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水下機器人開發

水下機器人開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7:43:25

世界一下子安靜了,除了呼吸器咕嘟咕嘟的聲音外,再沒有其他聲音。他沉下去,來一次進入靈魂的遨遊,漫步鲨在不遠處身姿妖娆地扭來扭去,他伸手去觸摸一株海草,第一次感受到了地球的脈動。

“把世界抛在腦後,讓身上的每一個細胞、每一絲情緒,全部融入那片深藍,你會發現自己離地球更近了。當風暴一樣的魚群将我圍住時,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與這個藍色星球的其他生物緊緊相連。”從遇見海洋的那刻起,李晗生就對它癡迷了,迫不及待想要了解關于它的點點滴滴。

水下機器人開發(水下機器人研發者)1

李晗生正在直播船模科普課程

李晗生,現任哈爾濱深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01

情緣于海

抱着電腦推門進來,李晗生沒怎麼寒暄,在記者說明采訪意圖時,他一邊将電腦連接到大屏幕上,一邊徑直開始了他超過十分鐘的科研項目介紹。

雖然隻有26歲,李晗生已經帶領一家水下機器人創業公司走過了4年的路。創業前,他一直在埋頭搞科研創新,後來是外面世界的召喚,使他年輕的心不由自主地從平穩的生活中掙脫出來,去尋求更富挑戰性的自我突破。在新的征途上他背起了更重的擔子,2016年,他創建公司嘗試帶領團隊一起向前走。

李晗生告訴記者,他小的時候除了學畫畫,一有時間就拼裝模型,各式樂高、機器人把家裡塞得滿滿登登,經常為一個遺落的小零件将家裡翻個底朝天。

“看到我‘軸’的樣子,我媽總說,天天拼别人設計的玩具,怎麼不自己弄一個?”于是,他就借着那股“軸”勁兒,造了第一隻船。

水下機器人開發(水下機器人研發者)2

李晗生正在向科創嘉年華觀衆展示船模教具

13歲時,李晗生在紙上畫了一隻逼真的小船,他把木頭鋸成小木條,刨好,把這些木條粘成船的框架,将泡在水裡的報紙,擠幹、晾幹,用漿糊粘在船架上,幹了之後就變成了一層堅硬的殼,用油漆刷一遍便可防水。

李晗生喜歡搜集吊瓶和針頭,他用細細的針将用完的圓珠筆芯捅掉,變成管子,用火烤軟後扳成Z型放進裝滿水的點滴瓶中。他再把這套裝置安裝在那隻小船上,瓶子底下點上小蠟燭,待瓶子裡的水燒開後,便會通過圓珠筆芯噴氣。這樣,“噴氣船”就成了。

李晗生打趣說:“我和海洋有個約會。”

作為潛水愛好者,他設計了潛水推進器;作為模型拼裝從小到大的“骨灰”級粉絲,他依據母校哈爾濱工程大學設計的艦船做了一系列的航模教具;偶然的一次機會和潛水捕撈者交談後,吸取式的活體生物捕撈水下機器人被提上了日程……在李晗生的創新創業路上,似乎隻有“興趣”一條安全繩。

02

大海撈“鮮”

水下機器人是探索海洋的重要裝備,在海洋觀測、勘探、水下極端環境作業中潛能巨大。尤其是深海打撈、海溝科學研究樣品取樣等工作,非它不可。

造機器人,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已經很不容易,水裡遊的更難。據李晗生介紹,相對于陸域和空域,海底環境複雜得多,對機器人導航、避障、識别探測、追蹤等能力的要求極高。

一次潛水時,李晗生與潛水捕撈者們的交談像閃電一樣激中了他。

“因為貧窮,那些大叔(潛水捕撈工作者)用自制的潛水裝備,簡單的吸氧管再戴個眼罩就下去了,很多人因此丢了命。大叔說,幸運的話能活到六七十歲。”李晗生說,為什麼不讓他們在岸上遙控操作機器人下水捕撈呢?當時特别想通過升級生産工具給他們營造好的工作環境。

水下機器人開發(水下機器人研發者)3

李晗生與海參捕撈機器人

去年,李晗生團隊研發的活體生物捕撈水下機器人,已成功通過山東安源集團的驗收。

“每次做實驗我真的睡不着覺,水下機器人試驗動辄幾十個小時,在船上等得心驚膽戰,不知道機器是否安全,還能不能回得來。但大叔們終于可以坐在岸上撈海鮮了。”李晗生笑着說。

當潛伴們忙着用潛水相機給珊瑚拍照時,李晗生已經駕駛着他研發的新産品—潛水員推進器圍着他們繞三圈了。

2016年,在大量市場調研後,李晗生避開水下機器人的大熱門,轉投向國内缺乏高端民用潛水員裝備,尤其是“潛水員推進器”産品。“它像水下的‘平衡車’,能夠使遊泳及潛水者以超過世界冠軍兩倍的速度在水中航行。” 李晗生說。

03

滴水成海

10月中旬,松花江邊,改良的水上救援推進器剛調試好,李晗生便挑着松花江最湍急、複雜的時候來“試水”了。

這個推進器最終要應用于突發事件救援,要保證救援過程中落水人員不被海浪打翻、卷走。為了保證演習真實性,李晗生沒給推進器上拴安全繩。可推進器剛從防洪紀念塔處落水,就一個“俯沖”,被“放生了”。試驗沒有成功。

“原基礎改良,再複制一版并不難。”李晗生發現時信号強度、浮力狀态等因素出了問題。總結原因後,他再次開始準備推進器了。11月剛到,他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救援推進器的第三次實驗,這回推進器終得“完璧歸趙”。

“如果連松花江都征服不了怎麼行?有時候,錯誤的花朵也能結出成功的果實,如果你因為懼怕犯錯而不曾做出嘗試,那麼也必将錯過成功。”李晗生回憶說,水下推進器的研發過程相當曲折,最關鍵的技術難點在于找不到合适的電機。幾經周折後,他決定自己設計電機,但這無疑給研發過程增加了更大的難度。

水下機器人開發(水下機器人研發者)4

李晗生正在駕駛水下推進器

為了争取研發時間,他在工作室支起了帳篷,每天工作到淩晨,實在累了就進帳篷休息會兒,有了靈感又會馬上鑽出來工作,在他的堅持下,新款水中推進器以及國内首家研制出泵噴式蛙人水中推進器技術的團隊同時誕生了。

這些年,團隊在比賽上一點沒有松懈,在雙創的大海上撐起一片白帆破浪前行。2017年團隊在第三屆“互聯網 ”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省賽獲全省第二,國賽銀獎;2018年,團隊獲得了中國機器人創業大賽的一等獎冠軍以及工信創業特等獎學金;2019年,團隊獲得了中俄(工業)創新大賽冠軍,這次比賽也成為其進軍國際市場的敲門磚。

在李晗生的工作室裡,一面牆上擺滿了遼甯号航母、武漢号潛艇等軍事模型,讓他引以為豪的水下推進器就放置在旁邊的書架上,三個水下機器人在一旁默默“看護”着它。李晗生說,這是他心中的海洋強國夢。

記者:趙一諾

審核:王巍

統籌:姜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黑龍江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