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投資機構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投資機構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1 22:17:54

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在支持科技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等方面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當前,國内外經濟環境正在面臨着從未有過的挑戰,中國的投資機構,在新的發展進程中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和使命,在當前格局下面臨哪些挑戰?

2022年9月7-8日,由FOFWEEKLY、廈門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主辦,建發集團、金圓集團、廈門國際銀行聯合主辦,福建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廈門市國資委、廈門市會議展覽局支持的「第四屆中國母基金峰會暨第三屆鹭江創投論壇」在廈門香格裡拉大酒店圓滿舉辦。峰會攜手知名母基金與機構LP、産業集團再次齊聚廈門,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與中國股權投資行業,共同開啟大國周期下的資本變革。

峰會現場,紅杉中國合夥人浦曉燕,中國建設銀行建信股權公司首席投資官李瑞,盛世投資CEO、江蘇盛世聚鑫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洋,元禾辰坤高級合夥人王吉鵬圍繞《投資中的全球責任》進行了讨論。

發言嘉賓從各自機構角度出發,闡述對投資使命的認識。嘉賓們坦言:已經将ESG理念納入遴選GP的重要指标中去。在當前行業周期下,創新發展成為機構間的共識,而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則是相輔相成的存在,是未來與時俱進的發展方式,追求創新也是未來競争力的有力體現。

投資機構的盈利模式是什麼(投資機構的時代使命)1

以下為超級圓桌實錄,由FOFWEEKLY精編整理,有删減:

責任投資的使命

浦曉燕:今天我們讨論的議題是投資中的全球責任,這是一個宏大的題目,我們可以拆解成為兩個議題來讨論:一個是基于ESG理念的可持續發展的議題,一個是基于經濟與社會進步企業責任的議題。在全球可持續發展浪潮推動下,私募股權投資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支持科技創新、提升直接融資、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當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私募股權投資也必定被賦予并且肩負着不同的和更大的任務和使命。

說到投資和資本,基于我們這個行業對于科技創新的推動和對于實體經濟是實實在在的投入,我更喜歡稱我們為創新資本或者創新投資。按着這個思路,抛出一個哲學意味的問題:我們的投資使命到底是什麼,或者我們作為創新資本的使命是什麼?

王吉鵬:我是元禾辰坤的合夥人王吉鵬。元禾辰坤從2006年開始做母基金投資,算是國内第一家市場化的母基金團隊。截至目前,已經投了150多支基金、3000多個項目。

過往16年,形勢不斷變化。長期來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是我們追求的目标與投資主線。尤其是這兩年,我們特别強調投資于數據、科技為驅動的産業升級,也會投資醫療健康,投資讓人民的消費更“多快好省”的to C賽道。

從元禾辰坤自身來說,我們的使命是「發掘扶持陪伴中國最優秀的股權投資管理團隊」。我們投了很多基金管理人,陪伴他們的成長,也伴随他們的被投公司一起成長,見證了中國股權投資的發展。

張洋:我是盛世投資的張洋。我主要講兩個方面,第一是投資機構一以貫之的責任和職責。每一個行業的從業者都有自己的價值體現,盛世投資作為股權投資行業的一員,目前資産管理規模超一千億元,投資了400餘支基金,覆蓋了将近6000個項目。我們在募投管退幾個環節有沒有實現更高的組織效率,有沒有用前瞻性眼光挖掘出在未來科技和未來美好生活中應該被賦能的企業家,這些可能是不斷提升我們自身能力與組織效率,在投資的過程中提供價值的關鍵,實際上也是股權投資行業的使命與職責。

第二,進入新時代後,我們在講ESG投資、責任投資,講利益相關方、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股權投資人也肩負着探索新的利益分配模式和塑造新的經濟格局的使命。在投資過程中,我們不斷用ESG的标準去規範投資理念,比如去協調員工跟老闆之間的關系,投資人跟實控人之間的關系,其實本質上都是在探索新經濟格局下的全新發展理念。

我們面向的是最前沿的模式,最前沿的科技和最創新的産品與企業,我們也應該肩負着探索與各利益相關方和諧共赢的使命和責任,進一步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價值。

李瑞:我是來自中國建設銀行建信股權公司的李瑞。建信股權公司是中國建設銀行的核心投資平台,也是全行唯一以私募股權投資為主業的一級子公司,由總行黨委直接管理。同時,我們也根據總行的統一部署,代表建設銀行受托管理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母基金以及多支國家地方戰略性産業基金。

