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份,在這一年中國汽車家用轎車市場迎來了一次春天,這次春天很短暫,卻對很多汽車品牌來說,不得已的情況下成了一個救命稻草,那年日系車整個轎車銷量可以說是基本處于霸榜的狀态,那一年豐田凱美瑞迎來了換代。同樣在那一年,日産天籁的銷量開始下降。中型轎車市場,奔馳C級異軍突起,這是豪華品牌,但其實真正讓人感覺亮眼的是吉利博瑞的推出。搭載1.8升渦輪增壓發動機和3.6升V6發動機,可以說是經驗4座,但同時在那一年納智捷品牌推出了自己在2011年北京汽車周刊上的一篇論文提到的一輛車,那就是納智捷5計劃。
這是一輛基于納智捷5概念車設計的SUV轎車,其實這款車的原型概念車應該是一輛SUV轎跑,我們可能很難想象當年,納智捷提出這麼一個概念,是來自本田在當年推出的本田歌詩圖,但其實這個車的設計方向是沒錯的,隻是等到量産的時候發現國人的審美對這輛車根本就不接受。于是在小修小改和降低底盤以後,納智捷推出了這麼一個轎車。
從前臉的設計來看,這輛車增加了很多中國龍的元素當然也有缺點,那就是整個大燈組其實是比較上揚的狀态,可這個大燈整個設計卻并不運動,也是這輛車一個很大的缺點。
車庫軍對汽車的設計其實是比較有嚴格要求的,所以這輛車的下保險杠設計就真的像日本車的感覺了,日本車在整個下保險杠設計,更願意用可愛和圓潤的嚴肅去勾兌,希望能勾兌出不同的味道。
于是在一些車尾的細節設計上,這輛車帶來了一些比較特殊的元素,比如來自本田歌詩圖的引擎蓋設計和後備箱,蓋設計其實就挺有意思的,當然從這輛車的概念車我們可以看到,大家有需要的話可以去度娘那看看。這輛車的設計精髓其實并沒有采用黑色的前引擎蓋和後備箱蓋的設計,而是采用了日系車常見的楔形車身的設計元素。
整個車尾又短又小,整個後軸卻比較接近于更靠後的位置,讓這輛車的空間表現在這麼小的車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保證。
當然這樣也帶來一個缺點,那就是跟東風禦軒差不多的一個情況,後備箱比較小,後備箱的開口也無法保證。
我們在整個側面能看到一些車頭和車尾共用的元素,比如說楔形車身的設計,比如說更靠前的車輪的感覺,再比如說來自這輛車極為特殊的一個輪網的設計,其實在一些細節設計上來自台灣的企業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我們側面看來自日産的一些省級元素,其實對這輛車來說也不是什麼大事,畢竟模仿的本身就是日産軒逸為基礎。作為一輛前驅生而言,他的前橋的位置并沒有太過于靠前,所以說明這輛車的水箱框架。在水溫過高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塑料框罩變形的情況,在二手車裡這可真不是撞的。
另外在一些比較特殊的車型上,比如福克斯,很有可能水溫報警器在水箱達到105度的時候,出現報警的情況其實是水箱,外面的塑料框罩受不了了,而不是水箱裡的水的問題,其實100多度一直是水溫比較正常的狀态,當然隻是對一些美國車說的。
事實上這樣的溫度更多的是溫控傳感器的問題,而我想說的是,這個車車主反饋也是水箱溫控傳感器,經常發生故障,其實這是他的水箱框照決定的。
如果你真抓住了這個車的空間設計,你就會發現這個車的前排真的是很寬敞,當然這也和它比較小的輪子有關系,這個車原廠的狀态是17寸的輪圈。如果你覺得這個17寸的輪圈比較大的話,那可能就錯了,他用的是比較薄且比較窄的輪胎,你可以參考東風禦軒,他們是完全一樣的。
有一點我沒想明白,就是已經配備了座椅記憶和座椅通風,為什麼不把加熱配上呢?這可是一輛頂配車型,所以來自台灣的企業,其實也沒有考慮過北方消費者的感受,尤其是那些姑娘們。
我們看到後排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這個車和雪鐵龍世嘉比較像,為什麼呢?因為它的座椅又短又直,雪鐵龍世家,給人的感覺就是座椅又短又直,這個車也完整的繼承了下來,當然如果抛開他的後備箱不提的話,其實後排空間還可以,但是他的後備箱太小了,後排空間也有大量的浪費,比如這個非常厚實的門闆。
後軸比較靠後,讓這個車的整個空間感并沒有完全的感覺出來,反而是這個側面的小三角窗讓這個車的後門特别的小,很容易碰頭。其實這是很多車型,在一些人體工學水平的設計,真的是讓人感覺特别不舒服。
納智捷在整個中控區域的設計其實還蠻有想法的,比如說這個車其實是配備擡頭顯示的,在頂配車型上搭載了一個3.8英寸的擡頭顯示屏,當然對這個車來說3.8英寸也已經不小了,畢竟是20萬以内的家用車嗎,能不能賣到20萬是另外一回事,但人家的定位是怎麼回事?
