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泥焗雞也就是俗稱的窯雞,相傳窯雞是由雲霄一個落榜書生,在回鄉路上,饑餓難忍,偶然發明的,因異香撲鼻流傳至今。
窯雞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客家菜,流行于廣東,廣西一帶。農家樂必有的菜式之一,也是眼下網絡上比較火的美食。
本地人對窯雞甚是喜愛,每逢閑暇聚會之時必會和親朋好友一起動手做上一道美味的窯雞,品嘗美食的同時也為聚會添加了别樣的樂趣。
夏季臨近,又是戶外燒烤的好時節,怎麼少的了窯雞的身影,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戶外美味窯雞的制作方法。
首先先要在空地上用泥塊為雞砌一個窯。方法很簡單,但對于第一次砌窯的新手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求能成熟,多試幾次就好了。
尋找大小不一的泥塊,将較大的泥塊先圍成一個圓形,留一個缺口作為窯口。在缺口上搭上磚或瓦片。
然後繼續按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疊加泥塊。縫隙要小。
最後收口,封窖頂。斜度不要太大以防塌掉。
砌好之後撿一些雜木幹樹枝等點燃塞進窯中即可,火燒的越旺越好。窯燒得越紅透,窯出來的雞才越美味。
窯燒透後,泥土會散發特有的味道,再繼續燒上半個小時,就可以往裡放雞了。
做窯雞,選雞也是很重要的。建議用鄉下傳統喂養的走地雞,菜市上飼料貨,就算食神來了,也弄不出好味道來。
有了正宗的土雞,做窯雞,配料其實很簡單,雞外表塗一些鹽或醬油簡單腌制一下,再用香菜,香蔥、姜,鹽等調味料塞進雞肚子裡就行了。
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原汁原味,用一點鹽調味就好了。因為土雞的原味才是最鮮美。
新采下的芭蕉葉洗幹淨,準備包雞用,用新鮮的荷葉也可以,目的都是為增加窯土雞的清香味。
雞包好備用。
用錫箔紙把包好的土雞封好。打開燒好的窯頂将雞放進去就可以窯了。
雞放入後,用木棍或其他工具将泥塊敲碎使之全部覆蓋在雞上,在用土把窯封好,防止溫度外散。
燒好刨去泥土,窯好的雞焦香撲鼻,打開滿滿的雞汁。
除了窯雞還可以窯紅薯,窯好的紅薯也是香甜可口。小夥伴們也不妨試試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