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世界級的滑雪場

世界級的滑雪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2 18:31:53

桂林的冬天潮濕陰冷,卻罕見冰雪。

沿着盤山公路而上,窗外的綠樹一閃而過;行至山腰,還能看到霧凇;快到山頂時,大霧和雲海遮住了前路,朦朦胧胧間,一條雪道出現在路的盡頭。

滑雪場開業前,需要提前20天備冰。3台制冰機晝夜不停地噴出碎冰,再用壓雪車,将這些冰鋪平、壓實,制成長150米、寬80米、厚1米的滑雪道。

位于桂林市全州縣的天湖滑雪場,是華南首個高山戶外雪場,也是中國最南的戶外雪場,讓很多南方人感受到了冰雪的魅力。

2015年,北京獲得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權。在申冬奧過程中,中國正式向國際社會做出“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承諾。第二年,天湖滑雪場由北京鑫福海工貿集團投資建設,一期投資過億。

如今,天湖滑雪場已經走過4個雪季,總計營業天數約300天,在近20萬的遊客心中撒下了冰雪的種子。

世界級的滑雪場(最南滑雪場的冰雪奇緣)1

2月13日,桂林全州天湖滑雪場,遊客正在冒雨滑雪。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在南方建一座滑雪場

霧氣還沒散去,五顔六色的身影就已飄在雪道上,若隐若現。

在海拔1700米的天湖度假區,冷冽的群山上立着高高的風車,雲霧缭繞。山與山之間,有一條潔白的雪道,兩旁立着綠色的制冰機,巨大的“炮口”不停地噴着白霧。

“桂林的溫度和濕度比較高,雪場以人工制冰為主。”天湖滑雪場外場負責人洪廷秀說,雪道上的“雪”其實是打得很碎的冰,“滑起來跟真正的雪差不多。”

洪廷秀介紹,溫度在零下七八攝氏度,空氣濕度在40%左右,才适合人工造雪。而桂林的溫度沒有那麼低,濕度卻常常“爆表”,人造雪花一噴出來就變成了水。隻有在特定條件下才會制雪。

這條長150米、寬80米的初級滑雪道,來之不易。

南方較高的溫度和濕度,對冰雪是一種消耗。雪場開業前,洪廷秀就會啟動3台制冰機組,連續工作20天,為滑雪道備冰。一台制冰機工作24小時,可以生産200立方米的冰,3台制冰機運轉20天,大約能生産10000立方米的冰。每日電費,就需要約3萬元。而同樣的雪道,在北方,隻需造雪三四天。

雪場開業前一晚,工作人員會駕駛壓雪車,将這些冰鋪平、壓實,制成1米厚的滑雪道。此後,制冰機仍舊日夜運轉,以維持日常消耗掉的冰,每天營業結束後,再用壓雪車把冰壓平壓實。

五年前,洪廷秀第一次聽說要在南方建雪場,他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

2017年7月,洪廷秀從黑龍江亞布力滑雪場退休,那是國内最早建成的滑雪場之一。天湖滑雪場的建設方邀請他來桂林,希望能在南方建設一個初級滑雪場,坡度在10度左右。他們形容自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當時進山的二級公路還沒修好,開過彎彎繞繞的泥路,洪廷秀來到了天湖湖畔東側。眼前是一片荒地,泥濘不堪。連月降雨,山路被沖毀了,建設的工期也受到影響。南方潮濕多雨的氣候,對于雪場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戰。

天湖滑雪場總經理劉亞利回憶,建設滑雪場也是響應國家體育總局号召,落實《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積極實踐國家關于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的戰略。

“我們想讓南方沒有機會接觸冰雪的遊客,在自己家門口,盡情體驗白雪飛揚的樂趣。”劉亞利說。

世界級的滑雪場(最南滑雪場的冰雪奇緣)2

從天湖滑雪場滑下,可以看到遠處的群山和風車。受訪者供圖

“滑雪時感覺像在飛一樣”

在華南第二高峰真寶頂的山巒間,散落着13座碧綠如玉的湖泊,這是高山湖泊群——桂林全州才灣天湖水庫。而滑雪場坐落在天湖生态旅遊度假區天湖湖畔東側,平均海拔1700米,由北京鑫福海工貿集團投資建設,一期投資過億。

經過近兩年的建設,天湖雪場在2018年年底正式對外營業。

開業那天,洪廷秀滑了幾趟難度更高的單闆。對于這位馳騁雪道三四十年的東北老将,滑這條初級雪道是小菜一碟。飛騰于雪道之上,望着遠處的青山,他感歎:“感覺非常好,像滑真雪一樣。”