有意思的是這個車在副駕改了一個座椅加熱,但是座椅記憶和座椅通風其實是真的有,為什麼沒有座椅加熱呢?成本也不是那麼低呀。
這輛車在整體設計上其實參照最多的是一些日系車的設計風格,比如說他并沒有像歐洲車那樣,一般情況下都偏向駕駛位,也不會像一些日系車一樣,你會發現很多日系車偏向駕駛位的,直接目的就是屏幕是斜的,而對于這輛車來說它的屏幕是直的。這個8.8英寸的中控屏,其實也沒有讓這個車的中控大到哪去,至少在今天看來。
人體工學這一塊很多國産車真的要補上,這個車有些地方其實挺像東風禦軒的,比如它的車門兩側的扶手,比如它的特别讓人感覺坑爹的手套箱,而且手套箱打開其實比較小。
要知道2015年到2016年很多家用車天窗基本上普及了,但是在20萬以下這個級别普及全景天窗的人家,是獨此一位。當然你得把工藝提上去,好些車主反映這個車的天窗是經常容易漏水,而且天窗膠條是真的很難找。
因為在納智捷的世界裡,如果你比我長,那我就要比你寬,這導緻了很多車型的天窗膠條明明是可以通用的,但對于納智捷來說,要麼就短一點要麼就長一點就這麼簡單,所以這玩意兒需要定做。費用也不高,某寶定做大約2000塊左右吧。
如果你用這個角度去看車尾,你會發現這個車的很多設計其實是有點沒腦子的感覺,比如這個特别大的後三角窗的設計,如果把這個加長到車門上,做成那種楓葉型的車門不是很香嗎?有網友問什麼是楓葉式車門,就是奔馳S級那個。這是最早的也是最古老的轎車車門設計他能夠保存到今天的最大目的,其實是為了防止碰頭的。另外楓葉式車門對整車的強度要求是比較高的。
如果說納智捷的設計部超前,那就不好說了,至少在當時支持觸控的品牌,在納智捷推出之前肯定是不多的,而他卻支持觸控,同時這個SP S的屏幕是真的比較容易反光,所以對他而言有不如沒有。
這輛車的變速箱采用的是手自一體或者是自動變速箱,但其實它卻做出了一些手動的感覺,但如果你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這個擋闆是不是來自馬自達。沒錯,就是那個昂克什麼拉。然後他來個賽拉拉。
這個方向盤你會越看越熟悉,這不就是老款的沃爾沃xc60的感覺嗎沒錯,對于納智捷這樣的設計有限的廠商來說,能超一個是一個。但是需要說明的是,這麼小的方向盤握感是真的,一點都不好,而且方向盤的手感甚至在某些塑料接縫裡還能找到毛刺,這一點東風是不背鍋的。
想當年20萬以下能夠找到液晶儀表盤,其實不算什麼大事,但是能找到數字顯示的液晶儀表盤是真難。它采用了最古老的液晶儀表盤和最現代的液晶儀表盤的設計,那就是采用sps電阻屏和液晶儀表盤的組合形式,以投屏的形式讓你感受到蛋液晶儀表盤帶來的美感,也就是說這個儀表盤是無法調節的,因為它的下半部分是sps電阻屏。
這個輪子你get到了誰呀?肯定是大衆探嶽呀。這個非标型的輪毂其實是納智捷在發布自己的納智捷5計劃的概念車上出現過的。不信的話,大家可以去翻一翻2011年的北京汽車周刊。
發動機不用多說,其實跟東風的很多車型是比較通用的基礎,來自日産氣缸壁來自沈陽恒天。還記得我的陸風X7的那篇文章嗎?整個塑料組件來自沈陽天賀兒,沈陽天鶴是給廣州本田供應塑料配件的廠商。但是沈陽天鶴的很多配件的最大問題是電動設備的噪音比較大,所以這個車的發電機噪音真不是一般的大。
門闆的設計真的是有他自己的想法,但是這個設計你不感覺似曾相識嗎?難道真的湊合到東風680的一些設計嗎?如果你不理解的話,你可以參考一下底盤代号為680的一些東風車型,我就不用多說了。
但是有一點需要說,就是這個車的玻璃升降器其實很容易壞,因為它的玻璃和一般車的玻璃還有所不同,它用的是曲面玻璃。所以玻璃升降器的塑料齒輪組是真的容易壞,同樣來自沈陽天鶴。這個配件倒是不難找。跟本田鋒範的型号是一樣的。
在設計這一塊其實真的是很有學問的,很多汽車品牌也就在設計這一塊比拼出了差距,對于納智捷來說當時設計的SUV其實已經很不錯了,後備箱本來就小的情況下,還沒有設計成掀背式後備箱,造成了這個車的後備箱和後軸之間的空間真的就沒法用了,于是你看到了。
到了最後你會發現這個車的尾燈設計其實也跟本田特别像。但在LED尾燈組的融合上,其實比本田做的強。對于抄襲這個事兒我并不想多說什麼,但是如果你在抄襲的基礎上能夠超越他,這也算是一種進步,這個後備箱蓋比很多敞篷車的後備箱蓋還要小,這就造成了這個車的零配件吸車度其實比較高,而且在碰撞的時候這個後備箱蓋是真的容易撞壞的。
如果從二手車的角度上來說,納智捷納5不是不能買,就是在購買的時候你要考慮到這個車的配件更換,難度很多,配件其實和日系車是通用的,比如它的玻璃升降器來自本田鋒範的同一個供應商,但是也不得不考慮一點,那就是這個供應商的很多配件帶來的噪音問題,你不得不去忍受,如果你能找到第三方的話也可以,它的很多配件也是沒有什麼難度的,但是東風裕隆并沒有把這個品牌真正的給經營好。
我相信在市場口碑這個層面上,真的給這個品牌帶來了太多招黑的地方,但是從單凸輪軸發動機的角度上來說,這個車确實油耗比較高了,而且他的基礎來自日本,所以他的很多東西确實是與時代跟不上了,從設計的角度上來說确實有一些思考的地方,但從整車的角度上來說,确實不太合格,甚至還不如同年份發布的奇瑞瑞虎,5在一些設計和做工上的一些問題,是真的不如奇瑞。
本文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及出處,如用于商業行為,請征得作者同意侵權必究,歡迎關注閑聊車庫為汽車文化添磚加瓦,新的排版,歡迎大家點評,提出寶貴意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