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課《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詩,就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講述了西湖雨中奇景,将一場突然而至的夏雨寫得十分生動。
下面同學們就跟随杜du老師,一起走進這首古詩。
(一)作者介紹
蘇轼(1037——1101),字子瞻,号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
其文學成就:其詩、詞,賦、散文,都成就極高,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在宋代及後世都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的代表,蘇轼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
(二)補充注釋
1.翻墨:像墨汁一樣的黑雲在天上翻卷。
2.未:沒有,不曾。
3.白雨:是白色的雨點。
4.跳珠:形容雨點像珍珠一樣在船中跳動。
5.卷地風:風從地面卷起。
(三)古詩翻譯
黑雲翻墨未遮山:黑色的雲像打翻的墨汁還沒來得及把山遮住。
白雨跳珠亂入船:白色的雨點就像珍珠一樣,雜亂地跳入船中。
卷地風來忽吹散:忽然一陣卷地而來的大風,把雲和雨都吹散了。
望湖樓下水如天:此時,從望湖樓上向下看,水天一色,連成一片。
杜du老師來指導:古詩的前兩句寫的是雨之急,急雨急晴,景色壯觀。
後兩句寫了景之奇,變化極速,令人驚歎。
(四)中心思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寫的是給雨中西湖景色的變幻多姿,表現了西湖景色的奇特。
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的感歎與贊美之情。
(五)寫作背景及特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蘇轼任杭州通判時所寫。
北宋熙甯五年(1072年)6月27日,蘇轼遊覽西湖的時候寫下了五首詩。
這就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看,黑雲像打翻了的墨汁,還沒來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點便像灑落的珠子一樣紛紛亂跳入船艙。
突然,狂風席卷着大地,湖面上頓時雨散雲飛,憑欄而望,隻見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鏡。
是啊!詩中的每一句都仿佛一幅畫。作者分别描繪了“黑雲、白雨、狂風、湖水”等景物。
加上“翻墨、跳珠”等充滿動态的新鮮感的表達,精準的描摹了從陰到雨,又到晴的過程變化,有聲有色,構思巧妙,而又信手寫就,不着痕迹。
令西湖盛夏時節暴驟來驟去的奇麗景色如在眼前。
(六)課後題
語文書第九頁第三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據醉書》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回答:黑雲翻滾如同打翻的墨與遠山糾纏,白色的雨點就像珍珠一樣,亂跳入小船之。一陣狂風平地而來,将暴雨和雲吹散了,我逃到望湖樓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卻是天藍藍、水藍藍,那水天一色,連成一片。
以上是杜du老師整理這首詩的全部内容,如果同學們有哪些疑問,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給老師。
覺得老師的文章對你有用,歡迎大家點贊,轉發收藏,謝謝。以上的操作就是對老師最大的支持!
關注我,看全部内容,而且關注後,不會迷路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