今天講到ESG或責任投資,作為國有大行的核心投資平台,戰略性的要求包括機構以及所在平台承擔相應使命,是非常必要的。

從我們的投資實踐來看,這種使命感,包括通過投資、金融手段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我想強調一下我們對使命感的理解,作為國有金融機構的投資平台,一定要服務國家戰略,要與國家戰略相向而行。

同時作為國有大行功能性的子公司,全行的核心投資平台,要明确地策應或者是支持建設銀行的發展戰略。因為國有大行自身的發展戰略其實就是對國家戰略、國家要求的落地和體現,所以一定要策應全行的發展戰略,去思考踐行以股權投資等手段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LP視角下的社會責任

浦曉燕:謝謝三位發言人,他們從各自的機構的角度闡述了對投資使命的認識。ESG責任都已納入到了他們的決策體系當中,成為他們遴選GP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投資實踐過程中,大家如何平衡發展、尋求超額回報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有可能“既要還要”嗎?另外,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階段與西方世界不同,我們實踐中的ESG的标準是不是應該具有中國特色?

王吉鵬:ESG是這兩年非常火的話題,我第一次了解ESG是在2009年,當時印象很深刻。

這幾年,很多投資機構包括我們自己也開始做ESG。去年,我們與第三方機構開展ESG流程設立,在母基金投資子基金、直投項目的過程中納入ESG标準,在篩選項目、盡職調查、投資決策等工作中進行ESG研究與評估,并成立專門的投委會,也有相應的ESG報告。

在全球ESG投資熱潮中,中國ESG投資的接受度的增長有目共睹。從我們的角度來講,綠色金融與碳中和監管體系将加速建設,中國ESG投資将進入更規範化的發展階段,會帶有中國自己的特色,也會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體系。我相信行業也會進行交流探讨,如何去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ESG流程。

在雙碳政策出台下,我們也會肩負起雙碳使命,在兼顧ESG與為投資人創造更好的回報這一目标上達成一緻。

張洋:盛世投資一直非常重視ESG相關議題。在中國雙碳目标提出來以後不久,我們也提出了在2025年前實現自身運營活動的碳中和目标。對内方面,公司運營有相關的ESG行動指南,我們成立了ESG管理專委會,也設有可持續發展官。在日常的内部管理工作中,我們不斷加強風控、投後、人力資源等體系建設,并落實企業文化、提升員工福祉、提高組織效率,也積極鼓勵和引導日常的節能減排等等。對外方面,我們發揮自身投資機構的功能,設立了有中國特色的ESG管理指标,融入到募投管退全流程中,包括對子基金和項目的投資、合規管理、信息披露、環境改善、價值創造等方面設計了各種指标。在投資的時候,我們專設了ESG投資委員會,平行于投委會,他們會就ESG相關情況和管理機制發表意見和提出相關要求。

同時,我們也不斷積極參與行業内的相關活動,進行ESG能力建設與生态打造。

在中國,不同地區發展不平衡,ESG标準不能用某個單純的指标機械套入。ESG本身是一個策略,我們最終的目标是可持續發展。隻要不忘記初心,在可持續發展的目标基礎上,自然就會走出一條科學并行之有效的ESG之路。

李瑞:談到ESG投資實踐,首先我們作為建行的投資平台,每年都會在資本市場披露和發布建設銀行整體的ESG報告。它的覆蓋面遠超私募股權業務,更多是從商業銀行和綜合金融的角度報告。

結合中國自身進行ESG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國自身的商業環境以及監管環境,早已有不同程度的關切和要求。當然它可能是分布在不同的監管體系、不同的行業要求中。現在ESG以一種更全面、更完整的體系呈現出來,大家再應用,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梳理和應對風險點。

模式創新、科技創新相輔相成

浦曉燕:下面讓我們從關注可持續發展和企業責任,回到投資本身。私募股權行業原來是一個很小衆的行業,今天已經發展成了資管行業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科技創新、實體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大家都理解今年是練内功、幫助企業打磨生存技能的一年。作為親曆和穿越過我們這個行業發展周期的投資人,大家怎麼看私募股權行業在現階段和在未來的作用和定位?如何演化?另外需要什麼樣的扶持和引導?

