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bò ji)
在農村,簸箕(bò ji)是最普通不過的一種農具。簸箕在現代的功用,主要是用來裝東西。上圖的簸箕就是我家偶爾用來裝柴的。
其實,簸箕最開始是用來“簸”東西的。漢•李尤《箕銘》:箕主簸揚,糠秕乃陳。這句話裡的“簸”字要讀第三聲,讀“bǒ”。作動詞,意思是用簸箕上下地颠動米糧, 把米糧揚起,裡面較輕的塵土或者野草禾稈殘留的殘枝碎葉,就會和較重的米糧分開,形成“泾渭分明”的兩份,從而使米糧幹淨。
《說文•竹部》裡解釋“箕(jī)”字:箕,簸(bǒ)也。簸箕的作用就是“簸”。
《說文•箕部》裡解釋“簸(bǒ)”字:簸,揚米去糠。簸就是用簸箕盛着糧食,上下颠動,最後達到揚去糠粃塵土等雜物的目的。
簸(bǒ)是一個動作詞,可以理解為颠動搖晃。比如劉禹錫的《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黃河萬裡,彎彎曲曲,滔滔河水挾帶泥沙而下,泥沙經受浪的淘洗,随着湍急的水流浮沉激蕩,颠動搖晃,就像被風“簸”一樣。再比如李白的《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大鵬總有一天會乘風飛起,憑借風力直上九霄。即使大風停下來,大鵬落了下來,其力量也能把滄海之水簸幹。我們可以想象“力簸滄海”的大鵬的形象,它稍稍晃動翅膀,海面就劇烈地颠動搖晃,掀起巨浪,海水拍向空中。
“箕”一開始的時候是寫成下面這個樣子的。明顯是照着簸箕的樣子畫了一副簡筆畫。
其
“其”是“箕”的本字,後來“其”被假借去作為代詞,就加了竹字頭(因為簸箕多是用竹篾編織的),另造了一個“箕”字。因此我們就可以明白,“箕‘這個字的字形為什麼下面的部分是一個“其”字。
在古文中,“箕”經常和“踞”綁定成一個詞——箕踞。意思是:兩腳張開,兩膝微曲地坐着,形狀像簸箕。這種坐姿可以顯示一個人不拘禮節、無拘無束,也可以體現一個人的狂傲。
比如:
《世說新語•簡傲》:晉文王(司馬昭)功德盛大,坐席嚴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嘯歌,酣放自若。
《莊子·至樂》:"莊子妻死, 惠子吊之, 莊子 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