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01年那篇名噪一時的《赤兔之死》嗎?我國高考史上幾乎最為出名的一篇滿分作文,其影響力堪比韓寒的那篇《杯中窺人》。
現在,《赤兔之死》的作者蔣昕捷,現在已經成為天貓公關總監。
同樣是因高考作文而揚名,2006年零分作文的作者蔣多多,卻消失在了大衆視野。
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滿分和零分究竟為他們各自帶來了什麼?當時的選擇是對還是錯呢?
蔣昕捷是南京13中的一名理科生,雖然學的是理科,但蔣昕捷卻自幼喜歡文科。尤其是袁闊成老師講的《三國演義》,更是讓他格外癡迷。蔣昕捷熟知《三國》裡每個大小人物的經曆和結局,甚至大家都不甚關注的赤兔馬,也知道它先後易主呂布、關羽,最後病死于馬忠手中。
2001年高考作文的題目是關于“誠信”,蔣昕捷拿到試卷之後,先看了作文,但是并沒有什麼思路,直到做到閱讀理解時,題目裡有一個大大的馬,讓蔣昕捷突然間福至心靈——《赤兔之死》便躍然紙上。
考試時,蔣昕捷就知道這篇作品寫得不賴,因為監考老師三番五次過去看他的作文。
果然,蔣昕捷的作文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直接給出了58分的高分。雖然赤兔馬的“忠義”與主題“誠信”略有偏差,而且文章裡的年份搞錯了,但是瑕不掩瑜,通篇文章讀下來,足以征服閱卷老師。
可是,這還不夠。
“語言老練,詞彙豐富”是江蘇省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給出的評價。要知道,這可是在高考考場有閑時間之内寫出來的作文啊!于是,組長何永康拍闆:不差那兩分,索性給60分滿分。
雖然作文拿了滿分,但是蔣昕捷因為偏科嚴重,高考總分隻有527分,并未達到一本錄取分數線。但其填報的第一志願南師大依然将其破格錄取,并且由計算機系調整到了更适合他的新聞與傳播專業。
進入南師大新聞專業的蔣昕捷如魚得水,盡情汲取着知識的養分,并在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
2010年,再次出現在大衆視野的蔣昕捷已是一名中國青年報記者,一篇《圍剿地溝油》讓人們第一次認識到了“地溝油”這個詞,報道引起軒然大波,而報道中提到的教授卻在報道兩天後改口,否認自己提到了每年回流餐桌的地溝油總數。而後,蔣昕捷又在報道《是什麼讓掀開地溝油蓋子的教授改口》中提到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他在文章中提到的是地溝油整個産業鍊包括安全、衛生、檢測、流通等問題,事實已經非常可怕,為什麼卻要再冰冷的數字上糾纏?
蔣昕捷的兩篇報道引發社會讨論的同時,也引發了主流媒體的關注,新聞1 1對地溝油事件進行了專題報道,而後有關部門迅速采取措施,嚴防地溝油回流餐桌。
地溝油報道證明,蔣昕捷是一名有社會責任感并且具備很強職業素養的記者,他的優秀并不停留在考試中,而其身上的使命感和悲憫情懷更是難能可貴的。
而今,蔣昕捷已經成為一名阿裡巴巴高管,在其他崗位上發光發熱。也向我們證明:高考滿分作文者,并非高分低能,也并非紙上談兵。
而零分作文的作者蔣多多的命運相對來說就更讓人歎息。事情還要從蔣多多的高中第一篇小說說起。
蔣多多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父親從事保險工作,母親務農,家中兄弟姐妹三人,生活很困難。不過一家人并沒有放棄,而是寄希望于讓孩子們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蔣多多的姐姐考上大學後,對蔣多多更是一種鼓舞。
可是,蔣多多在高二時偶然接觸到了小說,嘗試寫了一篇,沒想到這篇小說得到了姐姐和同學的肯定,并鼓勵她投稿試試。沒想到,第一次投稿的蔣多多真的中了。從此,蔣多多開始沉迷于創作,對上課不再認真。
