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信集中度管理是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額風險敞口的有效管控是銀行應對危機的有力保障。縱觀亞洲金融危機、美國次貸危機等曆次金融危機,授信過度集中加劇了危機事件對商業銀行的沖擊,造成大量金融機構的破産倒閉。本文研究了上市銀行授信集中度的整體情況,對授信集中度管理的目的和意義、維度和方法展開探讨,并試圖對銀行的授信集中度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議。
上市銀行授信集中度情況
本文選取了43家上市銀行(包括6家大型國有銀行、9家股份制銀行、28家城商行和農商行)為樣本,統計了樣本銀行截至2020年末的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和前十大客戶貸款集中度數據(因大部分上市銀行未披露授信集中度情況,故選取貸款集中度代替)。數據顯示,上市銀行貸款集中度存在較大差異: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分布在0.76%~10.9%,前十大客戶貸款集中度分布在6.48%~76.71%(見表1)。
表1 上市銀行2020年貸款集中度情況
數據來源:Wind,各銀行年報。
通過進一步觀察發現,43家上市銀行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主要分布在2%~4%(共22家,占比為51.16%),前十大客戶貸款集中度分布在10%~30%(共26家,占比為60.47%)(見圖1)。
圖1 2020年上市銀行貸款集中度分布情況
分機構看,城商行和農商行貸款集中度顯著高于大型國有銀行及股份制銀行。樣本銀行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從高到低依次為城商行和農商行、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大型國有銀行前十大客戶貸款集中度相差不大,但城商行和農商行前十大客戶貸款集中度顯著高于股份制銀行和大型國有銀行。此外,從近三年貸款集中度變化趨勢來看,僅有城商行和農商行貸款集中度呈上升趨勢,股份制銀行和大型國有銀行貸款集中度微降(見圖2)。
注:對樣本銀行貸款集中度按照類别進行簡單平均取值。
圖2 2012~2020年上市銀行貸款集中度變化情況
分地區看,東部沿海地區銀行的貸款集中度較低,樣本銀行貸款集中度最低的兩家銀行分别是常熟銀行和甯波銀行,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分别為0.76%和1.02%,前十大客戶貸款集中度分别為6.48%和8.18%。中西部地區銀行貸款集中度普遍較高,樣本銀行貸款集中度最高的兩家銀行均在東北地區,分别是錦州銀行和盛京銀行,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分别為10.9%和9.7%,前十大客戶貸款集中度分别為61.48%和76.71%。
授信集中度管理的目的和意義
授信過度集中不利于銀行的持續穩健經營
大額損失超出銀行風險承受能力。銀行授信過度集中于單一或某類客戶,無法實現風險的分散與對沖,在該類客戶經營遇到困難時,給銀行造成的損失通常會超出其風險承擔能力。例如,包商銀行接管組組長周學東發文指出,在2005年至2019年的十五年裡,“明天系”集團通過注冊209家空殼公司,以347筆借款套取包商銀行信貸資金高達1560億元,且全部成為不良貸款,這也是包商銀行“出現嚴重信用風險”被接管,最終裁定破産的主要原因。
大戶影響銀行授信決策的自主性。銀行大額授信客戶(簡稱“大戶”)通常因其資金體量大、股東背景強、老闆“關系硬”等因素,在授信業務中處于強勢地位。銀行在大戶面前比較被動,議價能力較弱,甚至出現被迫放松風險管控要求,倒逼業務審批等影響授信獨立性的情形。此外,大戶業務普遍存在“退出難”的問題,為了避免資産質量惡化,授信續作成為銀行的唯一選擇,最終導緻大戶風險敞口如滾雪球般不斷擴大。
過度授信助長企業的非理性擴張沖動
企業經營所需的營運資金是有限的,超過其實際營運需求的過度授信,必然放大企業經營風險、财務風險、法律風險,最終危及銀行信貸資金安全。尤其是對于民營企業,公司治理不完善,老闆一人說了算,在順周期時拿着信貸資金大肆布局産業,可在潮水退去後卻無力回天。例如,河南省的雛鷹農牧,曾經号稱“中國養豬第一股”,是各家銀行眼裡的“優質客戶”,讓信貸人員踏破門檻,拿着銀行的錢大肆買買買,布局互聯網、類金融,甚至豪擲5億元成立電競基金,嚴重脫離主業,超出其管理半徑。2018年雛鷹農牧虧損近40億元,最終從深交所摘牌,九年上市之路走到盡頭。董事長侯建芳在接受采訪時也反思稱:“過去擴張過快,産業鍊太長,成也杠杆失也杠杆。”
