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七不出門八不還家有什麼講究

七不出門八不還家有什麼講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8:28:42

年關将至,我們在外的遊子心早就飛到了遠在千裡的老家、父母的身邊,期待着能早日見到自己的父母、親人。可每到回家或者返程的時候,父母總會再三向我叮囑,回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一下日子,最好要做到 “七不出門、八不歸家”。

從小時候去外地求學,到後來走入社會,隻要聊到要回家,父母總會叮囑我這句。談起其原因父母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隻說這是祖輩們流傳下來的說法,圖個吉利、順心。按其說法就是農曆初七不要出門,初八不要回家。最後延續到隻要是逢七的日子就不讓我們出門,逢八的日子就不讓我們回家,怎麼樣都要錯開時間,要不然老父親總會不高興,眉頭緊鎖。

七不出門八不還家有什麼講究(老家農村老話七不出門)1

圖片來自網絡(盼望兒子回來的老母親)

雖然我不太相信這些迷信的說法和講究,可為了父母能安心也盡量随其意思,不要違背他們,畢竟不管是回家還是出門都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

那麼老話說的“七不出、八不歸”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真的是父母們所說的這樣嗎?也有很多人說這些是封建迷信的說法,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糟粕。

其實不然,這些說法都不對,毫無科學根據可言。“七不出八不歸”,也确實是老祖宗流傳下來自教育後人的話語。但其正确的解釋應該是這樣的:

七不出:說的是有七件事情沒有辦好就不要出門。

那這七件事情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開門七件事。那是因為以前出門的人往往都是當家人,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因此必須安排好家裡的生活才能出門。


八不歸:說的是有以下八件事情沒有做好最好不要回家。

這八件事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七不出門八不還家有什麼講究(老家農村老話七不出門)2

下文引用頭條百科釋義:

孝:是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孝順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往大了說,可以說是對國家盡忠,這也是大“孝”。

七不出門八不還家有什麼講究(老家農村老話七不出門)3

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相互幫助。擴而充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

忠: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做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于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于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對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将來到社會服務時,“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說出的話,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騙他人。所做的事,必須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認真去做,絕對不敷衍了事。

七不出門八不還家有什麼講究(老家農村老話七不出門)4

禮:是禮節。見到人要有禮貌,我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也包括禮貌)。學生見到師長要敬禮,見到父母要敬禮,見到客人要敬禮。不但表面上要敬禮,心裡上更要恭敬,這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體現。

七不出門八不還家有什麼講究(老家農村老話七不出門)5

義:是義氣。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盡力去幫助,解決問題。對朋友要有道義,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絕無企圖之心。(當然這不是那種狹隘的“哥們義氣”,那不是義氣,那是愚昧而已。)

廉:是廉潔。有廉潔的人,無論見到什麼,不起貪求之心,沒有想占便宜的心,而養成大公無私的精神。

恥:是羞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人若無恥,等于禽獸一樣。“恥”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恥近乎勇”,知道錯誤就去改過,為當所為,不也是勇的表現嗎!

七不出門八不還家有什麼講究(老家農村老話七不出門)6

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違反了其中的任何一條都對不起祖宗,都無顔面對祖宗。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傳下來的老話都有着其深刻的含義,切不可貼上封建迷信的标簽一棒子打死,更不要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的教訓,大家也千萬不要誤解“七不出門、八不歸家” 的真正含義。

回家就是最好的禮物,這句祖訓也應當時刻銘記于心,激勵我們更加積極地努力的生活,老祖宗留下來的金句,其實句句都在理。大家也應該多去了解祖輩們話語中的大智慧,體會出其中的深意,充實地過好每一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