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的爸媽有了一個“拖延症”的孩子是什麼感受,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是,打吧,心頭肉舍不得。不打吧,會被氣死!
而“拖延症”最顯眼的特征就是:做什麼事都很磨蹭、不着急。
比如:
寫作業——剛坐下來寫五分鐘,就各種亂七八糟的要求。一會要喝水、一會肚子餓了、一會又要上廁所。原本半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硬生生拖了一個多小時。
吃飯——吃一口玩一下,再來一口吵着看視頻,一頓飯下來得催促十幾遍。
出門——明明約定的時間快到了,一直催促孩子快點,還在那裡慢騰騰的穿鞋,穿了半天去看,才剛把半隻腳塞進去。
而正是因為上面這些情況的存在,部分家長嫌棄孩子吃飯慢,就親自給孩子喂飯,不讓孩子自己吃飯;嫌棄孩子穿鞋慢,就替孩子穿衣服、穿鞋;甚至少數父母還會幫孩子寫作業、告訴孩子答案。
其實這種種行為,不是在幫孩子解決問題,反而害了他。
很多孩子恰恰因為父母的這些行為而失去高效率的學習與生活。
知乎上有非常多因為拖延而導緻錯過高薪工作、錯失留學甚至文憑的人。而拖延的習慣是從小時候開始養成的。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一書中寫過這樣一句話:
“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巨細為其整理收拾的人”。
在孩子眼裡,我的事情都有爸媽幫我做,我幹嘛要那麼着急做完,自然能拖就拖。
所以,要改掉孩子拖延的壞習慣,自然要對症下藥,從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開始。隻有讓孩子認識到,這些原本就是他該完成,任何人都沒有義務去幫他做,他才能漸漸建立起個人責任感。
1. 别太勤快,把孩子的責任還給他們
俗話說“懶媽養出勤快孩”,這句話還是有點道理的。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是“孩子這些事情你都不用做,好好認真學習就行了。”更甚者将孩子的書包、作業都擺好,等孩子來寫作業。
還記得之前的“東方神童”魏永康嗎?4歲已經達到初中學生水平,13歲成為大學生,17歲成為中科院研究生,達成普通人一生的夢想。但是卻被中科院中斷課程,隻因為其母親隻讓他讀書,三餐送到他嘴邊,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導緻魏永康成為一個生活白癡,吃飯都不能自理。
父母應該多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培養責任感。
比如購物時讓孩子幫忙拿東西;讓孩子獨立照顧一株植物,告訴孩子多久澆一次水。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經常忘記,那麼沒有什麼能比一盆枯萎的植物更能教會他什麼叫做責任。
能做的事情有很多,關鍵在于父母的态度和自己的思考。
2. 鼓勵 表揚,百試不爽的良方
國外某機構研究發現,對于3-4歲的小孩子,經常鼓勵孩子解決問題,并在他獨立完成後給予表揚,可以促進孩子責任感的培養。
比如:“你剛剛把自己的玩具給小弟弟玩,懂得分享這種美好的品質,小弟弟因為你的分享很開心,你做的很棒。”而不是簡單的說:“真棒,媽媽為你驕傲。”這樣帶着個人感受的話語。
孩子通過家長具體的表揚,知道了自己哪方面做得好、為什麼好。也就對自己的行為産生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增強了自信心。
就是在這樣一次次小小的“鼓勵 表揚”中,孩子漸漸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3. 布置任務 複盤,試錯中的成長
國外那項研究同時還發現,對于5-6歲的孩子,給他們布置任務、從錯誤的行為中總結經驗更能培養其責任感。比如,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
我很能體會很多媽媽的心情,不是舍不得孩子幹活,而是讓他們動手,後果可能很嚴重、我們可能更累。
但是,孩子的成長從來都是試錯的過程,給他犯錯的機會,告訴他正确的方式,慢慢地他就能夠獨擋一面。
4. 适當的懲罰,也是必須的手段
關愛孩子、給予孩子鼓勵的同時,也不能忘記給予孩子必要的懲罰。
曾看過這樣一則報道:美國一個小學生因破壞性行為受到停乘校車一周的處罰,孩子隻好每天步行上學。
有人問他的父母,“為什麼不用家裡的汽車送他去上學”,孩子的母親堅決地說:“不,他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果說“孩子犯錯”是教育的良機,那麼“适度懲罰”就是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的開始。
從适當的懲罰或者事情本身帶來的可見後果,能直觀深刻地增強孩子的責任意識,幫助他們養成對行為負責的習慣。
5. 民主的氛圍,給孩子發言權
經常有父母對孩子說“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插嘴”,家裡的大小事務也都由父母決定。其實很多大人的事小孩都是可從參與的,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大人一味地阻止他們發言,會導緻孩子逐漸喪失主見。家長不妨多聽聽孩子的意見,說不定還能從他們的言論中獲得一些啟發。即便最後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勇敢地說出來,也會令孩子感到自己在家庭裡是受尊重的。
研究發現,民主的父母有利于孩子責任感的培養,而專制/獨裁的父母不利于孩子責任感的培養。
爸媽在給孩子布置任務比如家務工作的時候,可以讓他們先進行選擇,這樣年齡小一點的孩子會覺得自己得到了優待,而青春期的孩子則會覺得大人是尊重他們。
當然,父母在生活中的表現,才是孩子最先獲得的責任感體驗。
一個對自身、家庭、社會毫無責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養出有責任心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
我們要和孩子們一起努力,趕走拖延症,真真正正地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未來才能成大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