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摘選《戰勝強迫症》一書
隻要在正确方法的治療下,強迫症的治愈并不困難。西方及國内有太多的臨床及研究數據證明這一事實。我曾經就是一名重度強迫、抑郁的患者,我不僅完全治愈了,并且我要感謝命運讓我有這樣一段寶貴的心靈曆練,我懂得了人活着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對我來說,這是一切财富都無法換來的。
強迫、抑郁的特殊經曆賦予了我新的人生使命,我毅然地選擇了心理咨詢這個非凡而光明的事業。我不僅有深刻的強迫症狀體驗,更有多年專業深入的學習和探究。
無論從我個人的康複經曆,還是從我多年以來從事強迫症心理輔導的實踐來說,我都可以很肯定的說,無論是什麼程度的強迫症,無論強迫症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都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有的學員會問:如果強迫症可以治愈,那麼,可以自愈嗎?不治療會變嚴重嗎?
從本質上講,所有心靈的療愈,都是自我的療愈。強迫症的治愈,也是如此。專業老師的幫助及方法,隻是給你一個正确的引領,協助你找到自己内在本就具有的能力。當然,如果你不對心理做一個正确、正當的梳理,進行改變,仍然像以往一樣去看待生活和事物,那麼,自愈是很難的。
對于強迫症的療愈,我認為,如果你已嘗試多種努力調節,沒有取得改善,那麼,很可能你的方式或方法存在問題,對此,尋求專業的幫助或一種正确的方法将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我們仍然以舊有的思維方式對待強迫的話,不僅不能消除強迫,反而會加劇強迫,且造成強迫的泛化。正确的态度是保持平等心,即不執着、不糾纏,如此一來,強迫就會慢慢消失。這也正是森田療法所倡導的“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道理。這正是本書要教給我們做到“順其自然”的方法。
對于不同程度的強迫症狀,我們應該客觀、理性看待,不能一概而論。比如;輕度的強迫症狀,我們可以通過自身調節達到一定的改善。但像中度以上的強迫,或是已經嚴重影響到自己正常生活及工作的強迫,就需要積極的尋求專業的幫助或治療了,繼續過去的對待方式或忍受,隻會令自己的強迫變得更糟,導緻症狀的泛化。
有很多學員擔心:我不隻有強迫,還有焦慮和抑郁,是不是說明我很嚴重了?
其實,無論是強迫、焦慮、恐懼還是抑郁等症狀,沒有哪一種症狀是純粹的、單一的表現。這些症狀往往是相伴、交織、連動的存在,區别是表現的主體症狀不同。
簡單來說,強迫本身就是一種焦慮、不安。當一種焦慮、不安無法擺脫時,就會造成抑郁。抑郁又會引發(加劇)焦慮、強迫,造成惡性循環。這種心理活動可以是任何一種負面情緒或心理症狀的發展。
所以,強迫症一定是會伴随着焦慮、恐懼、抑郁等症狀。抑郁症、焦慮症等症狀也是如此。
在我的個案輔導中,我從不會對強迫症、抑郁症、焦慮症等神經官能症的治愈,做某種标準或界定,相反,我認為任何對這類症狀的所謂“治愈标準”,都會變成一種限制、劃分和障礙。
“好了”就是好了,你自然會知道、會身有體驗,這不需要任何的界定。一個食品好不好吃,你的體驗自然會清楚,難道我們還要去對照某種标準嗎?
當我們去界定一種“好”的概念标準時,我們就會陷入“标準”的對照、評判,而對照、評判就會容易造成焦慮、沮喪、失落等厭惡情緒。那麼,我們會怎樣呢?平靜的心變得不平靜,不平靜的心會變得更不平靜。
心就是這樣,一旦我們界定一種“好”的标準或概念,心就會派生出與之相反的“壞”,因為我們在制造分别、對立。我們會以一顆喜好厭惡的心去思量審視。當我們的言行舉止、身心狀态、所作所為或是所遭境遇,不符合我們所認為的“好”、“标準”或“正常”時,心就會變得厭惡,厭惡的心又會不斷的制造排斥、對抗,結果是越陷越深,惡性循環。猶如一潭泛起漣漪的池水,我們一邊期望池水恢複平靜,一邊卻又在不斷地攪動池水,陷入無盡的執着和迷茫中。所以,好了就是好了,不必追求或對照一種所謂的标準,我們自身有杆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