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呀,這裡是SeeU班長。
還記得小時候,班主任最常和我媽媽說的一句話是:
“這孩子挺乖的,就是上課老是走神,盯着窗外不知道想什麼東西。”
發呆這個“老毛病”陪我走過了整個童年和大半的青春期,直到後來學業愈發緊張才不知不覺地“治愈”了。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各種娛樂信息占據了所有碎片時間,一時之間居然想不起上次發呆是什麼時候的事。
你喜歡發呆嗎?你還記得上次發呆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嗎?
今天我想和你,一起發發呆——
我有過一次接近行為藝術的發呆行為。
除了醫療工作者,在身體完全沒有任何需要檢查或治療的情況下,你會在醫院停留嗎?相信99%的人的回答都是,NO。
然而我做過。在取完入職體檢報告後,我在醫院走廊的長椅上,靜靜地發了半個多小時的呆。
那時正是4月份,國際上戰火突起、我所在的城市剛經曆過一輪全城封控,萬事百廢待興。
彼時的我在年底經曆了裁員,本來計劃調整好狀态再重回職場,卻被突如其來的變化打得措手不及。
“金三銀四”裡投出的簡曆如石沉大海,面試邀約寥寥無幾,每天一睜開眼睛就在為不穩定的生活感到痛苦和焦慮,徘徊在抑郁與崩潰的邊緣。
可是那天,在醫院走廊的長椅上發呆的那段時間裡——
我看見一個年輕的妻子對着一張報告單傻笑不止,丈夫無奈又寵溺地看着她,卻同樣忍不住為一個新生命的到來而感到欣喜。
我看見一位年邁的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下,如新生兒蹒跚學步般,在灑滿陽光的草地上緩緩前行。
我看見來來往往的人們或是愁容滿面,或是平靜祥和。在這裡,所有人都褪去了在社會上的重重身份,隻是作為一個熱愛生命的人類活着。
多麼簡單,多麼樸素。生命還原了它最原始、最赤誠的模樣。
在“發呆”的這段時間裡,我能清楚地感到陽光與時間在身上緩緩流淌,而體内那些迷茫與不安,好像也在這個溫暖的春日裡消融了。
盡管後來和朋友分享這次體驗時被親切地關懷了一下精神狀态(朋友原話:?你有病?),但也有的朋友認為,這樣發呆是一件非常“酷”的事。
無他,隻因她也是個發呆愛好者。
近幾年“心流”的概念特别火,而她進入發呆的“心流狀态”時可以做到“物我兩忘”,抱着枕頭坐在沙發上,不做别的,隻是發呆。
她的男朋友一度非常不理解她的行為。他無法無所事事地坐上一整天,認為哪怕不想浪費時間在刷視頻、打遊戲等娛樂行為上,也可以選擇看書、看電影等方式消磨時間。
然而她非常認真地回答道:可是那樣的話,我的時間就不專屬于我自己了啊。
你是否做過這樣的想象力訓練:給出兩個毫不相幹的單詞,你需要通過相關的聯想把兩個單詞聯系在一起。
比如:馬車、雞蛋。你可以擴展為“馬車→馬→動物→雞→雞蛋”,也可以擴展為“一位英國紳士坐在馬車裡,馬車行駛在馬路上。這時馬路的轉角出現了一個賣雞蛋的少女,紳士的馬車将少女的籃子撞飛,籃子裡的雞蛋碎了一地。紳士和少女因為這次意外開啟了奇妙的邂逅……”。
如果說這種訓練是有頭有尾、端點對端點的思維線段,那麼發呆狀态中的胡思亂想,則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思維漫遊。
這是一處不需要與任何人共享的空間,我們給自己構築了一個寬廣無垠的宇宙。
在這個焦慮的年代,毫無功利性的行為似乎總之被定義為“浪費時間”。久而久之,一個人坐着胡思亂想反而成為了奢侈的享受。
也難怪她總是幸福地感慨:“我真的,太喜歡發呆了!”
我曾經有過一個非常不切實際的願望,約幾個好友出來,在海邊,在天台,在看得見日落的地方,不看手機,不說話,隻是發呆。
當科技使人類的衣食住行越來越方便的時候,追求簡單的生活方式卻越來越難。
在“效率至上”的當下,或許我們可以試着走得慢一點,等一等還在路上的心靈。
如果你覺得累了,不如放下手機走出房間——
我們一起發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