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為家裡老人賀壽就是家中的頭等大事,但給老人過壽卻并不是每年生日都要過,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下面文文就為大家帶來關于為老人賀壽的一些事,想要了解的朋友不妨來一起看看。
古代賀壽的由來:
為老人祝壽的習俗由來已久,根據老人年齡的不同,祝壽的名目也不同。古時按甲子、乙醜、丙寅紀年,60年一個花甲,人活到60歲,稱為花甲之年。古人習慣把60歲作為正式祝壽的起點,民間有“不到花甲不慶壽”的說法,60歲之後的每五年稱作“小壽”,每十年稱為“大壽”。
祝壽多按虛歲提前一年,59歲做60大壽,69歲做70大壽。做過壽後,往後就不能間斷,平常小慶,整十歲大慶。而且老人到了66、73、84的年齡,晚輩給父母做的壽還要更特殊一些。
比較特殊的賀壽習俗:
按舊俗,有些人做壽不從60歲開始,而是從66歲開始。慶祝66歲大壽,是壽俗中最為隆重的一次,因為這個年齡,占了兩個6字,象征着“六六大順”,老人和晚輩一般對此都很重視。
“六十六,娘吃閨女一塊肉”,這種習俗由來已久。父母66歲生日那天,出嫁的閨女回娘家給父母拜壽,壽禮少不了一塊肉。這塊肉,意味着女兒是父母身上的一塊肉,女兒長大了,趁父母生日之時,買肉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雖然是買的肉,也象征着是割自己身上的肉。買肉時不能計較肉的多少,須一刀割下來,以示兒女對老人的敬意。有的兒女則購六斤六兩肉為父母祝壽,還要蒸小饅頭66個,請老人食之,别人不得分食,否則謂之“奪福”。
民間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說法,有的老人到了這個年齡,心情比較緊張。做兒女的趁父母生日時,買條活鯉魚讓老人吃。鯉魚善“蹿”,寓意這一“蹿”,老人就過了難關。這天的早餐,老人一定要吃雞蛋。雞蛋煮熟後,女兒在天還未亮時,将雞蛋拿到麥場上,骨碌幾圈後,回家讓父母躲在門後吃掉,稱為“骨碌運氣”,說是吃了這雞蛋,可以交好運。
祝壽作為一種古老的習俗,表達了人們的美好願望,增進了長輩與晚輩的感情,體現出濃濃的親情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長按 識别二維碼 打賞 鼓勵小編
來源微信公衆号 中青彩吧 zqcp8com
歡迎點贊和轉發朋友圈,随手
底部支持我們
若未能正确标注作者和出處還望見諒
如覺侵權請回複本号協商處理或者删除
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