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男聲版?【沿着的足迹·内蒙古篇】,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男聲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沿着的足迹·内蒙古篇】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沿着的足迹之内蒙古篇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射在内蒙古自治區最東端的大興安嶺,最西端的額濟納胡楊林還在沉睡。邊境線綿延4200多公裡的内蒙古自治區,守望着祖國北疆,猶如昂首奔騰的駿馬。
對于這片美麗遼闊的土地,始終深情牽挂。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後兩次深入内蒙古考察調研,連續五年參加全國人大内蒙古代表團審議,為内蒙古的發展擘畫藍圖、明确路徑。内蒙古各族幹部群衆落實囑托,開拓進取、奮發有為,各項事業蒸蒸日上。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2014年寒冬時節,冒着嚴寒來到錫林浩特牧民中間,同大家一起看賽馬,聽長調,賞歌舞。在傳統的“五畜祈福”儀式上,他用無名指蘸着鮮牛奶彈了三下,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畜興旺,人民幸福安康。牧民巴雅思古楞每每回憶起那個場景,覺得格外溫暖:“同我們各族群衆心連着心。”
時光流轉,深情不變。
5年之後,再次到内蒙古考察。2019年7月15日,在赤峰市松山區興安街道臨潢家園社區,察看少數民族服飾、用品展示,觀看社區居民表演民族歌舞。這個社區有居民一萬多人,其中蒙古族、滿族、回族等12個少數民族居民近4000人。
“很關心社區基層黨建、民族團結融合等情況,強調社區是各族群衆共同的家,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囑托,讓臨潢家園社區黨委書記吳曉華打造各族群衆守望相助的社區大家庭信心和決心更加堅定。
立足内蒙古現實發展條件和曆史發展脈絡,經過深入調研思考,對内蒙古提出清晰的戰略指引:
——“對内蒙古來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必須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大局”;
——“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
——“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念茲在茲,必有回響。近年來,内蒙古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依法治理民族事務。2021年5月,内蒙古制定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發展規劃,首次頒布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全區已實現國家統編教材“應推盡推”,民族幼兒園全部使用國家通用語言進行保育教育,有力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
“内蒙古一直走在民族團結進步前列。”作為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長紮那是這片土地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的傳播者和見證者,他不無驕傲地說,“沿着指引的道路走,民族團結之花隻會越開越盛。”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态環境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内蒙古的生态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全區各族群衆生存和發展,更關系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态安全。這是始終牽挂的一件大事。
赤峰市喀喇沁旗馬鞍山林場副場長柴樹嶺經常想起2019年那個盛夏的午後。
“頂着大太陽,來察看林木長勢情況,還問了我們護林員的工作、生活情況。”柴樹嶺說,叮囑要守好這方碧綠,這三年來我們已累計造林超過6500畝。
内蒙古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态功能區,具有森林、草原、濕地、湖泊、沙漠、戈壁等多種自然景觀。
2013年以來,呼倫湖的保護治理工作、阿拉善盟騰格裡工業園區發生的環境污染問題,牽動着的心。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嚴肅處理整改,切實加強生态環境治理和保護。
污染與治理博弈,問題與機遇并存。處在“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曆史關頭,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設該怎麼走?
2014年考察内蒙古時,明确指出:“出路主要有兩條,一條是繼續組織實施好重大生态修複工程,搞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重點工程建設;一條是積極探索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設。”
找準路徑,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統籌考慮主體功能區定位和各盟市資源環境禀賦,合理優化調整生态保護紅線,将全區一半以上的國土面積劃入生态保護紅線。經過持續保護,内蒙古森林覆蓋率和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分别達到23%和45%,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實現“雙減”。
“環境好不好,候鳥先知道。現在每年有約600萬隻鳥類遷徙經過烏梁素海或在此地繁殖。”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生态保護中心副主任包巍說,烏梁素海的生态治理由“治湖泊”轉向“治流域”,生态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像蒙古馬一樣一往無前
118萬多平方公裡的遼闊北疆,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區2400多萬各族同胞并肩奮鬥的熱土。在的心中,這片熱土既要保持美麗的生态,也要建成幸福的家園。
5月,大興安嶺林區腹地的阿爾山市積雪未融,坐在溫暖的回遷樓房裡,棚改居民郭永财再也不擔心晚上會被凍醒。“關心老百姓的住房問題,現在我們告别了‘闆夾泥’房,想邀請他到新家坐坐。”
2014年隆冬時節,來到困難林業職工郭永财的家中,摸火牆,看年貨,坐炕頭。看到群衆住房比較困難,他叮囑當地幹部要加快棚戶區改造,排出時間表,讓群衆早日住上新房。8年來,阿爾山市改造棚戶區房屋10400戶,所有棚戶區居民全部“出棚進樓”。
高度重視少數民族群衆生活改善問題。他曾在蒙古包中,同錫林郭勒盟牧民瑪吉格一家拉家常。聊天中,瑪吉格老人反映當地有的牧戶在用電、通行上還有些困難,要求當地黨委和政府作出規劃,努力加以解決。瑪吉格的兒子鋼蘇格拉說,現在電通了,路也修到了家門口。
連續五年全國兩會參加内蒙古代表團審議,以“脫貧—鞏固—銜接—振興”為軸,為内蒙古擺脫貧困、走向富裕指明方向;依據“外接俄蒙、内聯八省”區位優勢,為内蒙古找準在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
——“把内蒙古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農畜産品生産基地”;
——“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
“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給内蒙古提出清晰的總體發展目标,已成為草原兒女共同心願和發展動力之源。
牢記的囑托,内蒙古不待揚鞭自奮蹄。到2021年實現糧食生産“十八連豐”,畜牧業生産“十七連穩”,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突破3000億元,地區生産總值突破2萬億元,逐步擺脫對“羊、煤、土、氣”的依賴,非煤産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六成,正着力打造一批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在全國率先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實現由化石能源大區向清潔能源大區轉變。
“我們幹事創業就要像蒙古馬那樣,有一種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精神。”用形象的比喻勉勵内蒙古各族幹部群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内蒙古各族兒女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像蒙古馬一樣吃苦耐勞、苦幹實幹。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26日電記者于長洪、張麗娜、魏婧宇)
(相關報道見3版)
《光明日報》( 2022年05月27日0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