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港樂節奏感

港樂節奏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8 10:42:33
不吹不黑,以下幾位歌手有資格代表港樂嗎?

最近,看到很多的細文在讨論音樂,其中“港樂”是被讨論最多的話題。

如果說到音樂的“純粹性”和“獨立性”,或許港樂不及台灣音樂,但論娛樂性和綜合性,港樂要在台灣音樂之上。

港樂節奏感(港樂有幾極)1

近年,在内娛的音樂類節目上,當鼎盛時期的港樂巨星們一亮相,歌迷們心中最好的記憶立馬被喚醒,在巨星們的歌聲中或黯然神傷或默默淚流。

從林憶蓮到陳慧娴,從李克勤到呂方,從譚詠麟到林子祥,港樂的魅力分外妖娆,港樂巨星們的風姿自有風華。

上世紀80、90年代是華語流行樂比較出彩的時期,粵語歌與國語歌交相輝映,各顯風騷,有巨星專注在某一領域做到極緻,也有巨星注重兩類音樂的融合與“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歌迷們的視聽被極大滿足。

今天,也來淺談港樂,聊一聊港樂中的幾位登峰造極的“翹楚型”巨星。

港樂節奏感(港樂有幾極)2

港樂的“高度”——林子祥

港樂中,能唱高音的歌手其實不少,80年代有“五大巨肺”——甄妮、瑪利亞(肥媽)、陳潔靈、杜麗莎、葉麗儀,後面也有台慶晚會上多次升T唱歌的呂方與林憶蓮,以及新生代歌手側田。

最有資格代表港樂“高度”的,也許隻能是“歌隐”林子祥,從《分分鐘需要你》到《真的漢子》,從《十分十二寸》到《敢愛敢做》,再到徐克黃霑指定阿LAM來演唱《男兒當自強》,也隻有林子祥能挑戰各種高難度歌曲。

2021年,74歲的林子祥在内娛節目上侃侃而唱,唱功沒有絲毫退化,近40年過去了,林子祥的“高”讓後輩高山仰止,隻剩膜拜。

港樂節奏感(港樂有幾極)3

港樂的“寬度”——許冠傑

上世紀60、70年代,香港的街頭,充斥着西洋樂,不是貓王、滾石,就是披鬥士、四季,彼時的粵語小調還沒有發展成産業,粵劇粵戲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能成為大勢所趨。

此時的香港樂壇,出現了兩位傑出人物,一位是精通西洋樂的作曲大師顧嘉輝,一位是能寫能唱的全能歌者許冠傑,他們利用對西洋樂的精通和靈魂中的粵語小調的旋律,加入大量香港的口語俚語和粵語白話,形成了香港音樂自己的風格。

如果沒有許冠傑,或許就沒有現代港樂,或者港樂的發展會滞後,許冠傑的音樂,上至達官商賈,下至市井販夫,包羅萬象,廣接地氣,港樂的“寬度”,許冠傑是最佳注解。

港樂節奏感(港樂有幾極)4

港樂的“深度”——譚詠麟

如果說許冠傑是現代港樂的“開山祖師”,那譚詠麟就是港樂的集大成者,他代表港樂的“深度”或者“厚度”。

說到粵語金曲的數量,羅列港樂的衆多巨星,數量之廣、質量之高,譚詠麟是優于他人的。

上世紀80年代,譚詠麟是港樂巨星中聲名最隆之人,大多數最優質的資源都向他靠攏,譚氏金曲是歌迷的福音。如果不是過早退出主流頒獎禮,讓公司的資源傾斜,讓很多詞曲作者“另攀高枝”,譚氏金曲的數量還要往上加。

港樂的深度,以譚詠麟為尊。

港樂節奏感(港樂有幾極)5

港樂的“美度”——陳慧娴

如果說譚詠麟代表了港樂的深度,那陳慧娴就代表了港樂的“美度”。

在香港的四大天後中,唯一被冠名為“粵語天後”的,隻有陳慧娴。

從《逝去的諾言》到《傻女》,從《跳舞街》到《人生何處不相逢》,從《千千阙歌》到《紅茶館》,從《歸來吧》到《情意結》,無論快歌慢歌,陳慧娴都能将粵語歌的美感唱到非港樂歌迷也目醉神迷。

