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氣象台繼續發布低溫藍色預警,我國多地寒冷天氣明顯。
穿少了凍成狗,穿多了又覺得臃腫不方便,該怎麼辦?
今天分享幾個既有溫度又能保持風度的禦寒小竅門。
一、6個部位要重點保暖
頭部、頸部、後背、肚臍、膝關節還有雙腳。
知道保暖,還要會保暖。
這些關鍵部位保護好了,那全身也就熱乎了。
帽子、圍脖、護膝、厚襪子等,趕緊安排起來。
二、6個小竅門,驅寒暖體
①吃飽喝好
冬天一餓,穿再多也覺得身上涼飕飕的。
這個季節就不要想着減肥了,保暖健康最重要。
外界寒冷,身體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維持人體正常體溫。
所以除了平時的一日三餐,還要備些補充能量的小零食。
飲食中可以适當增加含鈣量高的乳制品,有助暖身。
像各種煲湯炖湯,也是滋補身體、驅寒暖體的好物。
②适當運動
冬天冷得不想出被窩?
其實運動一會兒,可比幾床被子帶給你的溫暖要暖得多。
而且适當的運動,也是避免冬天鍛煉少引發各種疾病。
哪怕簡單的做做操、小慢跑,都比坐在床上一動不動來好得多。
③泡腳
零妹妹對這個泡腳情有獨鐘。
每天睡前不泡泡腳,腳丫子能涼大半夜。
隻需十幾分鐘時間,溫熱的泡腳就能讓全身的疲憊消除大半,促進血液循環,晚上睡覺更容易入眠、睡得香甜。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泡完腳别晾幹,要用毛巾等物及時擦幹,不然晾幹的過程,水分會帶走大量的熱,這腳就白泡了。
④曬太陽
長期不曬太陽,容易後背發涼,透心涼的那種冷,讓人禁不住想打寒顫。
很多上班族,早出晚歸,周末又宅,曬太陽的時間就很少。
建議中午吃完飯,趁着陽光正好,到外面散散步、曬曬太陽、消消食。
⑤情緒穩定
寒風乍起,有時候一冷,脖頸子都覺得僵硬,大腦缺氧。
這個時候,越是蜷縮着神經緊繃,越能感受到那種壓迫感,甚至會有疼痛。
不妨試試深呼吸,努力讓情緒平靜下來。
夏天是心靜自然涼,冬天則是情緒穩就容易肌肉放松,不會感覺那麼寒冷。
當然,這隻是短暫的緩解,平時出門還是要穿暖。
⑥處理好人際關系
人在寒冷時,情緒容易低落,和他人相處時,難免心浮氣躁。
而惡化的關系,反之會讓情緒更加不穩定,身體對溫度的敏感度,也會更高。
人體感覺到寒冷,不僅和周圍客觀環境有關,與我們的心理也有一定的關聯。
比如我們在傷心難過時,常常會感覺到身體發冷甚至脊背發涼。
所以,與周圍人相處,氛圍的好壞,也會影響我們對寒冷的感知。
三、6個驅寒誤區,可能會傷身
誤區①:喝酒
冬天常說“喝點酒暖暖身子”,可實際上,喝酒并不能暖身子。
我們之所以覺得喝完酒之後熱了,是因為酒精刺激血液循環加快,這個過程同時也加速了身體熱量的散發,也就是為什麼有“酒後寒”。
而且喝酒本就傷身,所以别再以暖身的借口喝酒了。
誤區②:吃高熱量的食物暖身
前面零妹妹就提到過,要想身體暖和,首先就要吃飽喝好,補充能量。
但是這并不代表,就要大量攝入高熱量的食物。
像油炸食品、蛋糕等,他們主要成分是糖、脂肪,熱效應是很低的,不僅起不到保暖作用,而且還可能會讓你加速肥胖。
平時正常的飲食,能吃飽喝足就好,沒必要大量吃這些超高熱量食物。
誤區③:睡覺蒙頭,裹得嚴嚴實實
這樣很容易缺氧。
還有人怕冷,蓋超級厚的被子,其實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影響被窩内濕氣的排出。
而且半夜熱了一踢被子,更容易着涼。
如果想要晚上睡得舒服還不冷,那四五斤的被子就足夠了,搭配上肩部裹上小毛毯,就可以很好地預防肩部、頸部着涼。
此外,穿厚衣服睡覺也是不可取的。
厚衣服會妨礙皮膚的正常“呼吸”和汗液蒸發,衣服對肌肉的壓迫和摩擦還會影響血液的循環,造成體表熱量減少,這樣即便蓋着很厚的被子也會感覺冷。
誤區④:冰火兩重天
什麼是冰火兩重天?
比如你剛從外面回來,手腳凍得冰涼,回家瞅見火爐子或取暖小太陽,或者倒一杯滾燙的開水,啪叽一下抱上去了。
皮膚經曆大冷大熱,是很容易出現損傷的。
最好是自己先揉搓或适當運動下,等溫度慢慢回升後,再借用熱水、取暖器等繼續升溫皮膚溫度。
誤區⑤:長時間開着空調、電熱毯、小太陽等取暖設備
空調,長期開着空調關閉門窗,空氣不流通,會增加呼吸道疾病感染的幾率。
電熱毯,存在安全隐患,加熱後一定要及時關閉。
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萬一半夜不能自理,很容易引發線路短路,造成火災,不建議這類人群使用。
而且老人對溫度的感知程度比較遲緩,容易燙傷皮膚。
煤爐、煤氣,很多地方已取消,用其取暖容易發生一氧化碳中毒。
小太陽,容易引起易燃物着火,也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的。
誤區⑥:洗臉洗澡洗腳時,溫度過高
冬天的熱水,就是救命的神器。
但洗臉洗腳以及洗澡時,溫水即可,水溫不要太高,容易燙傷皮膚,破壞皮膚角質層,讓肌膚失去保護屏障,引發幹燥、發炎、過敏等問題。
養生重在一點一滴的細節,養成習慣後,别提有多爽了。
趕緊收藏,這個冬天,讓你風度、溫度兩不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