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波豬肉行情的上揚,許多吃瓜群衆開始抱怨吃不起豬肉,而豬也被一些戲谑的國人曬出來成為炫富的一種。從“家中有礦”到“家中有豬”,豬真的是一飛沖天,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從前,人們隻是風聞豬是财富的象征;今天,人們終于見證了這則傳聞——豬,真的影響了國内富豪的排名。
豬,終于甩掉身上的腌臜氣,揚眉吐氣了一回。
可是又有幾人知道,豬曾經有過輝煌的過往,而且是完全颠覆你認知的那種。
神話傳說中,開天辟地的是盤古。其實,上古另有一種說法,開天辟地的大神其實是豬。或者,盤古就是一頭神豬。
徐悲鴻名畫《墨豬》
盤古開天辟地的傳說,始見于三國時期的吳人徐整;而豬開天辟地的說法比他早了數百年,而且提出這個說法的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道家人物莊子。
《莊子-内篇-大宗師》雲: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 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狶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戲氏得之,以襲氣母;維鬥得之, 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堪壞得之,以襲昆侖;馮夷得之,以遊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大山; 黃帝得之,以登雲天;颛顼得之,以處玄官;禺強得之,立乎北極;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 而比于列星。”
“道可道、非常道”,莊子的《大宗師》正是對道的認知與解釋。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其象大約是混沌未開時的樣子。莊子認為,第一個得道的大宗師叫“狶韋氏”,他的功德就是開天辟地。緊接着閃亮登場的伏戲氏,即伏羲氏,華夏人文始祖。
《辭海》中,“狶”同“豨”,也就是豬。專家成玄英則認為,狶韋氏是上古時期的帝号,具有神奇的力量,能驅馭群品,可以提契二儀。
不管是豬神也好,帝号也罷,必須承認,狶韋氏是個人物。
所謂“二儀”,天地也。契者、锲也,提契二儀,正是開鑿天地。
狶,确實是上古神獸,《楚辭-天問》有“封狶是射”句。
封狶,就是大豬,具體大到啥樣不得而知,似乎隻有傳說中的神射手羿才能對付它。
世人皆知,華夏民族的圖騰是龍。其實,這個說法很不嚴謹,以龍為圖騰至少是要有個演變的過程。最早,我國先民的圖騰應當是狶,也就是豬。
以豬為圖騰,正是因為狶韋氏有開天辟地之功。
在我國内蒙古境内紅山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前)遺存發現的玉豬龍,也被譽為華夏第一龍。從其呆萌的造型看,鼻子前突,端面截平,并且有兩個鼻孔,完全就是豬的尊容。再加上頸脊聳起的長鬣,與甲骨文的“豕”字完全一模一樣。
紅山文化玉豬龍
無獨有偶,遼甯建平出土的一件紅山文化獸形玉器高15厘米,肥頭大耳,吻部前突,一目了然分明是豬的造形。
如果說這些小物件并不能說明問題,那麼還有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大型制作足以說明豬在數千年前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了。
内蒙古赤峰市敖漢旗城子山遺址屬于夏家店下層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這個距今已有4000年的文化遺存是目前為止,國内發現的規模最大、祭壇數量最多的祭祀遺址。
在這裡,考古人員發現一座巨型豬首石雕。這座石雕氣勢宏偉,豬首長達9.3米,吻部寬2.1米,額頭寬7.5米,豬頭頂部距離地面足足有5米。
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神獸二字名不虛傳。
這座石雕為什麼要突出豬的吻部呢?原來,豬的吻部,并不是象人類一樣除了搬弄是非、吃飯接吻,它居然可以開天辟地。
如果說“開天”還有些勉為其難,那麼用來“辟地”相信沒有人持異議了。用吻部“辟地”,完全就是豬的天性與本能。
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跑的人可以去翻閱一下《西遊記》,面對八百裡七絕山的稀柿衕,孫悟空束手無策,關鍵時刻正是豬八戒大顯神通,用吻拱開了一條通天大道。
有這樣通天徹地的功勞,也難怪二師弟會昂然立在祭壇裡,心安理得的享受來自民間的香火了。
新石器時代紅陶豬首 北京市平谷區上宅遺址出土
衆所周知,漢字中形聲字占了七八成,其中“家”字,怎麼看也是豬在屋下的樣子。甲骨文中的家字,基本上就是這樣一幅畫:一個屋子裡養了一隻豬、或者是幾隻豬。
先民炫富,就是比誰家養的豬多。
倘若再有人問你家裡有豬啊,你大可以驕傲的告訴對方,家裡真的有豬!
豬,不僅僅是财富的象征,也有可能是貢奉在家的神祇。
從前的人家裡如果沒有“豬”哼哼的聲音,鐵定是日子過得不怎麼樣。試想,家裡窮的都揭不開鍋了,人都沒得吃了,哪裡還有東西喂豬?
北方新石器時代廣範存在豬圖騰崇拜,那麼其它地區又如何呢?