高中的課程緊,難度大,癡迷小說無暇聽課的蔣多多成績迅速一落千丈。可是,雖然寫的小說大家都覺得不錯,可就是再也沒發表過。據說,蔣多多寫小說的速度非常快,一天可以寫一萬字,利用上課和課餘時間,她寫出了《開學伊始》《天涼好個秋!》《魂斷北京城》《睡美人複仇記》《網中人》,如果是現在網絡平台這麼豐富,那蔣多多是妥妥的高産寫手。
可是,老師卻認為蔣多多寫的是一些“看不懂的東西”,而且嚴重影響成績。高三,因為母親的強烈反對,蔣多多有所收斂,但是并沒有放棄。
可能是小說中主角光環的設置和寫反轉情節的習慣,讓蔣多多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就是在高考中痛擊高考制度,從而引發社會重視,上面派人來調查。彼時蔣多多的成績已經很差,正常參加高考應該能考一個大專學校。
為了落實這一計劃,蔣多多做了充分的準備。從考試前一個月,就開始看報紙積累素材,考試時故意采用雙色筆答題、反順序四科倒寫近8000字的抨擊高考的文字。當一切進行完畢,蔣多多長舒了一口氣,覺得自己胸中的悶氣終于一吐為快。
可是,接下來的幾天,蔣多多卻開始有些擔心和後悔。當父親詢問她高考情況,她表示“考上是不可能了。”看到父親失望離去的背影,蔣多多有一絲後悔閃過。那時她的心裡,既擔心事情被埋沒,又害怕東窗事發父母傷心。
糾結的蔣多多拿着兩百元離開家,去了姐姐所在大學的城市,把事情告訴了姐姐,希望得到姐姐的支持。但是姐姐并沒有支持,反而斥責她幼稚。沒有得到姐姐支持的蔣多多離開了姐姐,一路上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後來蔣多多表示,那段時間壓力特别大,甚至想死的心都有了。
高考結束半個月後,蔣多多在“考試違規處理決定書”上簽了字,讓她失望的是,隻有一科按照違規處理,蔣多多的總分依然有114分,她要改變教育制度的願望随之落空。蔣多多懇求老師給指條明路,老師勸她複讀,她卻沒有接受。可能是最後的倔強,她還是不想變成自己讨厭的樣子。
年少的我們總是不惜以一生的代價,去維護那一時的意氣,可能隻有歲月的洗禮,才能讓我們明白,當初我們以為的所謂“勇氣”,其實不過是堂吉诃德大戰風車而已。
最終的蔣多多,沒有成為職業作家,也沒有走出鄉下,而是選擇了在家務農。這或許是我們所最不想見到的結果,她沒有改變任何,卻徹底颠覆了自己的人生。
對比蔣多多和蔣昕捷的人生,不禁讓人唏噓。
蔣多多所在的村莊隻有兩個大學生,而自己的姐姐就是其中之一,她本該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可是卻因為自己的叛逆和任性而放棄了這條路。而最終,也再沒有勇氣重新走上這條改變人生的路。
我們都曾以為自己是世界的核心,是天選之人,都曾以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可是到最後才發現,我們希望改變的世界,其實是人類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而我們所做的冒險之舉,不過是玩弄自己的命運而已。當一切過去再回頭看,才發現自己甚至不知道為何而戰。
如儲殷教授所說,高考是寒門子弟改變自己命運的最好的機會,高考也是一個最最公平的舞台。幾十年來,高考為國家選拔了大批人才,也讓很多人改變了命運。如果我們不要高考,那就是在堵死寒門子弟的進階之路,最終的結果隻能是階級越來越固化。
可惜的是,在參加高考的年齡,我們并不能認識于此,隻覺得枯燥的學習讓人厭煩,也不明白這種學習對于以後的生活和個人發展到底意味着什麼。但之所以我們沒像蔣多多那麼做,是因為知道,如果我連高考都不能征服,憑什麼覺得可以征服世界呢?
當然,對于蔣昕捷和蔣多多的人生,我們不能唯成敗論。畢竟,這世上最大的成功,是能夠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