銀行“壘大戶”的授信沖動催生了企業的過度擴張,在企業杠杆斷裂的時候,最終還是銀行吞下苦果。如昔日的光伏産業、山西煤炭産業、鋼貿企業集團等,多少明星企業伴随着行業的萎靡而隕落,給各授信行造成巨大損失。
授信過度集中與普惠金融政策導向不符
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監管設置了“兩增兩控”“首貸戶占比”等普惠類監管指标。城商行發展更要回歸本源,聚焦地方經濟、小微企業、城鄉居民的金融需求,做深、做透本地市場,提高對小微企業和三農服務的适配性。然而,向大企業過度授信顯然背離了城商行“支農支小”的本源,與其市場定位相悖。從社會資源分配的角度看,有限的信貸資金過度集中于大戶,擠占了中小企業信貸資金供給,也不利于普惠金融和實體經濟發展。
授信過度集中影響經濟金融穩定
巴塞爾委員會在總結銀行業危機的啟示時指出,銀行風險集中度管理失控是導緻危機的重要原因。銀行是典型的順周期行業,當銀行授信過度集中于某些行業、某類客戶時,宏觀經濟波動和企業經營周期對銀行的影響也随之放大,進而會加劇銀行、乃至整個經濟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容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銀行授信集中度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考量,包括客戶授信集中度、行業授信集中度、區域授信集中度、期限結構集中度、信用等級集中度等維度。在信用環境寬松、信貸快速擴張期,銀行新增授信呈現出行業集中、客戶集中和期限中長期化的趨勢。特别是城商行受經營區域限制,授信集中度持續偏高、調控難度較大,需要強化授信集中度管理。
授信集中度管理的維度和方法
客戶授信集中度
客戶授信集中度管理是銀行授信集中度管理的主要内容,巴塞爾委員會和監管部門均針對客戶授信集中度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制定了相應的監管指标(見表2)。
表2 客戶授信集中度監管指标
國内大多數銀行能夠認識客戶授信集中度風險,并根據監管要求建立了客戶授信集中度管理體系,主要管理措施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設置客戶授信集中度風險限額。限額管理是集中度管理的有效手段,銀行根據戰略定位和風險偏好,建立與自身風險管理能力相适應的風險限額管理體系,通過定量指标和定性管理要求管控客戶授信集中度,限額指标一般包括單一/最大十戶授信集中度、關聯授信集中度、大額風險暴露等指标。
對集團客戶的穿透識别與管理。集團客戶給銀行帶來遠超中小企業收益的同時,也隐含着巨大的風險,如管理不當很容易産生多頭授信、過度授信和不适當分配授信額度等授信風險。銀行應高度重視集團客戶的穿透識别與管理,綜合考慮股權關系、控制關系、業務依存度等多種因素識别集團客戶并納入統一授信。此外,銀行還要加強對集團客戶貸款資金用途的監測,持續關注集團經營變化,紮實開展貸後管理工作。
授信審批中對集中度限額的執行。對客戶授信集中度的管控是一個實時的、動态的過程,每一筆業務都要評估其授信集中度風險。銀行授信審批部門根據客戶資質、資金需求和本行授信集中度管理要求,給予客戶合理的授信額度。因此,授信審批中對集中度限額的嚴格執行,是銀行集中度管理政策得以有效傳導的基礎。
行業授信集中度
在管理好客戶授信集中度的同時,銀行還應從總量上評估行業、區域、期限、産品等維度的集中度風險。行業授信集中度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避免銀行在某個行業上的授信過度集中,以至于該行業受政策調控、發生重大危機事件或供需劇烈變化時,其潛在信貸損失會對銀行産生過大的負面影響。
關注産業政策,制定行業授信政策。國家産業政策變化對銀行授信業務影響重大,銀行要嚴格執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産業政策以及監管部門的窗口指導,優化信貸資産行業布局,對于投資過熱、産能過剩的行業要嚴控集中度風險。具體來講,銀行授信部門應跟蹤研究國家行業政策變化、主要行業發展态勢以及運行狀況,預測行業發展趨勢,提示行業風險,明确銀行對特定行業授信的态度(重點支持、适度支持、審慎介入、壓縮退出等),指導業務審批中的行業選擇。
