最後以失敗告終。

趙國将領的戰略決策,說明了盲目的樂觀和突進是不利于戰勝對手的,在形勢發生變化的時候,不能及時地做出正确的選擇,就不會收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效果,想要做到“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就需要時刻調整自己的策略。

東隅已逝桑榆已到是什麼意思(東隅已逝桑榆非晚)4

最美不過夕陽紅

人的一生其實都是在奮鬥中度過的,隻不過是看自己的能力大小,奮鬥的人做出的貢獻大小罷了,現在的人六七十歲還在工地幹活的大有人在,而古代很多老将軍風燭殘年也在為國征戰,有的的生活所迫。有的是内心還有壯志,要用生命的最後時刻,譜寫人生的輝煌。

“桑榆”也是說人的晚年,有些人前半生潦倒憂愁,後半生也要勇往直前,讓自己的餘生發光發熱,做到“桑榆非晚”,柳永前半生其實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詩人了,但是也一直醉心于科舉考試,在自己五十歲的時候終于考中了進士,走上了仕途之路,可謂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發光發熱,完成自己的夢想。

東隅已逝桑榆已到是什麼意思(東隅已逝桑榆非晚)5

古來多少人都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曹操在晚年的時候,還親自統率大軍征讨漢中,作為他的對手,劉備也在晚年登基稱帝以後,還率軍征讨東吳,最後敗在了夷陵。

蜀漢最為悲壯的人物之一諸葛亮,後半生所做的事業都是在幫助劉備恢複漢室,可是後來關羽失去荊州以後,這個夢想或許就隻能是夢了,然而在劉備去世以後,暮年的諸葛亮毅然決然的豎起了“克複中原”的大旗,開始了對于曹魏的征伐,最後病死在了五丈原。

東隅已逝桑榆已到是什麼意思(東隅已逝桑榆非晚)6

這些人的年紀都很大,但是在晚年的時候都不肯停歇,其實也是告訴大家,想要做事任何時間都是不晚的,隻要你的心還在,身體還能支撐,就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譜寫那人生最後一段傳奇吧!

結語

人們在奮鬥的路上,總有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倒下了,但是也有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迎難而上的,打敗你的往往不是面對的困境,而是自己失去了勇氣,和面對未來的信心,這些是最難恢複的,可是從古至今的故事,有太多的例證告訴大家,生命應該是永遠奮鬥的,不要被那些困境所吓倒,說不定你期望的未來就在前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