考古發現,在大汶口早、中期的新石器時代的十三座墓葬中,其中七座有12個豬頭;三裡河的一座墓中就出土豬下颌骨32個之多;在河姆渡文化中,不但采集到較完整的豬骨标本300多具,還發掘出一具憨态可掬的陶豬。
河姆渡出土新石器陶豬
不但是中國,就是在印度婆羅門教中,也有野豬将大地從水中拖出,完成開辟偉業的傳說。
或者,有人會說,莊子的文章天馬行空,他本人或者也是那種滿嘴跑火車的,這樣人說的話,怎麼能信呢?
這個問題确實不好回答,就讓史實來告訴我們好了。
史料記載,周文王出生的情況是這樣的:周文王的母親去廁所小便,結果發現了意外,一不小心臨盆,将孩子生在了豬圈裡。
在古代,廁所與豬圈是合二為一的,甚至“廁神”幹脆就是大豬的形象。豬圈與廁所緊密相連,這種情況直到現在有的農村仍然如此。
把孩子生在了豬圈,在現代人眼中看來即使不是醜聞,也是樁笑話了,而這個事情居然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史料中,難道就不覺得這事情透着古怪嗎?
再想想漢高祖劉邦的出生,史料中說是他的母親夢到與龍那個才有身孕的,而曆史上帝王的出生總是伴有種種離奇的異相,這充分說明一點,至少在周王朝的時候,人們仍将豬視為神祗。
如果有人認為這是孤證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死後,小兒子胡亥矯旨殺了太子扶蘇,自己做了皇帝,這就是秦二世。
胡亥的“亥”,意思正是豬。睡地虎秦簡《日書》中稱:“亥,‘豕’也。”
如果豬隻是尋常家畜,秦始皇又怎麼會給兒子起這樣一個名字?難道他有未蔔先知的本領,知道秦王朝會在這個豬一樣的兒子手中二世而亡?
印度開辟大神:金剛亥母
曆史上,另外一位取名為“亥”的牛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刺客朱亥。
朱亥追随魏平原君,為了救趙國用鐵椎打死了大将晉鄙。詩仙李白有《劍客行》一首歌詠其人其事: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将炙啖朱亥,持觞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據說朱亥是個屠夫,他取名為“亥”是不是與職業有關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秦始皇真的有先見之明,那麼與秦二世相比,漢武帝應該是雄材偉略了吧?
漢武帝的名字又叫什麼呢?
在題名為班固的《漢武故事》中,記載了這樣一件趣事:
漢景帝王皇後夢日入其懷,因此有孕在身,而景帝也夢到了漢高祖對他說,這個孩子可以取名為“彘”。
因此,漢武帝的名字叫劉彘。劉彘七歲那年,漢景帝又為兒子更名為“徹”。
漢景帝為什麼要給兒子改名呢?
原來,“彘”雖然也有豬的意思,但它的甲骨文,是一枝箭穿過豬身體的形象。
劉邦是個大老粗,隻知道豬是神獸,卻不知道裡面還有這麼多的說道。漢景帝不敢違逆先祖的意思,又覺得“彘”這個字不大理想,無奈之下,想出一個刀切豆腐兩面光的辦法,給兒子更名為“徹”。
史料記載為“上曰;‘彘者,徹也。’”
“徹”是豬,既聽從了漢高祖的建議,又給兒子更換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名字。這也算是一種兩全其美了。
山海經神獸:彘
徹,有通達、明徹的意思,能通達天地者,“徹”也、豬也。
根據這個記載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漢武帝之前,人們依然認為豬是一種神獸,隻是稱謂上有了變化,不再那麼直接,而是變得婉轉含蓄了許多。
到了東漢末年,劉備趁天下大亂,也帶着一幫子小弟加入了群雄逐鹿的隊伍當中。據說劉備的尊容是雙手過膝、大耳垂肩,雙手過膝大概是說他手伸出來比别人長,大耳垂肩明顯就是“面帶豬相、心頭嘹亮”了。
再後來,豬圖騰崇拜逐漸式微,但曆代統治者仍不敢怠慢了豬,他們隻是換了一種隐諱的方式來表現而已。
這種隐諱的方式為擇日,皇帝祭祖、每年皇帝率領文武百官行籍田禮,裝模作樣耕種,都會選擇在農曆的“亥日”舉行。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祖、行籍田禮這樣的大事情,都必須選擇在“亥”日舉行,可見豬在統治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始終沒有動搖過。
古代的吃瓜群衆不明所以,隻知道跟着皇上做總不會錯,于是将集市也選擇在“亥”日舉行。
時間一久,這種集市也被稱之為“亥市”。
唐人白居易詩《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雲:
亥市魚鹽聚,神林鼓笛鳴。
張祜《途中逢李道實遊蔡州》雲:
野橋經亥市,山路過申州。
讀唐詩可知,江州、忠州、蔡州、申州等地,亥市遍地開花。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清代,現代中國的集市大多選擇初一、十五,或者是周六周日,再沒有“亥市”之說了。
直到今天,肥頭大耳仍被視為有福之人的相貌。而曆史上皇帝即便是沒有生的面帶豬相,也要在選妃的時候,要看這女子是不是豐乳肥臀,是否有旺夫相、宜男相。
什麼是旺夫相、宜男相呢?絕對不是今日之網紅臉,諸位讀者請自行參照豬的相貌好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