對授信相對集中行業的壓力測試。處在相同行業的客戶,其景氣度、利潤水平、經營風險、違約概率具有較高的一緻性。為避免行業整體貸款損失給銀行帶來巨大沖擊,需要對授信集中的行業開展壓力測試,評估在極端壓力情景下,特定行業貸款組合的表現對銀行經營、利潤、風險及資本需求的影響。通過開展行業集中度壓力測試,可促使管理人員認識到貸款組合的極端風險,提前調整行業配置,實現貸款行業分布多樣化,采取必要措施緩釋行業集中度風險。
從資産組合層面分析與管理行業分布。銀行通過對貸款組合的風險收益、資本占用情況的分析,制定授信政策和組合限額,優化資産組合結構,在資本與風險的約束下,達到組合回報的最大化。通過開展貸款行業組合的重檢與優化,可幫助管理人員明确業務發展方向,調整優化行業投向。
期限結構集中度
近年來,銀行中長期貸款占比顯著提升,帶來兩方面風險:一是信用風險。授信期限越長,企業經營的不确定性越大,違約風險越大。二是流動性風險。因資産長期化與負債短期化導緻的資産負債期限結構錯配,給流動性帶來較大壓力。
強化資産負債管理。銀行貸款組合期限結構應與負債結構匹配。部分銀行中長期貸款占比過高,但穩定存款、長期負債卻不足,長期資産與短期負債期限錯配,過度追求期限利差可能導緻銀行的流動性危機。當然,并不是貸款期限越短越好,短期資産與長期負債匹配會降低資金的使用率,拉低收益水平。
加強中長期貸款管理。一方面,銀行應做好對行業、企業和宏觀政策的研究,優先支持先進制造業、高端裝備制造業、高科技産業等具備中長期發展前景的行業和龍頭企業。另一方面,銀行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在貸後管理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人力成本,盯緊中長期貸款項目建設進度、收益情況、抵質押物價值等情況。
區域授信集中度
區域授信集中度在國有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等全國性銀行中的運用較為廣泛,總行根據各省市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區域信用環境、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為不同地區設置區域授信額度,向各地市分行分配授信規模。而對于城商行和農商行而言,其經營範圍通常被限定在特定地區,區域授信集中度對地方性銀行意義不大。
此外,授信集中度管理的維度還包括産品類型、客戶信用等級、機構分布等多個維度。
政策建議
強化授信集中度風險意識。集中度風險就像“灰犀牛”,它就在那裡,卻常常被我們選擇性忽視。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集中度風險意識仍有待加強。一是加強向高級管理層的報告。通過對集中度風險偏高、壘大戶之風不減、超限業務占比過高等現象的持續報告,強化管理層對集中度風險管控的重視程度。二是強化對經營單位的培訓。讓經營單位認識到集中度風險管理是授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開展授信集中度管理不是阻礙業務發展,而是為了降低集中度風險,促進經營部門業務的長期穩定發展。
基礎客群建設是集中度管理的基礎。如果沒有充足的客戶儲備而大規模壓降授信集中度,那麼騰挪出的額度缺口就沒有客戶去填充,最終陷入資産增長乏力的困境。隻有具備一定的客群儲備,資産結構才有調整空間,談論客戶選擇、集中度管控或資産組合管理才有現實意義。中小銀行要大力發展基礎客群,做好優質客戶和項目的儲備。集中度管理和客群結構優化是一項長期性工作,要根據客群建設情況有序推進。如鄭州銀行新戰略規劃勾畫了“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領先銀行”的戰略願景,堅持“三個服務”定位,确立了“注重腰部,頭尾兼顧”的客群發展目标,以客戶為中心,高度重視對中小企業、零售客群服務。
建立多方聯動協作機制。無論是授信集中度管理還是資産組合優化,都不是單獨一個部門能夠實現的,需要風險條線乃至全行各部門的聯動協作。集中度限額和授信政策的最終落腳點還是在授信審批,要加強業務部門、風險管理部門與審批部門的溝通與聯動,确保集中度管理要求在業務審批中的有效執行。
授信集中度管理涉及客戶基礎的支撐,客戶在行業及地域上的分布,以及銀行對不同行業及地域風險的駕馭能力與收益訴求,是銀行經營智慧和風險管理能力的體現。因此,授信集中度管理工作需要引起管理層的足夠重視,要長期堅持,有序穩步推進。
作者系鄭州銀行行長
本文源自銀行家雜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