粟柚椿的家就在山下。當他聽說山上要建一個滑雪場時,覺得新奇又不可思議。桂林位于廣西的東北部,全州縣又有“廣西北大門”之稱,冰雪罕見。在山上,粟柚椿偶爾能看到霧凇,晶瑩的冰珠挂滿樹枝,但從未想過能滑雪。

2018年雪場開業後,粟柚椿成為了外場的工作人員。工作不忙時,他可以盡情在雪場馳騁,這也是他工作的動力,“南方人對滑雪好奇嘛,來這工作就是想滑雪。”

回憶起第一次滑雪,他仍舊興奮。雪場開業那天,粟柚椿領了滑雪裝備就往外沖,“那是一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的興奮。”剛穿上滑雪靴,他就發現了滑雪與想象中的不一樣,感覺自己的雙腳像被綁住了,突然不知道怎麼走路了。

乘上魔毯,來到坡頂,恐高的他突然發現這個坡很高,有點害怕。接着是一次又一次的摔倒,他幾乎是從坡上滾下來的,渾身酸痛。第二趟,他找了教練指導:重心向前,小腿壓着雪鞋,滑雪杖往後撐;刹車時,雙腿往外撐,呈“内八”字……

那天摔了十幾次,粟柚椿不僅學會了滑雪,更懂得了“堅持”的意義。

“天天滑雪,就很爽!”田屹豐也是桂林本地人,在天湖滑雪場當教練。第一次滑雪,是在神農架滑雪場,他瞬間愛上了這項刺激的運動,“滑雪時感覺像在飛一樣。”

大學畢業後,田屹豐參加了司法考試。等待成績時,他想找一份工作度過緩沖期,便找到了家門口的滑雪場。能滑雪,是他選擇這份工作的重要原因,現在他每天穿着熒光色的教練馬甲,穿梭在雪道上,仿佛是一隻快樂的精靈。

世界級的滑雪場(最南滑雪場的冰雪奇緣)3

2月13日, 田屹豐正在滑雪場工作。他是桂林人,也是天湖滑雪場滑雪教練。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冬奧掀起的“冰雪熱”

2月13日,下着大雨,雪道上仍有幾個倔強的身影。60歲的鄧建國是其中之一,他穿着藍色的滑雪服,用力地撐着雪杖向前滑,絲毫不顧身上的雨水。

從坡上滑下來,鄧建國摔了三次。面對陌生的冰雪,他起初是興奮,接着又感到有點害怕。摔了,爬起來,再滑,再摔,再滑,慢慢地,他克服了恐懼,覺得摔跤也是一種樂趣。

“冰雪的樂趣,隻有走到雪場,才能體會到。”鄧建國去過歐洲旅遊,看過阿爾卑斯的雪山,也看過很多滑雪的視頻。穿上滑雪服的那一刻,他才發現真的冰雪運動與想象中的不一樣。

“看冬奧會比賽,看得熱血沸騰,我們也想來體驗一下。”妻子王麗娟邁着戰戰兢兢的步子,緊跟着鄧建國。他們從桂林市區開車三四個小時才到這兒,在酒店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到了雪場。

不一會兒,雨停,山現,遠處的風車悠悠轉動。鄧建國享受這種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高山白雪,雲霧缭繞,在這滑雪也是一種享受,感覺有點夢幻。”

在蒙蒙細雨中滑了一兩個小時,王麗娟覺得有點累了,便停下來休息。她感慨,“看冬奧會時,感覺運動員們滑起來好像很輕松。自己嘗試後,才能體會到他們背後付出的努力。”

對于年近花甲的他們來說,參與冰雪運動,也是在尋找童趣。在鄧建國印象中,桂林上一次下大雪還是十幾年前,之後城區幾乎很難再看到雪花。自己兒時堆雪人、打雪仗的經曆也一去不複返。

王麗娟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她想在親身體驗冰雪運動後,也鼓勵下一代的孩子們嘗試冰雪運動,從小培養他們對冰雪的熱愛,增強體質的同時培養堅韌的品質。

開業至今,天湖滑雪場已接待近20萬的各地遊客,大部分是像鄧建國一樣的初次滑雪者。

“春節期間接待遊客量超1萬人,同比增幅非常大,這也得益于冬奧會的舉辦。”劉亞利介紹,天湖滑雪場組織了“冰雪走進校園”的活動,為到訪的中小學滑雪愛好者們免費進行滑雪知識與技巧培訓。而在滑雪場的大廳裡,也擺放着冬奧會相關展闆,冰墩墩和雪容融成為遊客拍照的打卡點。

