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另一說法“春生夏長,秋收冬息”。語出處:《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
簡潔地釋義為: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本義指農業生産的一般過程。亦比喻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這句話看似簡單明了,實際上包含了生産過程,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和人體科學這一系列的問題。事物發展有萌發、生長、成熟、收獲歸倉的過程,人體也在遵循這樣的規律,萬物皆受自然規律影響。
從中醫養生的角度看,順應四季,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就是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來調整自己的生活,從而達到健康養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肝主春,肝喜綠色食物,春天要多吃一些綠色蔬菜;心主夏,心喜紅色食物如:山楂、紅棗、枸杞等;脾主長夏,脾喜黃色食物如:黃豆制品等,長夏是指從立秋到秋分的時段,俗稱“秋老虎”。長夏季節氣候潮濕、溫暖,在人體則與“至陰”之脾與之相應,天氣悶熱 首要的防濕補脾。
肺主秋,肺喜白色食物,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飲食應以滋陰養肺之品為宜。另外酸味食物能收斂肺氣,而辛辣食物則發散瀉肺。所以,秋季常吃梨、番茄、檸檬、烏梅、葡萄、山楂、石榴、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可養肺、潤肺,還能達到止瀉祛濕、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進食欲的作用;腎主冬,腎喜黑色食物,在季節上,腎主冬,主骨生髓,怕涼。在情智上,腎歸 “恐”,恐傷腎。鹹養腎,但過鹹則傷腎。
由于腎主納氣,因此冬季人也不能一味懶怠少動,要多開展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提高抗病力。冬天人處于“陰盛陽衰”狀态,因而要加強背部保暖,有助于腎的陽氣升發。冬天養腎,一是保暖,二是保持心情愉快,三是多吃些黑色食品,四是适度作一些室外陽光下的鍛煉。
簡短幾個字,放在人體科學方面,居然有這麼高深的學問,看來這飲食與健康、文化及事物發展規律,一脈相承啊!由此看來,傳統的中醫,蘊含着極深的學問呢!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落腳點就是冬藏,人體如此,做人做事亦如此。比如打牌,手氣背時,就要收斂,退而養氣、養心,靜待心氣平和之時再論高下,才是上策。
現實生活中,當我們氣運不濟之時,就要退守養心順其,藏起鋒芒,平心靜氣地修養,靜待天時地利人和,氣運旺盛之日,再做打算,方為上策。這就是所謂:冬藏,養精蓄銳,等待春天的到來。一切重新開始,才會有新的轉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