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大理有“文獻名邦”之稱,卻從未有人深究過大理為何被稱為“文獻名邦”?
借此機會,我們走進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在大理文化最深厚的地方,抽絲剝繭,從頭了解一下大理從古至今的文化。
如果崇聖寺三塔文物會講話,它會告訴我們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細說崇聖寺三塔文化
崇聖三塔文化旅遊區是大理“文獻名邦”的象征,是雲南古代曆史文化的象征,旅遊區内的三塔是中國南方最古老最雄偉的建築之一,是國内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内曆史最悠遠的當屬三座塔,三座塔,其中大塔千尋塔的建造時間最早,建于唐南诏勸豐佑時期,都為唐代磚塔,所以造型和西安大雁塔相近。
縱觀曆史,崇聖寺三塔的文化由崇聖寺開啟,逐漸發展壯大。
在雲南的曆史裡,大理是一個最不能忽視的地方,它是古時雲南少數民族政權-南诏國和大理國的王都。
回顧南诏曆史,崇聖寺三塔在南诏國初期占比不大,因為那時的崇聖寺三塔文化處于萌芽時期。
三塔初建,人們對佛教文化的崇拜之情逐漸加深,随着時間的不斷推移、崇聖寺三塔不斷壯大。
政權不斷覆滅,不斷崛起,唯獨不受阻礙的就是崇聖寺三塔的發展。
到了宋大理國時期,崇聖寺三塔已經處于頂峰,不論是規模,還是名氣都讓人無法忽視。崇聖寺三塔也成為和大理文化牽連甚密的地方。
從普通人到大理國統治者——段氏家族都和崇聖寺三塔密不可分,其中詳情可自行了解,此時的崇聖寺三塔集中了兩個時代的文化精華,變得熠熠生輝。
後又曆經百餘年,崇聖寺三塔中的一些建築毀于戰火,又不斷複原,逐漸成為今天的模樣,而崇聖寺三塔的文化早已經不局限在崇聖寺三塔内,已經在不斷發展中在大理地區傳播開來。
遍覽崇聖寺三塔文物
從古代的文化中可知,佛塔中或者塔下基本會埋藏大量珍貴文物,崇聖寺三塔不斷發展,三塔更是曆經千年風雨剝蝕,依然屹立不倒,所以這些地方也有可能藏有文物,而這一猜想在三塔頂端和底部發掘出大量珍貴文物時候也得到了印證。
在崇聖寺三塔範圍總共發掘出了680多件珍貴文物,其中在三塔頂部和底部發掘的文物數量最多,而這些文物大部分藏于三塔文物陳列館内。
走進陳列館,你會發現大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都在這裡呈現。
陳列館内的文物主要以佛像、佛經、塔模為主,佛像種類相當廣泛,造像材質也非常多,銅鑄、玉鑄、鐵鑄等等。
其中,佛像造型也非常豐富,盤腿而坐,站立等,面容姣好,表情栩栩如生,造型别緻精巧,讓人印象深刻。
其中大鵬金翅鳥和阿嵯耶觀音像最具代表性,大鵬金翅鳥發掘之前被放置在千尋塔頂,阿嵯耶觀音像則代表了大理佛教文化的獨特。
除此之外,崇聖寺大雄寶殿内的一幅仿照原圖雕刻的木雕也算珍貴文物,整個崇聖寺的布局和文化都圍繞這幅圖展開。
這幅圖就是和《清明上河圖》并稱“南北雙絕”的《張勝溫畫卷》。
細品崇聖寺三塔建築
說起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内的建築,典型代表非常多,三塔和崇聖寺建築就是其中的翹楚。
三塔不論從造型和建築方式上都極有特色,千尋塔造型為唐代磚塔,造型莊嚴厚重,古樸大氣,兩座小塔為宋代磚塔,塔身鑄有佛像和各種裝飾。
與三塔相比,崇聖寺的建築就更加有看點了!
崇聖寺内的每一個建築拆開單獨看都有看點,合在一起也非常和諧,由這些建築組成的崇聖寺,莊嚴大氣,古樸中透出神秘。
整個崇聖寺内的建築都按照對稱形式分布,從崇聖寺山門開始便是如此布局。
兩邊的各種建築都是一左一右相互對立,回廊曲折,樓閣幽深,高大的柱子支撐起飛檐翹角。
從外部看,每一座建築線條如行雲流水般流暢,沒有一絲絲可置喙之處,每個殿閣之間顔色的運用也很高級,讓威嚴的建築有了溫度。
遊走在崇聖寺幾十處殿閣裡,你會發現這裡建築精巧的令人難以置信,大雄寶殿、藥師殿、觀音殿、高僧殿,每一個殿閣不同卻有相似之處。
從外面遠遠看,僅能看到部分三塔的樣子,而隻有穿過大門走進崇聖寺三塔,你才會發現這裡的遼闊,發現這裡别有洞天。
隻有親自遊曆,然後再了解崇聖寺三塔的文化,你才會為它的獨特而感歎!
【編輯】閱雲南 一靜
【備注】轉載本文請注明出處,圖片未經允許禁止用作商業用途,部分圖片由景區提供,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