冬奧掀起了“冰雪熱”。據《2020年中國滑雪産業白皮書》,2018年至2020年的滑雪人次,從1970萬人增加至2076萬人,滑雪場的數量也随之增加。

來自東北的武興前是滑雪總教練,每到雪季,他會來到桂林進行技術指導。近些年,他明顯感覺到南方滑雪市場的興起,滑雪運動逐漸大衆化,也有了更大的市場。但他仍舊提醒大家,滑雪是一項高危運動,需要注意安全第一。

今年冬季,冷雨來襲。但洪廷秀發現,遊客的滑雪熱情并未受到天氣影響,滑雪場接待人數最多的一天是1700人。“下雨也要滑,大霧也要滑,南方人對冰雪運動的熱情很高。”

世界級的滑雪場(最南滑雪場的冰雪奇緣)4

2月13日,鄧建國一大早來到滑雪場,冒着小雨滑雪。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三億分之一”

在去滑雪場前,謝宏德特地打電話問了當地的溫度,他擔心雪會化掉。

這個土生土長的桂林人,沒有見過真正的大雪,更别提滑雪了。2月13日,他自駕5小時,從恭城縣來到了全州縣。

一進滑雪場,他的顧慮就被現場的制冰機打消了。高山白雪,那條長長的雪道散發着迷人的魅力,“我和女兒都沒見過雪,趁着冬奧會,想來體驗一下冰雪運動。”

在天湖滑雪場,有很多初次見雪的小朋友,他們走路像一隻隻小企鵝。有些小朋友會激動地在雪地上打滾,興奮狀态能持續一兩個小時。

7歲的謝琳琳穿着紅色滑雪服,初次滑雪,她毫不膽怯,跟着教練從坡頂往下滑。這得益于她的滑冰經驗,兩年前,謝宏德給女兒報了一個旱冰班,不料碰上了疫情無法上課。他在客廳裡,教會了女兒滑冰。

冬奧會期間,謝宏德和家人一起看了開幕式和比賽,他希望能培養孩子的民族自豪感。而運動員身上那種不服輸、不放棄的精神,也是孩子們需要學習的。謝琳琳喜歡看滑冰和滑雪比賽,寒假即将結束,她對謝宏德說:“爸爸,我也想去滑雪。”

世界級的滑雪場(最南滑雪場的冰雪奇緣)5

遊客在滑雪場冬奧展闆前拍照留念。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第一次滑雪,謝宏德父女就展現了良好的平衡感。教練說了一些動作要領,他們便能自己從坡道上滑下來了。“很興奮,雖然開始滑的時候摔了幾跤,但還是覺得很好玩。”

在謝宏德的記憶中,桂林好像在2008年下過一場大雪,但他恰好沒趕上。這次帶女兒來滑雪,也算是補回了自己當時的遺憾,也希望女兒在滑雪後能有不放棄的韌性。

劉慧也有相同的心願。她對大雪的記憶還停留在1992年,住在桂林城區的她也很少能看到雪。去年,她第一次帶女兒來滑雪,南方的孩子看到雪就有一種天然的興奮感,即便滑雪很耗體力,女兒也沒有喊累。

今年雪季,再次來到雪場,劉慧發現女兒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了。在劉慧看來,參與冰雪運動,也是在支持冬奧會。她也希望運動員的拼搏精神能影響孩子,“希望她從小就有一種不怕困難的信念,挑戰自我。”

滑了三個小時後,謝宏德開始準備啟程回家。女兒仍舊戀戀不舍,問他什麼時候能再來,冰雪的種子已經撒在她的心間。

“冬奧會要帶動三億人上冰雪,我們也是三億分之一。”謝宏德期待,下次能帶妻子和小女兒一起來,一家人整整齊齊地感受冰雪的魅力。他還計劃帶女兒去“雙奧之城”北京,去爬長城看雪,去滑真正的雪道。

1月12日,國家體育總局公布《“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已實現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标,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人,居民參與率達到24.56%。

再過一周,天湖滑雪場就要結束今年的雪季運營。

田屹豐已經通過了司法考試,他将辭去教練一職,到律所實習。這段與冰雪相關的回憶,是他獨一無二的收獲。滑雪帶給他一種“不服輸”的韌勁,将陪伴他一直走下去。

洪廷秀仍舊操心着雪場的大小事,他感受到人們對冰雪運動的熱情,見證着冰雪運動逐漸大衆化。冰雪帶來的快樂,不分南北,他期待更多人能感受到冰雪魅力,“以後人們見面打招呼,或許會問一句,你今天滑雪了嗎?”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鄧建國、王麗娟、謝宏德、謝琳琳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實習生 周婕妤

編輯 劉倩

校對 薛京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