論粵語金曲的數量,在香港衆女星中,陳慧娴無疑是遙遙領先者,她的粵語發音甜蜜細膩清晰,唱功穩定且極具情感,将粵語歌的美演繹得淋漓盡緻。

一首《千千阙歌》,就讓華語歌迷沉醉了30多年,港樂的“美度”,舍陳慧娴其誰!

港樂節奏感(港樂有幾極)6

港樂的“穩度”——李克勤

從1987年到現在,李克勤在港樂的道路上堅持了35年,以他“零瑕疵”的演唱功底,為港樂的“穩度”做了最佳诠釋。

或許命運過多颠沛流離,命運過多曲折離奇,命運曾恐吓着這位“護花使者”,但他沒有放棄,他熬過了“譚張争霸”,熬過了四大天王,熬成了三屆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手。

如今,他年過五十,在香港,在内地,用他的“穩度”捍衛着港樂最後的尊嚴。

他與譚詠麟并稱“左麟右李”,或許曆史地位不如譚校長,但也不容小觑。

未來港樂殿堂級男歌手行列,必有李克勤的一席之地。港樂的“穩度”,給到李克勤。

港樂節奏感(港樂有幾極)7

港樂的“優雅度”——張國榮

說到哪位港樂巨星演唱起粵語歌最優雅,鄙人有三個候選——羅文、陳百強、張國榮。

羅文的優雅中多了一份“年代感”,他以粵劇功底為基的演唱方法與鄭少秋一樣,聽起來有些“老派”。

陳百強的粵語歌也優雅從容,與他自身的氣質十分貼合,紫色是最浪漫優雅的顔色,然而丹尼終其一生的追求,卻因英年早逝,讓他的“紫色夢想”未能完全實現。

最後再說張國榮,上世紀80年代,張國榮與譚詠麟并稱香港樂壇的“雙王”,或許作品的數量上與譚校長有差距,但張國榮的優雅似乎高于“譚二十五”。

如同張國榮演繹出了“十二少”、“程蝶衣”這樣精緻卻又芳華絕代的銀幕形象,張國榮的歌曲也多姿多彩,台風華麗,充滿質感。

港樂的“優雅”,聽一聽、看一看張國榮就夠了。

港樂節奏感(港樂有幾極)8

港樂的“傳唱度”——劉德華

說到香港衆歌手音樂的傳唱度,劉德華、張學友、葉倩文、王菲比較突出,因為這四位也是在國粵語雙通上做的最成功的。

有人質疑,港樂就是粵語歌,不能提粵語歌手在國語歌市場上的成績。此言有些“狹隘”,中華文化包羅萬象,粵語歌和國語歌都是中華傳統文化沃土上培育出來的優秀樂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為什麼非要區别開來呢?

以粵語歌為底再在國語歌上證明自己,這本來就是許多香港歌壇巨星證明香港音樂的兼容并蓄與綜合能力的最好體現,又有什麼可以指摘的呢!

或許,相較于張學友、葉倩文與王菲,沒有拿到台灣金曲獎的劉德華有些缺乏說服力。

但論及音樂作品的傳唱度,劉德華無疑是最出彩的。張學友國粵語都不差,但傳唱度比之劉德華還是頗有不如;葉倩文最早證明自己,但淡出太早,這是差距;王菲的音樂十分有個人風格,傳唱度相較張學友都有差距,更不說劉德華。

港樂的“傳唱度”,非劉德華莫屬了。

7個角度,我們領略到了7位港樂巨星的非一般的音樂成就,這成就是港樂之幸,是歌迷之幸,也是華語音樂之幸。

港樂還有哪一“極”,哪一“度”呢,歡迎喜歡港樂的朋友評論區多多補充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