此外我也想請大家結合自己的企業性質以及投資方向講講對于創新的理解。

此前,模式創新階段吸引了大量投資,現在更多的資金轉向了硬科技等。是否模式創新的企業弱于硬科技企業呢?模式創新對于今天硬科技的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對于創新人才的儲備和培養有着怎樣的意義?随着中國私募股權行業的發展、中國創新經濟的發展,我們的職業以及人才結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科學家、企業家、工程師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我覺得這是很與時俱進的發展趨勢。

王吉鵬:在我看來,模式創新不是建立在空的基礎上,一定是建立在一些科技突破性創新的基礎上的。基于技術創新的前提,才會産生一些新的商業模式以及新的應用場景,兩者相輔相成。

我們做母基金投資已經有十六年,這期間,我們投資的基金和企業所形成的資産管理規模在不斷發展放大,行業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某種程度上有更大的能力去承擔更大的責任。

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已經有很大體量,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股權投資還是缺少長期股權投資資金。如今越來越多政府的政府引導基金出資,GP也面臨着新的要求與挑戰——需要結合當地經濟的發展,融合LP的訴求投資當地企業。

我覺得,在前行中問題都會被解決。本身母基金一方面連接政府端、大資金端;另一方面連接産業,促進産業不斷疊代,成為兩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并深度挖掘GP,使兩者更好的融合,也支持中國未來的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

張洋:從幾個層面說,第一個講的模式、科技創新,就好像是在問CEO覺得銷售部重要還是研發部重要,我的回答是都重要,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策略。當下,基于外部環境和内部高質量發展的自身需求,科技研發方面需要資本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資源。階段性來看,我認為科技投入仍是當下重要任務。從本質上說,兩方面都重要,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第二個,我們肩負什麼樣的使命呢?未來行業的發展要融入到時代的發展中,責任投資聽起來好像是義務,但也是共識。高質量發展或者說可持續發展是未來新時代的主題,是所有人都要面臨的為之創造價值的任務。我們的股權投資行業也不例外,我們要不斷思考貢獻什麼樣的價值,才能夠為我們新發展理念中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主題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的期待也跟王總一樣,在于長期資本形成機制。國家早就提出來長期發展中需要長期資本的配合,但在微觀層面很多具體機制的形成要追趕的路程還有很長,希望能夠盡快出現促進長期資本形成的機制。

李瑞:呼應您提到的模式創新和科技創新,通過我們的實踐,包括對行業未來發展的理解,我覺得這兩個事情不是一個平行線,甚至說可能互為因果。

我們很難想象沒有技術驅動的模式創新如何持續,新技術的出現也可以催生新的業态、新的模式,所以不是平行線,甚至可能會相互融合,相互依存。

無論是模式創新還是科技創新,裡面共通的都是創新二字,對于投資機構來講,無論是一萬多家還是多少家,如果大家做調研的話,每家機構都會同意或認同未來投資的主旋律是創新。至于說是模式創新還是科技創新,要根據具體情況而論。

從挑戰上來講,我們投了幾十家GP,感覺今年大家的投資信心有待進一步加強。總體來說,我國經濟發展韌性非常強,對長期要抱有信心。

幾位嘉賓也提到了挑戰,一方面,能夠支持創新企業發展的長期資本相對匮乏,尤其是耐心的錢、無條件的錢;還有一個挑戰是退出,尤其是當下境外資本市場的政策,甚至受一些地緣政治的影響,短期甚至中期可能都會有重大的挑戰。

對一級市場來講,尤其是母基金,未來必然會面對退出或流動性的問題。大家也都在積極呼籲能不能進一步放寬或者有更多樣化的退出渠道,從而使大家作為長期資本更有信心地參與到私募股權市場投資活動中來。

此外,投後管理在股權投資業務實踐中顯得愈發重要,其重要性甚至可以說是三分投七分管。投資機構需要持續思考和努力加強投後管理的體系化建設,這樣整體能力才全面,才能在未來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

浦曉燕:過去十幾年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我們目前在硬科技領域的投資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積累了優質的技術人才的儲備,同時也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創新的土壤和創新創業的文化。我們的政府引導基金、母基金也發揮着積極的作用,引領着市場化的GP沿着國家的産業政策進行投資布局,更好地服務于科技立國的方針。

以險資為代表的長期資本的形成和對于私募股權行業持續不斷的投入,包括監管政策的傾斜對我們這個行業的發展非常重要。最後感謝大家非常精彩的分享,我們這個環節是始于責任落于創新,以更有責任更可持續的方式去創新,帶動中國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的發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