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菩薩曼荼羅經》裡稱八大菩薩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通常佛教造像多依此經。衆生「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等八識的轉化清淨妙相,就是八大菩薩。當我們的八識,淨化為八大菩薩的時候,心中綻放而出的光芒,即是淨土無量,所見所聞所思悉為妙智慧。
1、文殊菩薩
生于印度舍衛國,後跟釋迦牟尼佛出家,常随侍釋尊左右,幫助釋尊弘法。“文殊”是妙的意思,“師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稱之為吉祥金剛、般若金剛。文殊菩薩司理智慧,與普賢菩薩相對。
2、普賢菩薩
是行、願弘深的典範。梵語的普賢稱“三曼多拔陀羅”,密宗亦稱普賢為善攝金剛、真如金剛、如意金剛。在雕像上,普賢乘白象侍佛之右;文殊駕獅子侍佛之左。據說普賢菩薩掌管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薩則掌管諸佛的智德與證德。一般把普賢菩薩視為祈求延命的本尊。普賢單獨造像通常騎六牙之白象,頭戴五佛冠,形如滿月童子。
3、觀世音菩薩
玄奘三藏又譯作觀自在菩薩。唐甯以來,民間信仰的有三十三變化觀音。密宗造像有六觀音、七觀音等變化。六觀音是十一面觀音、不空罥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和準提觀音。另外加上聖觀音,稱為七觀音。觀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三十三體變化的觀音中,特别受歡迎、喜愛的是白衣觀音。
4、金剛手菩薩
又稱秘密主,象征‘堅固不壞之菩提心’與‘煩惱即菩提之妙理’。此名稱于密教中,所指有四:(一)指密教傳法之第二祖。(二)為金剛界曼荼羅中,金剛部院三十七尊之一。(三)為金剛界曼荼羅理趣會中,十七尊中之主尊。(四)為胎藏界曼荼羅金剛部院‘大智金剛部’之主尊。一般認為是大勢至菩薩在密教的現身。
5、虛空藏菩薩
為福德之寶藏如同虛空無限之意。在胎藏界曼荼羅中,虛空藏菩薩是虛空藏院的主尊。
6、地藏王菩薩
因發下“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願,密宗又稱之為悲願金剛、與願金剛或金剛幢,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稱為地藏。在釋迦佛入滅以後,彌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薩肩負着救度六道衆生的重大使命。
7、彌勒菩薩
因彌勒的梵文意義為慈愛,所以常被稱為慈氏,其名字為“無能勝”。他出身于印度婆羅門,後得釋迦牟尼佛的教化,被授記為下一任佛陀。他現處兜率天内院,為一生補處菩薩。
8、除蓋障菩薩
其德行為消除所有一切煩惱之障礙,為胎藏界曼荼羅除蓋障院之中尊,也是金剛界曼荼羅賢劫十六尊之一。根據佛經記載,除蓋障菩薩的修行曆史異常悠久,其弘化功績不勝枚舉。而這位大菩薩代表的清除蓋障、消災免難也是當今世人之急需,毫無疑問,虔誠禮敬這位大菩薩,認真踐履謹言慎行、清心寡欲的功夫,逐步減少自己修行道路上的障礙,乃是離苦得樂、趨向菩提的關鍵之所在。
以上八大菩薩為普通人所共知,文殊、普賢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侍者,一主智慧,一主踐行;觀世音、大勢至為西天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左右侍者,金剛手為大勢至菩薩在密教的現身,有力地證明了顯教、密宗的緊密結合;虛空藏、地藏代表着天和地,亦即東西南北上下之無限時空;彌勒菩薩的慈愛為受生老病死苦的世人所必需,亦提示人們應該從内心本具的佛性中去發掘、實施愛心,此外,彌勒是下一位人間佛陀,也是人們将來得度的救星和希望;除蓋障菩薩則指引着人們從目前最現實、最急迫、最見效、最關鍵的地方下功夫,即清除修行中的最大障礙---貪、嗔、癡。可以說這八位大菩薩組成了一個天衣無縫的巧妙整體,猶如一個應有盡有的醫學寶庫,為救治各種各樣的疾病提供了靈丹妙藥。
接下來請朋友們欣賞一組編号為138-500193的文殊菩薩唐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