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小編在網上看了一篇文章《北京話裡的希伯來語》,這不讀不要緊,沒想到在咱北京話裡還夾帶着猶太人的希伯來語!?
咱等會再讨論這說法有沒有根據的,我先摘取文章中的一部分給您看看~
考古學—學者石旭昊考證的結果令人吃驚。北京屬于大河北地區,這一地區包括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甚至遠達現在西南的重慶東北部。由于古代羯胡人長期活躍在中國北方一帶,而且羯胡人的祖先是古希伯來人,因此北京話中存有大量的希伯來語詞彙。
比如“得吧”,在北京話中是“說話”的意思,與古希伯來語同音同義,希伯來語發音Dabar。
再比如,北京人常吃的“燒麥”,這也是羯胡人遷徙到中國北方發明的食品,與希伯來語同音同義,希伯來語的發音是Shemesh。
北京人常稱村莊為“屯厄”(帶兒化音),而在《舊約聖經》中的希伯來語,也是如此稱呼村莊的,希伯來語的發音是Duwr。
“俺”,這個詞是北京和北方人“我”、“我的”意思,希伯來語也是同音同義,希伯來語的發音An和Ammi。
“丫頭”,“鴨蛋兒”,是北京人或北方人形容小女孩的,希伯來語同樣是這個意思,希伯來語的發音是Yaldah。
“别介”,是北京人表達否定的說法,相當于英語中No的意思,希伯來的發音是Bil-tsi與希伯來語同音同義。
“甭”,這個詞彙是北京表示否定之意,《舊約聖經》中的希伯來語同樣也是這個意思,發音是Bal。
“胡同”,這個北京最常見的地方,很多人以為是來自蒙古語,其實不對。實際也是希伯來語,發音是Hoot,同樣也是小街道的意思。
“撚兒”,在北京話中是燈芯的意思,在希伯來語中的意思是一樣的,也是照亮、照明以及光明有關的東西。希伯來語的發音是Ryn,Niyr。實際上我認為北京著名的兒化音,就是外來語的明顯印迹。
“坷垃”,表示硬土塊和石頭等意思。與希伯來語同音同義,希伯來語的發音是Kela。
“疙瘩”,北京、河北一帶的話表示團塊的意思,希伯來語發音是Qaneh,同音同義。
“窟”、“窟窿”,在中國北方是洞眼、洞穴、山洞之意,希伯來語同音同義,發音是Chowr。
“戲”,遊戲、戲耍之意,希伯來語的發音是Shiyr,意思是唱、演唱的意思。
看完這一堆,小編也有點雲裡霧裡的。有瓷說:“兩種沒有任何關聯的語言裡有個别單詞相似,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現代語言學意義上的“北京話”是在清代以後才産生的。
文章裡出現的詞彙,則一般産生于元明時期,而這時距離羯胡族從曆史記載中消失已經過了上千年的時間了。”當然啦,也有瓷認同上面文章裡的說法,認為在曆史長河中,引用了其他國家的個别單詞,是非常有可能的事。
那對于北京話裡到底有沒有希伯來語,您怎麼看呢?把您的想法和觀點發到留言裡,我在那接着跟您聊的。
說完了頗有争議的“希伯來語”,咱再聊聊北京話裡的其他外來語。大家夥兒都知道咱北京話裡有不少詞是從滿語轉化而來的~
1、哈喇(hā la):來源于滿語har,意為“刺鼻”,今意為食用油變質。
舉個例子:趕緊把這點心給扔了吧,都哈喇兒了。
2、敞開兒(chǎng kār):來源于滿語changkai,意為“盡量”、“任意”、“随意”
舉個例子:今兒這頓飯,您就别局着了,敞開兒着招呼吧!
3、摘歪(zhāi wai)::來源于滿語jailambi,意為“躲”、“避”,
舉個例子:您瞅您,剛才身子一摘歪,差點沒從車上掉下來。
4、該漏(gái lou):來源于滿語gaimbi,意為“要、取”。
舉個例子:您又上我這兒,該漏什麼來了?
5、磨蹭(mò ceng)來源于滿語moco,原意為“遲鈍”,今意為“繁瑣緩慢”
舉個例子:别磨蹭了,再不走可就遲到了。
6:咋呼(zhà hu):來源于滿語cahu,意為“潑婦”,現在意為不沉穩,喜歡大呼小叫。
舉個例子:碰見事,先想想怎麼辦!别就會瞎咋呼!
7:剋(kei,發四聲):來源于滿語koikasambi,原意為“打架”,轉義為“批評”。
舉個例子:等你媽回來,你要是還沒寫完作業,就等着你媽剋你吧!
8:掰持( baichi),來源于滿語baicambi,本意為查看、詳查。在《北京土話中的滿語》一書中記載北京話中的“掰持”專指“争論”。
舉個例子:這叫什麼事啊!我必須得跟你掰持清楚了!
在北京話裡,除了滿語以外,還有一些是從英語中轉化而來的。舉一個例子“這是什麼好東西啊,給我喽兩眼”中的“喽”,就是從英語中的Look轉過來的。當然除了這個以外還有很多,今兒小編就不給您舉例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